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 22小时前
实探小米汽车深圳交付中心:“顺延单”增多,交付能力依旧承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科创板日报》5 月 15 日讯(记者 唐植潇) 近期,小米汽车引发广泛讨论。持续引发讨论,创始人雷军一度暂停社交媒体发声,小米法务部也公开回应部分网络争议。

公开数据显示,小米 SU7 在今年 3 月份创造了超 29000 台的交付数据后,4 月交付量环比下滑至 28585。

不过,小米汽车的销售情况依旧火爆。根据公开的《2025 年 4 月全国乘用车零售销量排行榜》数据,小米 SU7 一举拿下了当月中国汽车市场 "10 万以上价位段 " 的销量冠军。同时,小米汽车的交付能力依旧经受着考验,以小米 SU7 标准版为例,下单后的交付周期为 42 周— 45 周。

在此背景下,《科创板日报》记者走访了小米汽车深圳交付中心,了解到小米汽车在深圳地区的交付节奏有所放缓,同时出现了不少 " 顺延单 ",而网络上争议较大的挖孔版 Ultra 选购的准车主相对较少,交付周期也更长。

顺延单增多,颜色、配置冷门的车型交付更快

在小米汽车深圳交付中心,《科创板日报》记者走访当天并未见到排队提车或试驾的现象,整体接待节奏平稳。销售人员表示,由于当天为工作日,客流量本就不大,当前交付节奏 " 比四月初略有回落,但整体还算正常 "。

一位销售人员对《科创板日报》记者坦言," 这个月交付稍微少一些 ",但强调并非因退单或观望情绪明显增加," 更多是排产节奏和颜色配置差异导致的正常波动 "。

现场展示区中,一台配置碳顶与碳纤维饰板的 SU7 Ultra 位于展厅正中,但未见此前引发争议的 " 挖孔前舱盖 " 版本展出。销售人员在介绍中表示:" 此前并没有开孔设计,然而发布后,许多用户表达了他们对此设计的偏好,所以才临时加入的。因此在发布之前我们(销售团队)都不知道这个挖孔是如何实现的,也没有展车。"

对于 " 挖孔机盖 " 引发的争议,该名销售人员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目前的方案是,如果车辆选配了碳纤维和开孔设计的部件,但消费者希望改配,可以考虑恢复原状,退回四万多的差价。

记者注意到,销售更倾向推荐 " 交付周期短、配置集中度高 " 的 Max 版或 Pro 版。" 家庭首购用户更多选择 Pro 版或 Max 版,更实用,也更容易交车。"

此外,《科创板日报》记者在交付中心车场注意到,多台受损的 SU7 Ultra 车辆正在待修或停放,部分车头或车尾明显变形。由于维修中心和交付中心共用同一场地,因此也出现了停车位不够用的情况。销售人员未对此过多解释,仅称 " 有用户驾驶不熟练 ",并强调 " 全系主动安全功能标配、辅助驾驶仍需保持注意力集中 "。

关于备受争议的 " 锁马力 " 问题,销售方并未回避。其解释称,早期出于安全考虑,部分马力在 OTA 更新前受到限制," 但现在已经完全放开,驾驶一定公里数解锁后,只要选择相应驾驶模式就可以调用 "。

在驾驶辅助系统介绍方面,销售多次强调 " 属于 L2 级辅助驾驶 ",需 " 保持目视前方、手握方向盘 ",并提示 " 遇到施工、车道线模糊时系统会提示人工接管 "。对于城市 NOA 功能,销售称 " 路线导航清晰时能用,但不能依赖," 不是自动驾驶 "。

目前来看,小米汽车的销售情况依旧火爆。根据小米汽车官方渠道的数据显示,以小米 SU7 标准版为例,下单后的交付周期为 42 周— 45 周。

不过,据销售介绍,如果是顺延订单提车周期可以缩短到两三个月。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所谓的 " 顺延单 " 是指:前一位用户退订(如金融审核未通过、家庭劝退等)后,该订单的车辆直接顺延给下一位配置相同的用户。因小米现在已不允许转单,所以系统只能从 " 锁单配置池 " 中找下一个完全匹配的用户进行交付。

销售的反馈称,近期出现了不少 " 顺延单 ",主要原因集中在用户因为金融审批失败,无法购车,也有用户被家里人劝退或换版本。" 我们这边一共交了十几台车,有六七个客户是顺延单,几乎一半都是顺延过来的。挖孔配置的 SU7 Ultra 选的人少了,交付周期会显著拉长 1 个月到 2 个月,建议谨慎选择。"

《科创板日报》记者从销售处获悉,现阶段标准版的交付周期较长,颜色冷门、配置简单的车反而更快。" 有预定了白色款 Max 的车主没有选购大轮毂,最快 1 个月就提车了。"

交付量首次出现环比负增长,小米汽车如何应对?

小米 SU7 在上市后很快就成为国产新能源市场新晋爆款。但进入今年 4 月,相较今年 3 月超 29000 的交付量,小米汽车交付量为 28585 辆,出现环比负增长。

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Ultra 版本定价超 50 万元,是小米高端化的重要布局。

但近期的 " 前舱盖材质 "" 赛道性能解锁 " 等争议,也说明市场对小米汽车的溢价能力与品牌兑现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持续数周的网络争议,小米在品牌层面展开了应对动作。

5 月初,雷军时隔近一个月更新微博,称 " 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时期 ",并坦言暂停出差与社交互动,正在 " 逐步恢复状态 "。与此同时,雷军微博账号调整评论权限,仅允许关注 100 天以上用户留言,该话题登上热搜。对此,小米公关部王化回应称:" 设置已久,主要是为了防水军。"

5 月 14 日,小米法务部宣布,自媒体账号 " 民之力 "(又名 " 网络一兵 ")因侮辱、诽谤小米公司,已被法院判定侵犯名誉权,一审判决要求其删除相关内容并赔偿 6 万元。

上述分析师认为,目前小米 SU7 的市场信任问题集中于两个点:其一是交付节奏与预期落差,其二是高端版本宣传与现实不符。" 一旦涉及安全与动力,用户天然更敏感,尤其在中高端产品段位。"

"YU7 的发布节奏非常关键,它原本承载着小米 SUV 矩阵的起点角色。但当前 SU7 高热度伴随高争议,企业若仓促推出第二款车,只会让品牌信任的裂缝继续放大。" 上述分析师指出,小米当前或正尝试将战略重心从 " 声量占领 " 转向 " 交付闭环 "," 在第一款车的用户口碑尚未沉淀前,盲目推新反而不利于建立稳定的品牌价值结构。"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小米汽车 深圳 科创板 小米 回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