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8 日的鸿蒙电脑技术与生态沟通会上,鸿蒙电脑首次亮相,华为宣布这标志着华为终端产品全面进入鸿蒙时代。
对于鸿蒙电脑这种万众瞩目的产品,最近一周吹华为和黑华为的都在疯狂输出自己的观点。
吹华为的说鸿蒙电脑发布之后就可以 Windows 系统说拜拜了,黑华为的则说鸿蒙电脑抄袭 macOS 界面,自研只是噱头,和鸿蒙平板没什么两样。
今天我们超越情绪,尽量客观理性地分析一下,现在的鸿蒙电脑到底有什么优缺点,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
肉眼可见的流畅
2021 年,华为开始研发鸿蒙电脑原型机,经过这几年的努力,鸿蒙电脑以一个成熟度极高的状态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在沟通会现场上手鸿蒙电脑,我首先能够感受到的就是两个字——流畅。
无论是系统应用打开与关闭时的动画效果,还是 WPS 打开大文件 PPT 时的速度,鸿蒙电脑都要比我见过的绝大多数 Windows 设备更加快速流畅。
这就是鸿蒙电脑的优势之一,在运行已经原生适配的应用时,系统动画以及任务响应会肉眼可见地更加迅速,说是能够媲美 macOS 的流畅度表现也并不为过。
不过系统流畅并不能算是鸿蒙电脑的核心优势,毕竟高性能的 Windows 设备也并没有什么系统卡顿的槽点。
更好的设备互联互通体验
而 Windows 发展那么多年,虽然它自身已经非常成熟,有着丰富的软件生态,但是有一点是一直没法和 macOS 相比,那就是和手机等移动设备的互联。
毕竟微软也不懂怎么做手机,手机业务做过但没个声响,根本没动力去做这些事。Windows 设备与手机之间的互联体验,在手机厂商入局做笔记本之前,基本可以说是蛮荒状态。想要在安卓手机和 Windows 设备间传个照片,不是用数据线,就是得用第三方法 App,微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扮演文件中转站的角色。
安卓用户看到苹果用户可以直接隔空投送照片到 MacBook 上,别说有多羡慕了。更别说还有手机复制文本,MacBook 上直接粘贴这种魔法。
在安卓手机厂商开始做笔记本后,手机厂商开始努力推动打通笔记本与手机之间的互联,才带来了很多类似 MacBook 与 iPhone 之间的互联体验。
但无论是现在的 Windows 与安卓手机,还是 MacBook 与 iPhone,本质上都是两套系统,很难从底层去实现设备协同。
而鸿蒙系统不一样,鸿蒙系统依靠统一的账号体系、分布式软总线技术与一致的 UX 交互语言,做到了内容、操作逻辑以及数据状态在不同设备之间的自然延续。
鸿蒙电脑现场给大家展示的键鼠共享、手眼同行、应用续接等功能,可以说是鸿蒙系统在互联互通方面降维打击 Windows 与 macOS 的具象化展现。
开放的系统级能力与安全性
除此之外,积极开放系统级能力以及安全性为鸿蒙系统带来更多想象力与发展空间。
通过开放系统级能力,第三方应用厂商可以打造更有差异化、竞争力的应用。比如说目前已经有第三方应用美图秀秀,可以直接调用鸿蒙系统级 AI 助手小艺去提升 AI 消除、智能抠图等功能的效率。
另外还有飞书依托鸿蒙系统的分布式技术,可以做到跨设备会议接续,从手机切换到电脑也可以无感延续进程。
而在安全性方面,鸿蒙电脑则有更大的优势了。
鸿蒙电脑采用全自研鸿蒙内核,有自研的 麒麟芯片作为安全底座,还有星盾安全架构与分布式安全机制进行系统级数据保护。相信不用我多说,大家也知道鸿蒙电脑在系统安全方面有多么让人感觉放心。
当然,对于消费市场来说,电脑的安全性可能不需要那么高,或者说电脑的安全性很难成为一个多大的卖点。但是对于政企市场来说,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就是第一位要考量的因素。
前不久,央视曾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在亚冬会期间展开了网络攻击行动,并且还在亚冬会举办期间向黑龙江省内多个微软 Windows 操作系统的特定设备发送未知加密字节,疑为唤醒、激活微软 Windows 操作系统提前预留的特定后门。
这其实是一件细思恐极的事情。说到底,对于我国政企市场来说,Windows 系统的设备并不足够的安全。如今我国信创政策已经刚性要求关键领域国产化率不低于 60%,要求操作系统软件需通过合规审核,存量的 Windows 设备亟须被替代掉。
目前华为在信创市场已经有非常强大的影响力,而自研芯片加自研系统的鸿蒙电脑毫无疑问会成为政企市场里的香饽饽,而这也将为在鸿蒙电脑发展初期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专属电脑生态应用适配太少
任何一个操作系统在诞生之初,都面临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软件生态薄弱。鸿蒙系统自然也不例外,虽然已经发展几年的时间,但推动主流应用适配鸿蒙原生系统也才从去年开始大力推进。
在鸿蒙电脑上,目前更是只有 150 多款专属电脑生态应用在适配,融合生态应用也才 300 多款完成适配。
够用吗?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够用的。就拿微信来说,目前还没适配鸿蒙电脑,当然你可以通过多屏协同将手机微信投屏到电脑上操作,或者通过安装虚拟机去运行 Windows 版微信,但这体验肯定是要打折扣的。
不过凭借华为的影响力与决心,可以预见鸿蒙电脑将快速推进国产主流应用的适配。对于软件开发商来说,一方面华为会提供适配支持,另一方面快速适配鸿蒙电脑,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让自己占得鸿蒙电脑市场先机,获取更多用户。
但类似 Adobe 系列的专业软件、低频刚需类软件以及游戏应用,将会成为适配的难点,而这些不解决,鸿蒙电脑就很难打开更大的市场。
市场吸引力太小,硬件性能一般
为什么这些软件会比较难推进适配?
