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5 月 16 日讯(记者 刘阳)中国汽车出海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席卷国际市场。5 月 16 日,长安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基地——泰国罗勇工厂正式投产,该工厂年产能达 10 万辆,未来将扩产至 20 万辆。
" 目前,长安汽车已经在泰国陆续投放 S07、E07、阿维塔 11 等 7 款新产品。" 据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介绍,长安汽车目前已建成 9 个海外工厂,未来公司将把五大海外区域市场提升到与中国市场同等的战略高度,全球布局将从 3000 万辆市场容量扩展到 5000 万辆。" 全球化是决定包括长安汽车在内的车企优胜劣汰的关键因素之一。"
正加速海外布局的还有广汽。此前四天,广汽集团明确了在巴西进行本地化生产的计划,并宣布将在与坎皮纳斯州立大学、圣卡塔琳娜联邦大学和圣玛丽亚联邦大学合作的基础上,在巴西设立研发中心,将广汽研发体系全面导入巴西。吉利汽车则与安利捷汽车于 5 月 8 日签署协议,后者将在波兰代理销售吉利新能源乘用车。据悉,吉利最早将于 2025 年第三季度进入波兰市场,销售电动汽车。
" 中国汽车出口屡创佳绩,是汽车产业链核心竞争优势充分体现的结果,也是车企积极出海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中汽中心资深首席专家吴松泉认为,中国汽车出海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新能源汽车不论是设计理念,产品性能质量,还是用户使用体验,都具备较高水平,国际竞争力较强,传统燃油汽车在新兴市场也具备较强竞争优势;汽车产业链基础较好、品类丰富,零部件体系完备、企业众多,能够为汽车产业出海提供支撑;动力电池等部分关键零部件具备竞争优势。
中国车企的 " 鲶鱼效应 " 正助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国际能源署(IEA)5 月 14 日发布报告,预计 2025 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将突破 2000 万辆,占新车总销量超 25%,中国市场继续领跑,占比近五成。该机构预计,若各国如期履行能源与气候承诺,至 2030 年,电动车将占全球新车销量的 40% 以上。
不仅是广汽、长安和吉利,仅 4 月,比亚迪宣布进军瑞士市场、智己汽车宣布登陆澳大利亚、小鹏汽车宣布进军巴林市场。其中,比亚迪为瑞士市场带来海豹(BYDSEAL)、海狮 07EV(BYDSEALION7)和宋 PLUSDM-i(SEALUDM-i)三款车型,覆盖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两种动力模式,且通过与瑞士当地经销商 AutomotiveSuisse 合作,比亚迪计划到 2025 年年底在瑞士设立 15 个销售点,进一步扩大业务覆盖面。
" 接下来主要是澳大利亚、欧英等这些大市场。" 有智己汽车内部人士表示,目前智己在泰国市场的 " 势头还不错 "。按照计划,智己将于今年年中在澳大利亚正式上市。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 4 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历史上首次双双超过 1000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2.9% 和 10.8%。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 64.2 万辆,同比增长 52.6%。
吴松泉表示,从产业发展规律看,汽车企业在海外市场占据一定规模后,一般会转向本地化生产和供货,将生产基地布局在消费市场附近,以更好满足个性化需求,更快应对市场变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