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网易之后,又有一家互联网公司跨界养猪了
继此前与头部黑猪企业高金食品开启深度合作、探索黑猪订单养殖模式,并推出自有黑猪肉品牌 " 黑钻世家 " 后,4 月底叮咚买菜在黑猪产业的布局进一步向纵深推进。其不仅正式与高金食品成立源头养殖公司,还将同步加速 " 黑钻世家 " 的线下专卖店布局。
作为采用前置仓模式的生鲜电商平台,之所以跨界养猪,叮咚买菜显然是为了进一步深耕自有品牌和供应链能力。据悉,除 " 黑钻世家 " 外,近年来叮咚买菜还相继孵化了主打高性价比猪肉产品的 " 日日鲜 "、主打预制家庭快手菜产品的 " 蔡长青 ",以及主打传统面点产品的 " 良芯匠人 " 等自有品牌。
毕竟通过深耕自有品牌和供应链,叮咚买菜不仅可以优化产品结构、严格把控产品质量,还能从源头出发,以差异化的产品供给构建竞争壁垒。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模式下,成本也相较于传统采购模式会进一步降低,能够获得更多的盈利空间。相关数据显示,叮咚买菜的自加工生产对比品牌供应商处采购能够提升 10% 至 30% 的毛利率。而且作为直面 C 端消费者的互联网平台,叮咚买菜所获得的一手数据,也让他们有了打造自有品牌产品的底气。
事实上,在自有品牌和供应链上的深耕,正是 2024 年叮咚买菜能够首次实现全年 GAAP 标准下盈利的重要原因之一。用叮咚买菜创始人兼 CEO 梁昌霖的话来说,商品力是该平台的第一驱动力。
当然,通过整合用户数据、亲自下场打造自有品牌的,并不只有叮咚买菜。例如美团旗下的小象超市,也推出了象大厨等自有品牌。
不过虽然同样有意打造自有品牌,但叮咚买菜走得更快,并已经在凭借在自有品牌和供应链的积累解锁更多身份。
据了解,早在 2023 年前后,叮咚买菜便将自身的定位由生鲜电商平台转向 " 制造型、科技型零售企业 "。而且近年叮咚买菜旗下多个自有品牌的相关产品,也相继通过商超渠道进入加拿大、新加坡、英国、中国香港等市场,并实现了稳定供应。
以香港为例,今年早些时候叮咚买菜宣布与香港 DFI 零售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旨在整合双方供应链与零售终端的核心优势,共同构建数字化跨境供应链体系。作为双方合作的首个落地项目,包括唐生菜、油麦菜、菜心、白菜仔、水东芥菜和春菜等在内的 6 款叮咚买菜精选蔬菜,已于 4 月 9 日在 DFI 香港全线近 280 家惠康超市门店上架,并同步登陆惠康网店以及 foodpanda 外卖平台。
自有供应链、成为源头供货商的叮咚买菜,除了借助既有商超等渠道触达更多 C 端用户外,还有一条向餐饮、酒旅等 B 端商户供应的路子。也就是说,通过深耕自有品牌和供应链,叮咚买菜就可以实现一鱼多吃。
至于为何是叮咚买菜先迈出这一步,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和生存压力无疑是原因之一。虽然在上线之初,叮咚买菜与每日优鲜等竞对一度被视为明星产品,但是奈何前置仓模式太过于烧钱,而且为了快速跑马圈地,这一众平台还用上借助补贴换增长的模式,从而导致前置仓很快迎来寒冬。
在熬过寒冬期后,主打 " 万物到家 " 的即时零售全面兴起,又对叮咚买菜造成了一定冲击。美团闪购等参与者凭借流量和资源优势,不断压缩叮咚买菜等体量较小平台的生存空间。如今随着淘宝闪购、京东的入局和加码,叮咚买菜的处境势必将进一步恶化,所以自然也就有了更多的动力求变。
其实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如今被逼无奈的叮咚买菜,显然又一次成为了探路先锋。如果这条通过整合用户数据打造自有品牌,进而切入更多销售渠道的路径能够走通,那么从今天的叮咚买菜身上,或许就能看到其他即时零售平台的未来。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从叮咚买菜自有品牌先后拓展的区域来看,出海显然也是一步棋。此前在 2024 年年底就曾有消息称,小象超市也开启了出海进程,首站将落地沙特。有知情人士透露,小象超市出海项目组的成员主要从美团优选、快驴、小象业务中抽调,其中产研团队有上百人,业务团队也有数十人," 规模并不小,但前期阶段做得很谨慎,保密度也很高 "。
在出海成为热门选择的当下,叮咚买菜让产品先走出去的方式,或许也为即时零售平台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毕竟依托现成渠道铺货,通过商品销售获得收益的同时,此举也能潜移默化地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进而打响品牌知名度,为后续进一步推动即时零售模式的出海做准备。
当然,不论是用自有品牌攻占更多渠道,还是让产品先行,在有望为即时零售带来更多增长空间的同时,显然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比如对于前者而言,即时零售平台就需要小心平衡与商家的关系,避免受到 " 既当选手又当裁判 " 的反噬。对于后者,即时零售平台则不仅需要搭建更复杂、更庞大的供应链体系,还要因地制宜克服本地化这一难题。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