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 6月重拳出击!
严打假冒 " 泰国产 " 商品,强化出口信用!
据泰媒报道,泰国对外贸易厅厅长阿拉达女士近日宣布,该厅将于 2025年 6月起正式执行一项关键措施,旨在防范假冒 " 泰国产地 " 商品,提升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信誉度,并确保原产地规则的合规性。具体措施包括:
加强原产地证书签发管理:对出口至美国、属于重点监控清单的商品,由泰国外贸厅全权负责签发原产地证书(C/O),确保其符合与贸易伙伴约定的原产地标准。
严格原产地核查机制:将通过实地走访工厂、审查相关文件,并与财政部、工业部及各府商业办事处等部门协同合作,强化各地区的监管协调,确保信息真实一致。
防范虚假申报:与泰国海关加强协作,防止企业提交虚假文件,提升出口货物的可追溯性,维护国际贸易秩序。
行业培训与支持:联合泰国商会、泰国工业联合会以及泰国托运人理事会(TNSC),举办系列培训和研讨会,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与实务指导,首批研讨会将于 5月底启动。
阿拉达指出,该系列措施不仅有助于提升 " 泰国产 " 标签的国际信誉,更体现了泰国政府捍卫出口正当性、强化贸易透明度的坚定决心。
在当前全球供应链重组和贸易审查日益趋严的大背景下,泰国出台的这一系列原产地监管新规,不仅是针对个别违规行为的临时应对,更是对国家出口体系的一次结构性优化。
这一转变的核心在于:通过制度建设树立 " 泰国产 " 的真正含金量,为泰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赢得更大的话语权和信誉基础。
放眼国际,不少国家在面临地缘摩擦和贸易纠纷时,已将原产地认证作为非关税壁垒的重要工具。
在这种趋势下,泰国若不能主动提升出口商品的可追溯性与真实性,将容易在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规则中陷入被动。
因此,本次新规的实施,是 " 危 " 中寻 " 机 " 的一次关键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整顿带来的不仅是规定上的压力,还可能倒逼出口企业对内加强合规培训,对外梳理供应链体系。
在此过程中,具备规范操作流程、重视原产地透明度的企业,将获得政策红利;而依赖 " 贴牌 "、" 拼装 " 甚至灰色地带的企业,则将面临更大淘汰风险。
这也意味着,泰国制造业正处于从 " 价格竞争 " 迈向 " 质量竞争 " 的十字路口。
唯有将 " 泰国产 " 从一个产地标签,转化为全球消费者信任的象征,才能真正实现出口结构的升级与国家竞争力的跃升。
而这次整顿措施所揭开的,正是这一深层转型的序幕。
了解中泰最新资讯
请关注
+
+
+
监制:王新宇
图:综合自泰媒
主编:布周十面派
来源:泰国网传媒
法务支持:克莱德国际律师事务所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