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为指南者留学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如果,我是说如果,亚洲第一和全球第二同时录了你,你要怎么选?
这里的亚洲第一指 QS 世界排名 TOP8 的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全球第二则是 QS 排名 TOP2 的帝国理工学院(IC)。
这两所学校都是响当当的名校,面对凡尔赛式的 " 幸福烦恼 ",指南者的学员早已拿出了自己的答案:
指南者留学学员 · C 同学
拿 NUS 保底冲刺 IC:
在新国立的安全 offer 下来后,我开始摇摆,考虑到新国立的开销是比 IC 要少 30 万左右的,这不是一笔小钱,我也对这个专业比较感兴趣,同时还不用重新考雅思,于是便有了小纠结。但后续我把时间线拉长,让自己冷静下来,理性分析,还是选择 IC。人都是会冲动的,都是会头脑发热。但在作出行动前,停一下,冷静一下思考,理性比较列出优缺点,再作出让自己不后悔的选择。
" 输了游戏赢来了 IC 的 offer。末流 211 用新国立保底,惊喜上岸世界第二帝国理工!"
指南者留学学员 · F 同学
放弃 IC,选择就业更稳的 NUS:
这两所学校于我而言的优劣特别清楚,NUS 意味着更多选择:就业、读博,甚至留外工作,如果能进 MasterofComputing,我能通过那多半年的学位获得这些;而对于 IC,一方面是我喜欢了四五年的学校,另一方面是我对欧洲氛围非常感兴趣,并且 IC 在去年的 QS 排名真的太惊艳了,直接导致我父母对 IC 的意向度更高。但冷静下来想,欧洲可以再去玩,未来找不到工作可就完蛋了,终于定下去 NUS。
" 放弃 QS 第二的 IC,我选择就业更稳的 NUS!"GPA6.3,海本学姐接连拿下 IC、爱丁堡、NUS、NTU!
每年申请季,都有不少学生纠结选帝国理工还是新国立。今天指南君就结合指南者 25fall 的最新申录数据,深入拆解帝国理工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硬核实力,看看谁才是当之无愧的天选之子?
"
论实力:顶尖学府 " 神仙打架 "
"
在 2025 年 QS 全球排名中,帝国理工学院以第 2 名的成绩稳居英国 G5 成员之列,其理工科实力堪称顶尖。当然,新加坡国立大学也毫不逊色,第 8 名的成绩位居亚洲第一,综合排名超越了多数 G5 院校。
再结合各大世界排名看,IC 的确全方位领先 NUS,但距离也不算非常大,在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中,IC(9)的位次依然领先于 NUS(17),差距明显有所缩小。
虽说学校排名可以作为一定的参考,但是我们仍需结合具体的专业排名来综合考量。
帝国理工的学术声誉在国际上极高,尤其在工程和科技领域。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生物医学等理工科领域位居全球前列。
从排名趋势看,从 2020 年全球第九升至全球第二,五年来呈上升态势,学术声誉与科研实力稳定。
" 帝国理工凭什么拿 QS 世界第二?" 一直是网络热议话题,不少人认为是借助 QS 新指标 " 可持续发展 " 提升排名才获世界第二。
毕竟,帝国理工一直重视 " 可持续发展 " 研究,去年官宣成立 4 个跨学科学院,其中包括 " 气候、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学院 ",此前还开设诸多环境相关新专业,刷新专业课程,这些都助力了排名提升。
在指南君看来,今年帝国理工估计变化幅度不大,前五没问题,不过蝉联第二的可能性就 ......
大胆预测,2026 年帝国理工的排名或许会小幅回落,重新回落到 4-5 排位。毕竟 2025 年的排名飞升,主要得益于短期的科研成果爆发,但长期可持续性存疑,2026 年的科研影响力不一定能延续去年的光辉。
面对 IC 的强势出击,NUS 会被碾压吗?不存在的,NUS 的 QS 专业排名甚至更抢眼!
新加坡国立大学在 2025 年 QS 世界学科排名中,有 22 门学科中跻身全球前 10 名;36 门学科中跻身前 20 名。这是 NUS 有史以来跻身全球前 10 名学科数量最多的一次。
(新国立过去几年的学科排名变化)
不难看到,新国立的排名是普遍持续上升的。计算机科学全球排名第 4,法学、商科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在人工智能、绿色科技等新兴学科上资源集中,发展势头迅猛。
总体来看,比较帝国理工和新国立的排名和强势专业,发现完全是神仙打架,难分伯仲。
如果你目标在亚洲就业,尤其是法学或金融行业,那么 NUS 是个绝佳选择。如果你志在全球顶尖学术研究,并且专业与帝国理工学院的强势学科高度匹配,像生物工程、金融数学等,IC 会更适合你。
毕竟作为 QS 世界排名第二的顶尖学府,亮眼的排名也将成为回国求职的强竞争力背书。
论友好度:谁才是 " 梦中情校 "
01
申请难度 PK:
根据指南者留学内部数据统计,NUS 在 25fall 的总申请量为 2328 次,较 24fall 的 1850 次同比增长 25.8%;IC 在 25fall 的总申请量为 318 次,较 24fall 的 281 次同比增长 13.1%。
从申请成功率看,尽管 25fall 的 NUS 的申请量暴增,但成功率却一路下滑。NUS 的商科作为亚洲范围的佼佼者,申请成功率不足 20%,而理科项目最高,录取率超 37%。反倒是 IC 申请成功率平稳,录取率一路走高。
02
录取偏好 PK:
20% 左右的录取率,验证了申请这两所学校的难度都不容小觑,但录取偏好却各有不同。
