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财经网 21小时前
制度、空间、技术三力合一,深圳如何跑出创新加速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管理学理学硕士 MBM《专题学术研讨》课程中,唐杰教授围绕 "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 这一话题与 MBMers 展开了深入探讨和分析。

深圳,这座曾经 " 无产业、无技术、无人才 " 的边陲渔村,如今以不到全国 0.05% 的土地贡献约 2.6% 的 GDP 和 12.8% 的国际专利。其制度创新与产业跃升路径,充分诠释了 " 因地制宜 " 的深层含义,展现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中国智慧和时代答案。

1. 从比较优势到后发跃迁:借助知识溢出、技术迭代推动要素升级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强调基于静态资源禀赋进行产业分工,但在后全球化时代,这一模型正受到广泛检视。

在理论与政策层面,关于 " 因禀赋而为 " 与 " 跳跃式追赶 " 的分歧日益凸显,揭示了发展范式正从 " 要素驱动 " 向 " 技术驱动 " 深刻转型的时代声音。

深圳从 " 三无城市 " 起步,通过高密度的制度供给和研发投入,逐步跳脱路径依赖,实现了从 " 低端代工 " 到 " 核心技术策源 " 的演化,并在芯片、材料、新能源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以实践回应了争论。

• 鹏城实验室联合华为攻克 EDA 设计工具瓶颈,突破高端芯片研发 " 卡脖子 " 难题

• 比亚迪通过电池创新及垂直整合,实现新能源车全球市占率的持续提升

• 大疆无人机依靠飞行数据优化算法,将事故率降低至 0.001 次 / 万公里

2. 制度、空间与技术:重构后发优势的三维协同

深圳的发展并非自然生长,而是制度设计驱动下的系统性跃迁。

• 制度层面:深圳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数据资产质押等机制,激活轻资产企业融资活力,形成产权清晰、激励有效的创新环境

• 空间层面:通过深港协同、飞地经济构建跨行政区要素共享网络,构成 " 研发 + 制造 + 配套 " 的一体化链条

• 技术层面:深圳产业链协同能力强大。通过链式推动效应,不仅提高了本地创新效率,也增强了全球产业中的议价能力

* 课间唐教授与学生亲切答疑互动

3. 创新生态的演化机制:俱乐部效应与知识复杂性

新质生产力并非仅由 " 硬科技 " 主导,更依赖于城市内部自组织生态的形成。

深圳民营经济活跃,企业家群体通过行业协会、技术联盟等平台形成高频互动的 " 俱乐部效应 "。这些非正式机制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更促进了信息共享与隐性知识流动,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弱连接的成长土壤。

例如,服装、玩具等传统行业企业通过引入工业软件和自动化设备,转型为 " 数字驱动 + 柔性制造 "。如澄海玩具通过升级模具精度与编程积木项目,切入教育科技赛道,实现从 OEM 向高附加值产品的跃升。

深圳的经验表明,新质生产力是 " 制度变革 + 空间协同 + 技术演进 " 的合力成果,是 " 破 " 与 " 立 " 的动态结合。它通过要素重组、空间重构、制度创新,实现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这一范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法论,也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在差异中寻求最优解、通过系统性变革开拓新可能的内在逻辑。

MBM2026 级第一批次招生进行中!

申请截止

2025 年 6 月 19 日(星期四)

笔试时间

2025 年 6 月 28 日(星期六)

* 具体面试时间及安排请以 MBM 项目官方邮件通知为准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深圳 芯片 香港中文大学 全球化 华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