回望 2024 年,国内新能源车市场风云激荡,留下了许多 " 吸睛 " 之处。卷价格、卷技术、卷规模,甚至还要卷老板的流量,2024 年的中国汽车行业,依然 " 卷 " 字当头。在这一年里,我们看到了老牌车企的自我革新、新兴品牌的异军突起,也看到了被淘汰者的无奈。整个 2024 年新能源车市场新老势力的激烈交锋,恰似一场冰火交融的史诗大剧。
行业分化加剧:销量与利润双重分化
这场史诗大剧第一个鲜明注脚就是:分化。新能源车行业的分化首先表现在销量的分化。头部企业强者恒强的态势愈发明显。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头部企业的优势正在不断扩大。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赛道的龙头企业,2024 年实现营收 7771.02 亿元,同比增长 29.02%;净利润 402.54 亿元,同比增长 34%。这是比亚迪历史上年度营收首次突破 7000 亿元。
到了 2025 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 1703.6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6.35%;净利润为 91.55 亿元,同比增长 100.38%。这种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比亚迪在垂直整合方面的布局——从电池到整车制造,比亚迪实现了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从而在成本控制和技术创新上占据了显著优势。
无独有偶,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在 2024 年的表现也很突出,营收分别达到 2401.9 亿元和 2021.95 亿元,同比增长 34% 和 16.7%。其中,吉利汽车 2024 年净利润 166.32 亿元,同比增长 213%,创历史新高;长城汽车净利润 126.92 亿元,同比增长 80.8%。
但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忧,广汽集团、长安汽车等合资品牌占比较高的车企,2024 年全年和今年一季度的表现均不及预期。以广汽集团为例,今年一季度,广汽集团营业收入为 198.79 亿元,同比下滑 7.82%。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 7.31 亿元。
造车新势力阵营的盈利表现也呈现分化。其中,理想汽车 2024 年营收突破千亿元,达到 1444.6 亿元,同比增长 16.6%,继续保持盈利,净利润达 80.5 亿元。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处 2024 年营收分别达到 408.7 亿元和 321.6 亿元,净亏损 57.9 亿元和 28.2 亿元。
行业利润整体下滑:车企将从卷价格转向卷价值
而比起分化的车企,还有许多车企已经被淘汰出局。据不完全统计,2020-2024 年的几年间,包括东风裕隆、力帆汽车、众泰汽车、宝沃汽车、恒驰汽车、威马汽车、天际汽车、爱驰汽车、高合汽车、极越汽车等在内的多家车企因为破产清算、股份转让、破产重组、公司解散等多种多样的原因退出市场,这其中既有传统的造车企业,也有近些年才成立的新势力车企。
并且从行业整体看,销量增长伴随着价格下降。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2024 年全国乘用车市场 " 价格战 " 持续激烈,2024 年 1 — 12 月,新能源车新车降价车型的降价力度平均达到 1.8 万元,降价幅度达到 9.2%;常规燃油车新车降价车型的降价力度平均达到 1.3 万元,降价幅度达到 6.8%。
在此背景下,行业整体利润率大幅下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报告显示,2024 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 4.3%,低于整个下游工业利润率及 2023 年的水平。其中 2024 年 8 月,新车市场的整体折扣率达到了 17.4%,更显示出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2024 年 1 — 11 月," 价格战 " 已致使新车市场整体零售累计损失 1776 亿元,对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因此新能源行业必然将从拼价格到拼价值。其中最集中的表现就是智驾越来越成为新能源车的标配。
智能化与全球化:行业竞争的第二曲线
这场史诗大剧第二个鲜明注脚就是:第二曲线。而这四个字在新能源车企上的集中表现则为智能化和全球化。
首先智能化已从差异化卖点演变为生存门槛。继电动化之后,智能化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新战场。特斯拉的 FSD、华为 ADS、小鹏 XNGP 等系统不断刷新智驾能力上限,与此同时,比亚迪、长安、吉利等传统车企也加速自研或合作布局。2025 年,比亚迪宣布全系车型标配高速 NOA 功能,并通过 " 天神之眼 " 系统实现智驾分级覆盖,从 7 万元的入门车型到百万元级豪华车均被纳入智能化版图。
这一趋势的背后,第一是市场需求的倒逼。数据显示,2024 年国内标配高阶智驾功能的车型销量同比增长 147.9%,消费者对自动泊车、高速领航等功能的接受度显著提升。车企的竞争逻辑已从 " 续航焦虑 " 转向 " 智驾焦虑 ",即若无法提供基础智驾功能,产品可能被用户直接排除在购车清单之外。
第二是商业模式升级的考虑。麦肯锡指出,头部车企需通过 " 碳积分交易 "" 车联网服务 " 等模式突破盈利瓶颈。特斯拉 FSD ( 完全自动驾驶 ) 订阅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小米依托 " 人车家全生态 " 构建用户粘性,这些探索预示行业将从硬件销售转向 " 软件定义利润 "。
第三是智能驾驶已从差异化卖点升级为品牌护城河。一方面智能驾驶能力已成为品牌技术实力的具象化符号,推动车企向科技服务商转型;另一方面竞争格局正在洗牌,智能驾驶技术路径的选择将决定行业标准的定义权。
接着再来看全球化。这一趋势在 2024 年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乘用车出口量逼近 500 万辆,同比增长 20%,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超百万辆,占比达 21%。
到了今年一季度,中汽协数据显示,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出口 44.1 万辆,同比增长 43.9%。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 41.9 万辆,同比增长 39.6%;新能源商用车出口 2.3 万辆,同比增长 2.3 倍。其中,纯电动汽车出口 29 万辆,同比增长 16.7%;插混汽车出口 15.2 万辆,同比增长 1.6 倍。
( 图片来源:国金证券 )
结语:在分化中寻找长期玩家
2024-2025 年的新能源车行业,既是 " 最好的时代 ",也是 " 最残酷的时代 "。当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 50%,市场从快速扩张期 ( 争夺新用户 ) 进入成熟期 ( 争夺现有用户 ) 。此时企业更关注品牌忠诚度、产品差异化和服务体验,而非单纯通过低价吸引消费者。
在此背景下,技术、生态与全球化能力成为新的护城河。因此在这场竞争中,唯有兼具规模韧性、技术深度与生态广度的企业,方能穿越周期,成为最终赢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