从本科院校层次出发,两所学校都对 "985、211" 学生有一定偏好,但 NUS 对于双非同学的包容度肯定是要比 IC 大得多,NUS 双非录取率高达 7.57%,再看 IC 双非录取率仅为 3.64%,反倒是海外本科特别对 IC 胃口,录取比例占了 6.34%。
结合 24fall 到 25fall 的趋势分析,无论是新国立还是帝国理工,211 及普通本科毕业的占比均有上升。
这意味着,随着升学渠道日益多元化,为了扩充生源的多样性,这两所学校都在适当增加对这部分学生的招收。211 院校及普通本科的申请者也将获得更多机会。
然而,在绩点方面,IC 则显得比 NUS 严格了许多,毕竟高均分是英国院校的普遍喜好,相对于本科层次英国名校都更看重高均分。
在指南者 25fall 录取学员中,IC 绩点 85+ 的占比近 90%;事实上,IC 在大陆本科院校的录取中几乎没有低于 85 分成绩的,均分低于 85 分多为海本毕业生。而 NUS 绩点在 85+ 的占比也将近 60%,相对来说,对于 985、211 的学生,NUS 对于绩点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而双非同学的绩点要求则在 88+。
从录取趋势看,新加坡国立大学商科要求 985/211 院校学生均分 87+,双非院校学生则需达到 90+;不过理工科对双非学生相对友好。帝国理工学院的理工科申请门槛极高,985 院校或海本学生均分需达到 90+,商科更是需要高 GMAT 成绩(720+)以及名企实习经历,整体录取率不足 10%,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1
IC 录取案例
低均分录取案例:
本科:布里斯托大学 金融学
均分:GPA64
offer:帝国理工学院 气候变化、管理与金融理学硕士
2
NUS 录取案例
本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医学检验技术
均分:GPA74.14
offer:新加坡国立大学 应用生物医学理学硕士
03
就读体验 PK:
帝国理工:人生苦短,远离 IC
当 IC 突然空降全球第二,整个留学圈一片哗然:帝国理工这是熹妃回宫了吗?竟然可以脚踩牛剑飙升到第二位。
10 年前,帝国理工也曾和牛津剑桥并列世界第二,英国排第一,时隔这么多年,钮祜禄 IC 又回来了,帝国理工更是在官网公开发癫,用 222222 拼出了一个学校的首字母。
这所学校最大的特点就是 " 不让你闲着 "。开学见面礼 = 大考、大考、大考!每次假期回来就会有令人窒息的大考,一年两次大考都是在节后,让不少学生根本没有心思好好放松。
更有甚者说,在帝国理工读书,让人提前感受到了社畜的生活,做的 Project 都是同时进行,每次上学感觉像是来上班的。因为学习压力大,不少学生通宵导致没时间洗澡洗头,笔记写到手抽筋。更有甚者说自己到 IC 后几乎没有一天是早睡的。
新国立:卷王天堂,凡人火葬场
无独有偶,当新国立宣传片里出现凌晨三点的图书馆,无疑是在疯狂暗示:" 欢迎来到东南亚衡水中学国际部 "。咖啡机里流出来的不是拿铁,是肾上腺素。更魔幻的是,当你问本地同学 " 如何缓解压力 " 时,他们会露出蒙娜丽莎般的微笑:" 压力?那是什么?我每天只学 18 小时啊。"
魔幻的新国立,还一边大幅扩张,一边狂发拒信,扩招的专业集中在经济金融、计算机、电气工程及机械工程等热门专业,光商业分析专业就突破 300 人。学校通过扩招吸引更多申请者,又通过提高软性标准(如实习匹配度、科研深度)筛选优质生源,一番操作后,申请量年年增长,录取率反而接连下降,部分专业甚至因申请超额提前关闭通道。
插句题外话,26fall 新国立提前批即将开始,5 月 16 日开放申请,7 月 15 日截止报名。
从目前已公布的项目来看,申请门槛展现出令人惊喜的包容性,雅思仅需 6 分,不设院校背景限制,更无需提交个人陈述与推荐信。
如此宽松的条件,无疑将吸引众多学子竞相角逐。至于今年这场申请大战会呈现怎样的激烈态势,答案也将逐步揭晓。
点击查看提前批详情:NUS 提前批重磅回归,雅思 6 分、文书简化,亚洲第一也开始 " 放水 " 抢人了?
论性价比:未来发展的 " 关键拼图 "
留学成本是很多家庭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工科学费约 20-25 万人民币 / 年,商科最高可达 38 万 / 年,在新加坡的年均生活费约 8-10 万人民币。相比之下,帝国理工学院工程专业学费约 53 万人民币 / 年,伦敦高昂的生活成本更是让人心疼,年均生活费在 12-15 万人民币左右。
综合算下来,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总成本约为帝国理工学院的 60%-70%,性价比优势十分显著。
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生月薪中位数约 3.1 万人民币,理工科学生留新就业率超 65%,在亚洲就业市场极具竞争力。帝国理工学院毕业生在伦敦金融 / 科技行业起薪颇高,例如对冲基金岗位年薪可达约 50 万人民币,但需要与来自全球的优秀人才同台竞争,压力不小。
回国就业方面,两校均符合北上广深落户政策。不过,当部分单位对 QS 排名有严格要求,限定在前 10 时,帝国理工学院凭借全球第 2 的排名略占优势;而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第一的光环,在国企和民企中也有着极高的认可度。
所谓各花入各眼,选校没有绝对的 " 标准答案 ",不妨记住这个决策公式:目标行业 + 预算 + 背景匹配度 = 最优选择。
计算机科学专业、中等预算且是双非背景,选择 NUS 学科实力强、留学成本低,还有较多回国求职机会;而金融数学专业、高预算、985 院校背景,渴望伦敦就业资源,看重帝国理工全球声誉,选择 IC 会更合理。
END
▼
需要一对一留学规划指导
扫码获取专属顾问咨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