首先对于这些 Adobe 这类专业软件开发商来说,Windows 系统与 macOS 已经几乎覆盖了整个市场,目前鸿蒙电脑市场还非常非常小,完全没必要耗费自己的精力去给鸿蒙电脑系统做适配。
对于游戏开发商来说,手游之类的游戏或许可以轻松从手机移植到鸿蒙电脑上,但大型的端游或者 3A 游戏上鸿蒙电脑,就想都不用想了。
目前鸿蒙电脑市场太小,并且鸿蒙电脑硬件性能并不足够出色,而且鸿蒙系统无缘硬件 DIY 市场,所以如果游戏开发商去适配,投入的人力物力太大,回报则极低。毕竟苹果这么多年都没搞定 macOS 上的游戏生态,鸿蒙电脑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搞定。
目前鸿蒙电脑应用商店里提供了虚拟机,可以让大家去下载使用 Windows 平台的软件。
但还是那句话,鸿蒙电脑目前硬件性能一般,虽然运行原生适配的软件很流畅,但通过虚拟机去运行 Windows 软件,多少都会有性能的损耗。
而且电脑上应用可不像手机上的应用对性能要求没有很高,电脑上吃性能的应用一大堆,如果真要用鸿蒙电脑去通过虚拟机去运行大型专业软件,怕是免不了速度慢、卡顿的问题。
依然对标苹果
鸿蒙要成为继 Windows 和 macOS 之后的第三大桌面操作系统,基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毕竟鸿蒙都已经是全球第三大的手机操作系统。
不过要注意,HarmonyOS 是对标 iOS 的,不是 Android。同样,鸿蒙电脑对标的是苹果 MacBook,并不是 Windows 笔记本。
就像苹果一样,MacBook 的消费者大多是 iPhone 用户转化而来,鸿蒙电脑在市场上的表现如何,还是要看华为手机用户能够给到多少支持。
不同的是,从一开始华为就走的是手机、苹果、电脑都用的同一个操作系统的道路,生态互联体验的上限比苹果更高。假以时日,鸿蒙电脑应用生态成了气候,那么华为用户支持鸿蒙电脑的意愿也会更高。
先别着急买鸿蒙电脑
所以,现阶段推荐华为用户去购买鸿蒙电脑吗?在此之前,我想分享一个我身边的真实案例。
在 3 月份华为 Pura X 正式发布之后,我的一个朋友把自己的 iPhone 16 Pro 卖了,入手了 Pura X。即使我让她去店里体验真机,确定了自己常用的 App 几乎都有原生适配,但一个月后她就开始向我吐槽,说虽然自己常用的 App 都能正常下载使用,但 App 里缺失了一些功能,导致自己用起来不方便。
比如说微信聊天功能界面没有收藏、卡券功能,美团 App 里没有出行功能,买不了火车票。更难受的是她的朋友使用平板给她打视频,会显示对方版本不支持视频通话,她也收不到视频邀请的通知。
所以,目前手机上 HarmonyOS 5 的原生适配应用的数量确实不少了,但部分应用相较于 Android 或者 iOS 版本其实是有部分功能的缺失,这反而可能会让一部分用户有 " 上当 " 的感觉。
同样,鸿蒙电脑上已经适配的应用,不排除也有部分功能还没正式上线。所以在现在这个阶段,即使你是华为用户,我依然并不建议你去购买鸿蒙电脑,除非你体验之后真觉得它能够满足你日常的办公、娱乐需求,又或者说你的预算足够充足,只想尽早体验鸿蒙电脑,并没有将其作为主力机的打算。
写在最后: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虽然华为鸿蒙电脑才刚起步,应用生态不够完善,但它是自主可控的系统,并且界面交互流畅度与多端协同生态布局展现了足够强大的技术实力。
我相信,在未来鸿蒙电脑将不仅是 "Windows 的替代 ",更能以体验创新,为中国甚至是全球 PC 市场带来更多活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