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坐镇一线,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京东这艘 " 巨轮 " 转舵、换挡、提速,多项关键性指标被重新拉回高位,2025 年第一季度,京东拿下三年来最好季度成绩。
财报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京东实现营收 3011 亿元,同比增长 15.8%,连续两个季度保持两位数的同比增速,并创下近三年营收增速新高。与此同时,京东的季度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超过 20%,连续 6 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速。
" 巨轮 " 的引擎轰隆作响。京东零售作为基本盘,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 16.3%,上季度时隔 3 年重回双位数增速后,连续两个季度保持高增速势头,其中带电品类营收同比增长 17.1%。
无论是刘强东还是京东,都已将状态调回至 20 年前。刘强东曾在《创京东》序言中写道,2004 年是他睡得最踏实的一年。那一年,京东转型线上电商初战告捷。京东如愿成为了最初蓝图里中等收入人群优选的 " 品质网购 "。
2025 年,刘强东提出 " 品质外卖 ",拍板了大部分重要决策。他给京东外卖定下:净利润不许超过 5%;为所有全职外卖员上 " 五险一金 ";不压榨商家、劳动者等规矩。
办 " 不可能的事 ",敢挑战市场 " 霸主 ",一向是京东的风格。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是 " 巨轮 " 也可以是 " 灯塔 "。
带电品类收入同比增长 17.1%
京东 3C 家电依然强势
京东零售和拥有 "TOP 优势 " 的带电品类,贡献着整个京东的主要增长,这种势头在一季度更加明显。
按业务板块划分,一季度,京东零售收入 2638.45 亿元,同比增长 16.3%。按收入类型划分,一季度,京东商品收入为 2423 亿元,同比增长 16.2%;其中,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商品收入为 1442.95 亿元,同比增长 17.1%。
以家电为首的带电品类的高增长,既有 " 国补 " 政策的助力,也与京东在 3C 家电品类上的供应链和服务优势不无关系。
京东集团 CEO 许冉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指出,以旧换新计划刺激消费、带动家电和手机销售,推动行业向高端智能产品方向转变。" 预计第二季度包括手机和家电品类在内的电子品类发展势头强劲。"
京东 3C 家电品类在行业中的 "TOP 优势 " 有目共睹,因此才能和 " 国补 " 呈现出 1+1>2 的局面。
过去几年,无数头部平台前赴后继,意图挑战京东在带电品类的市场优势,但最终有所成效的寥寥无几。
原因在于,与外卖、商超等即时需求属性更强的品类不同,3C 家电等带电品类价格高,消费决策的链条更长,因此用户往往更加关注:正品与品质、履约和时效、售前售后以及更加极致的性价比。
而在这些环节与用户间 " 信任 " 的搭建,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办到的。京东做 3C 数码产品起家,在这一场域内拥有更高的行业专业度、经验,以及和无数品牌合作的沉淀。加之供应链、技术等优势的依托,京东才形成了如今难以撼动的优势地位。
更重要的是,以上这些实际做法和商业价值的确立,本质与平台型、流量型的商业模式,以及 " 赚快钱 " 等有着天壤之别。
日单量近 2000 万单、京东坐上牌桌
外卖市场渴望 " 活水 "
4 月 22 日晚 8 点 19 分,京东外卖当日订单量突破 1000 万单。而 4 月 15 日京东外卖才披露,日单量超过 500 万单。
从 3 月 1 日正式上线到 500 万单,京东外卖用时 46 天;而从日单量 500 万单到 1000 万单,京东外卖仅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
外卖是互联网的一道 " 顽疾 "。一来是之前的市场厮杀惨烈程度仍历历在目,后来不少挑战者纵是吃尽苦头也没能拿下;二来是商家困在 " 高佣金 ",外卖骑手困在 " 系统里 ",无力挣扎,也是隐痛。
刘强东拍板 " 品质外卖 ",想撕开的就是这道 " 口子 "。
财报会上,大家都很关注京东的外卖业务。许冉称," 京东外卖业务日订单将很快超过 2000 万单,这对我们外卖业务是个很重要的里程碑。我们看到了外卖业务对于京东整体的平台流量和新用户的拉动作用,同时提升了平台整体流量的转化率。"
外卖的 " 高频 " 场景反哺主营类目的低频消费、形成生态协同,在京东外卖业务刚刚起步的一季度,已经见效。
财报数据显示,京东的季度活跃用户数已经连续 6 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其中一季度更是同比超过了 20%,用户的购物频次也在快速增长。
而用户活跃度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就是京东在日用百货用品上的销售快速提升:
一季度,京东来自日用百货的商品收入为 980 亿元,同比增长 14.9%,其中商超品类连续五个季度保持双位数的同比增长。而外卖所在的新业务营收,一季度为 57.53 亿元,同比增长 18.1%。
为何京东在短时间内将外卖做起来了?
