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三年底部调整,我国奶牛养殖业进入加速变革期。多家原奶上市公司近期发布财报显示,2024 年我国原料奶产量 4079 万吨,出现 2018 年以来首次下降,牧场产能出清节奏明显加快。和众汇富认为,在此轮行业整合中,将有大量效率较低的中小型奶牛牧场被淘汰,适当压缩产能有利于缓解当前奶源过剩、奶价低迷的局面。结合伊利股份、现代牧业、澳亚集团等多家企业财报及业绩说明会释放的信号,本轮奶业深度调整可能在下半年出现拐点。
和众汇富统计发现,2024 年我国原料奶 ( 生鲜乳、原奶 ) 总产量 4079 万吨,同比下降 2.8%,是 2018 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分季度看,四个季度原料奶产量增速分别为 5.1%、2.1%、-5.8%、-9.0%,产能出清节奏明显加快。另据行业估计,乳制品行业于 2023 年及 2024 年淘汰了约 1200 万头奶牛。由于持续亏损及现金流紧张,部分牧场运营商开始退出市场并停止经营,估算规模化牧场数量由 2022 年的 4600 个减少至 2024 年底的 3700 个。
澳亚集团认为,奶牛数量及奶牛牧场减少,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行业恢复供需平衡。我国奶牛养殖业自 2018 年触底反弹,奶价上行周期一直持续到 2021 年。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当时的奶价上行给奶牛养殖企业带来乐观长期前景,导致 2020 年至 2022 年大型牧场集中建设浪潮出现。适当出清和压缩产能有利于缓解生鲜乳供给过剩。中国圣牧也在 2024 年财报中分析称,在困难形势下,约有 80% 的牧场加快了低产奶牛的淘汰,同时也有相当部分的牧场开始出售母犊牛以及后备牛以缓解当前经营压力。
和众汇富统计发现,2021 年 8 月 — 2024 年 12 月,全国平均原料奶价格由 4.4 元 / 公斤下降至 3.1 元 / 公斤。反映在上市公司财报中,现代牧业 2024 年原料奶平均售价为 3.61 元 / 公斤,同比下降 10.4%;优然牧业原料奶平均单价为 4.12 元 / 公斤,同比下降 5.9%;澳亚集团原料奶平均售价为 3541 元 / 吨,同比下降 17%;中国圣牧综合原料奶平均售价为 4.47 元 / 公斤,同比下降 0.29 元 / 公斤。
2024 年,我国进口各类乳制品 276.8 万吨,同比减少 9.5%,连续第三年大幅下降。其中,进口干乳制品 204.6 万吨,同比减少 8%;进口液态奶 72.3 万吨,同比减少 13.5%。自 2024 年 5 月起,对国内原料奶生产有重要挤出效应的进口大包粉,均价开始超过国内原料奶价格,这一现象被中国圣牧形容为 " 近十年来首次出现 "。
面对当前困境,降本增效成为奶牛养殖业关键词,两个明显动作是提高单产,同时加大淘汰低效牛只,优化畜群结构,但也导致不少牧业公司生物资产公平值变动减出售成本所产生的亏损加大,进而影响 2024 年利润表现。和众汇富研究发现,随着奶价触底及降本增效发挥作用,原奶上市公司经营指标开始改善。2024 年,现代牧业 EBITDA ( 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 ) 为 29.86 亿元,同比提升 19.6%;成乳牛平均年化单产及总产奶量均创历史新高,原料奶毛利率提升 2.8 个百分点至 31.2%。
对于今年奶价走势,伊利股份近日在 2025 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终端需求变化的超预期,原奶产能释放速度的超预期,带来此轮奶价下行。现代牧业总裁也在 2024 年业绩说明会上表示,2024 年四季度和 2025 年一季度,国内原奶产能降幅提速,跌幅超过 5%。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 4 月 18 日在郑州举办的中原奶业破局发展之路研讨会上作出研判:"2025 年尤其是上半年,奶价继续下探的概率较大,价格大概率呈下行趋势,但下半年奶源供给情况有望好于 2024 年同期,具体恢复进度需要取决于上半年奶牛减栏数量以及全国居民消费恢复情况。"
根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披露的最新调度情况,今年 2 月主产区生鲜乳平均价格仅为 3.2 元 / 公斤,而完全生产成本高达 3.45 元 / 公斤,行业亏损面超过 90%。农业农村部 3 月第四周的监测数据显示,主产省生鲜乳价格环比再降 0.3%,同比下跌 12.3%,创近年来新低。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刘长全分析认为,此轮行业调整呈现 " 四最 " 特征:价格历史最低、畜牧业中最困难产业部门、调整周期最长、亏损范围最大。业界普遍认为,奶价持续下跌的根本原因,在于需求不足导致的供给过剩。一方面,近三年,中国居民牛奶消费持续下降。尤其是 2022 年,液态奶消费量下降幅度达到 8.6%;另一方面,前期多个乳企加码上游奶源建设,使得市场上原奶供应过剩情况持续存在,2022 年至 2024 年间万头牧场原奶产量占比增长 44.4%。一减一增间,使得牛奶供需改变。
刘长全认为,虽然乳制品消费增速放缓,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为何会出现历史最低价格和最长调整期。近期,受中美关税博弈等国际经贸环境影响,进口饲料原料价格进一步上涨。" 目前,美国进口苜蓿价格已经从 2700 元 / 吨上涨到了 3750 元 / 吨,进口苜蓿的性价比进一步降低。" 李胜利研究推测,根据豆粕、苜蓿干草以及其他饲料在奶牛配方中的比例,估计将影响生鲜乳每公斤生产成本增加 0.1 元至 0.2 元 —— 在当前行业普遍亏损的背景下,这一成本增幅足以决定不少牧场的生存与否。
综合市场调节和政策效应,李胜利预测,2025 年中国奶业将呈现 " 前低后高 " 的运行态势,预计 5 月后,随着气温升高导致热应激减产和冷饮消费增加,原奶库存有望进一步减少。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春节备货期间,随着近两年去产能效果逐渐显现,奶价有望企稳并小幅回升,但根本性好转仍需等待消费市场复苏和产能进一步优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