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3 日,A 股光伏板块,特别是硅料板块出现大涨,这或是由于硅料板块的 " 收储 " 传闻。有市场声音称,行业正在进行减产保供,行业巨头酝酿大的 " 收储计划 "。
新华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记者或投资者身份向相关企业高管、投资者热线进行求证核实,受访高管或投资者热线接线专员表示,没有听说过硅料头部企业有硅料 " 收储计划 ",也不知道这一传闻是从何种途径流入市场。
但受访者不约而同地提到现在硅料产能的供需博弈状况,头部硅料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有的在 20% 到 30% 之间,有的比 30% 多一点。国内六大硅料厂之一的某企业总经理向记者表示,这个行业的出路是大家一起去努力减少更多库存。
产能利用率普遍较低
5 月 13 日上午,A 股光伏板块,特别是产业链上游硅料板块集体大涨,其中通威股份一度涨停,大全能源收盘上涨 13.99%。消息层面,当日上午,一篇头部硅料厂商联合减产挺价的 " 小作文 " 开始流传。根据 " 小作文 " 内容,六家行业巨头正计划通过专项基金收并购存量产能及存货,即硅料 " 收储 "," 今天(13 日)开始六家企业联合办公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上述 " 小作文 " 提及的对象包括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特变电工、东方希望、协鑫科技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记者或投资者身份向上述企业高管、投资者热线进行求证核实,受访高管或投资者热线接线专员表示,没有听说过硅料头部企业有硅料 " 收储 " 的计划,也不知道这一传闻是从何种途径流入市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内部人士则向记者表示,企业之间有相关呼吁和沟通,但政府部门能否出台相关举措,目前还不知道。
尽管这一 " 小作文 " 的真实性仍不清晰,但背后隐含的硅料市场供需博弈早已被注意到。
国内六大硅料厂之一的某企业总经理向记者表示,他确实看到了头部硅料厂商联合减产挺价的 " 小作文 "。他认为,硅料的产能博弈和高库存是客观存在的," 这个行业的出路也只有大家一起限产去库存,我想这是必经的道路 "。
他表示,公司从去年开始就已在降库存,这越来越成为行业主流厂家的共识。现在,一方面硅料价格低,跌破现金成本;另一方面现在头部大厂的产能超过下游需求。
从各家企业受访者反馈的信息来看,从去年开始,头部硅料厂商有的产能利用率在 20% 左右,有的在 20% 到 30% 之间,也有的在 40% 到 50% 之间。虽然各家情况不一样,但产能利用率普遍较低。
硅料企业降负荷运行
前述受访人士表示,硅料企业参考的售价,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公布的价格。
5 月 7 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表示,N 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 3.50 万元 ~3.70 万元 / 吨,成交均价为 3.60 万元 / 吨,环比下降 2.70%。前述一家硅料大厂内部人士表示,他们公司多晶硅价格在每吨 3.9 万元左右。
据统计,我国所有在产多晶硅企业基本处于降负荷运行状态,5 月原计划有新增产出的 2 家企业基本已取消扩产计划,即将步入检修的 3 家企业也开始逐步减少原料输送。因此,协会预计,5 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将减少至 9.6 万吨左右,环比下降约 3%,在产企业数量或将在二季度缩减至 10 家左右。
协会提到,最近棒状硅市场僵持博弈,企业基本无成交。目前,下游基本已经没有集中采购时期,多为按照生产节奏择期少量补库。目前光伏产业链下游产品价格再度呈现下降趋势,下游企业对于原料成本控制越发严格,多晶硅预期采购价格一降再降,亏损已达到绝大多数多晶硅企业无法接受的程度,因此多晶硅企业不愿让价成交。
面对这种极端市场行情,部分多晶硅企业有意愿将三季度的集中检修提前至二季度,或将根据实际的签单情况对开工负荷进行临时调整。
然而,从成本端来看,通威股份最新公开披露成本是在去年 12 月 19 日,其通过投资者互动披露的成本为每吨 4.2 万元,而这已经是行业领先的成本水平。
通威股份在 2024 年年报中也援引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的数据,2024 年我国光伏产业链多晶硅环节产量超过 182 万吨,同比增长 23.6%。去年多晶硅价格跌幅达到 39%,行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有受访者认为,现在硅料环节出现的供需矛盾仍需要行业所有同仁的努力,一起为光伏行业发展助力。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