京东拥有本地仓储能力、达达秒送 130 万骑手网络、前置仓模式等能力,可复用在外卖业务上,形成基建的复用,同时摊薄前期建设成本。
而除了本身就拥有相对成熟的即时配送能力外,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能看清外卖市场的现状与本质,对症下 " 猛药 "。商家零佣金入驻、给骑手缴纳 " 五险一金 "、上线外卖 " 百亿补贴 ",刀刀 " 稳准狠 "。
而外卖业务,也是京东必须赢下的关键一战。
外卖业务与京东的即时零售业务——京东秒送同在一个场域内,有利于将外卖用户转化为即时零售用户。而在泛即时消费的场景下,有利于增加用户触达频次。同时,外卖业务快速获得市场认知,能够帮助京东快速提升即时零售业务的心智认知,高效提升品牌渗透。
一旦从外卖到即时零售、零售业务之间的高效协同真正建立起来,京东在供应链上的优势将更加凸显。
刘强东坐镇一线
72 万名员工的京东被 " 点燃 "
《创京东》中有一章名为 " 带领绵羊的狮子 ",京东的初始团队普遍出身草根,虽然学历不高,专业水平欠缺,但充满激情,吃苦耐劳。那时他们普遍拿着 800 — 1000 元的工资。
后来,等到刘强东拿到投资之后,有投资人形容,刘强东是一头狮子带着一群绵羊打仗,绵羊打着打着变成了狼。
二十年,京东长成了不一样的 " 京东 "。
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包括公司的兼职员工和实习生,以及公司关系公司的人员,京东生态系统下的人员总数约为 70 万名。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的十二个月,京东生态系统的人力资源总支出(包括公司的自由员工和外部人员)达到了 1288 亿元。截至 4 月 30 日,京东体系人员总数超过 72 万人。
略显庞大的京东需要被再次点燃,而点燃它的人依然是刘强东。
过去一年,刘强东亲自坐镇一线,参与业务创新。仅 2024 年,刘强东给京东管理层做了 1800 人次的培训,每周至少 4 天,给京东各个部门进行战略设计、业务打法、团队能力建设,甚至用户体验细节等直接指导。
刘强东每周都会参与零售、物流等板块的多个日会,重点解决大部分方向性问题。他最关注的是 " 用户体验 ",每次都会围绕商品、价格、服务等用户体验给出意见和建议。
用户体验被放在每场业务会议的优先位置,也是刘强东指挥一线的最重要标志。2023 年年底,刘强东在内网发帖,反思 " 我们天天说客户为先,可是工作中处处以自己为中心进行思考 "。
除了给高管做培训,意图唤醒组织活力,刘强东在新业务上更是亲力亲为。4 月 21 日,有用户在社交平台发文称:" 接到了东哥送的第一单外卖。"5 月 10 日,有网友在街头偶遇刘强东,他的 T 恤背后印了京东外卖的二维码,成了 " 行走的广告牌 "。
商业世界,成功的人很多,但能亲自送外卖,和外卖员、快递员吃饭喝酒的却少之又少。
刘强东坐镇一线,一为体验,这是找到业务不足的最简单直接的路径;二为点燃,凝聚 72 万人的人心,提振他们的士气,是京东突围的不二法则。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信息披露内容以公司公告为准。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编辑|蒙锦涛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