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达摩财经
曾经风光无限的消费医疗行业,如今却遭遇了滑铁卢。
所谓消费医疗,主要是指消费者为满足美好生活的需要,追求功效价值和消费体验且不依赖于基本医保支付而选择的医疗服务及产品。医美、眼科、牙科、疫苗、植发等行业均可以归入这一范畴。
此前,消费医疗行业一度发展迅速,行业内也一度出现了 " 牙茅 "" 医美茅 "" 疫苗茅 " 等知名企业。不过,受行业竞争、消费观念变化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消费医疗行业生意难做,许多头部企业也陷入业绩缩水的窘境,股价也随之缩水。
在此背景下,许多消费医疗上市公司开始寻找新出路。部分公司押注出海,试图扩张新的市场,也有部分公司选择跨界,谋求进入新的价值高地。但目前看来,消费医疗上市公司进行转变的决心各有不同,未来能否借此摆脱业绩困局也仍待进一步观察。
全线失速
从业绩上看,眼科、牙科、医美、疫苗等消费医疗行业上市公司,均出现了业绩增速下滑甚至负增长的情况。其中,以 HPV 疫苗出名的万泰生物、智飞生物下滑最为明显,2025 年一季度已双双陷入亏损。
在刚刚过去的 2024 年,疫苗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作为钟睒睒控制下的疫苗公司,万泰生物曾推出过首款国产 HPV 二价疫苗,并借此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增长。不过,随着国内其他疫苗企业同款产品次第上市,低价 HPV 疫苗迅速开启 " 价格战 ",采购价从最初的 300 元 / 支降至去年的 27.5 元 / 支。
加之九价 HPV 疫苗扩容后低价苗批签发量缩水,万泰生物疫苗业务大受影响。2024 年,万泰生物疫苗业务的收入为 6.06 亿元,同比下滑 84.69%,毛利率为 70.43%,同比下滑 21.17 个百分点。这也导致了公司业绩大幅下滑。
除疫苗公司外,医美行业公司同样是业绩下滑的 " 重灾区 ",其中,玻尿酸 " 三剑客 " 华熙生物、爱美客、昊海生科业绩下行明显。
作为玻尿酸龙头,华熙生物自 2023 年以来业绩持续缩水。从年报中看,华熙生物的业绩下滑,主要是由于公司化妆品业务业绩表现大幅下滑。该业务是华熙生物营收最高的业务,旗下包括 " 夸迪 "" 润百颜 "" 米蓓尔 ""BM 肌活 " 等品牌。
2024 年,华熙生物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即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收入为 25.69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 31.62%,毛利率也下滑了 1.13 个百分点。在华熙生物看来,该业务的收入下滑主要是源于市场竞争加剧、产业周期波动以及战略调整,目前调整仍在持续,2025 年有望触底。
此外,华熙生物的玻尿酸业务同样接近触顶。据嘉世咨询预计,到 2026 年,全球玻尿酸原材料需求将达到 1285.2 吨,但仅华熙生物一家的年产能就高达 770 吨。竞争之下,玻尿酸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行,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该产品的平均价格已由 2017 年的 210 元 / 克降至 2021 年的 124 元 / 克,降幅超过四成。这也为华熙生物的未来发展带来隐忧。
不过,同在医美行业,以锦波生物为首的重组胶原蛋白公司却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
与竞争激烈的玻尿酸市场相比,重组胶原蛋白行业仍处于成长期。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市场正以年复合增长率 44.93% 的速度扩容,到 2030 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 2193.8 亿元。
但目前看来,锦波生物的 " 护城河 " 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松动。目前重组胶原蛋白行业下游市场已经开始出现低价揽客情况,2024 年 4 月,锦波生物就曾直指新氧违规低价宣传薇旖美,扰乱市场价格。且即便反对终端渠道降价,目前锦波生物旗下薇旖美产品的出厂价也开始小幅下滑,以全年销售收入与销量粗略计算,2024 年薇旖美的出厂价为 908 元 / 支,较 2023 年的 981 元 / 支,降幅超过 7.5%。
寻找出路
消费医疗行业整体降速,业内企业纷纷开始寻找出路。在一众上市公司中,华熙生物首先选择 " 对内动刀 "。
今年 3 月,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在公司内部会议上发表了一次火药味十足的内部讲话,在这次讲话中,赵燕提到了华熙生物目前面临的管理问题,还要求公司减少费用、治理贪腐。
此后,华熙生物人事变动频繁。3 月 20 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原副总经理刘爱华返聘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签,后续不再公司担任任何职务;徐桂欣、栾依峥不再担任副总经理职务,不再属于高级管理人员序列。此外,公司年报显示,另有 10 余名高管的任期将于年内终止,未来是否会继续担任高管职务仍未可知。
在华熙生物之外,更多的公司选择从业务方面入手,或是押注多元化,或是尝试向海外市场发展。
曾经的 " 医美茅 " 爱美客在跨界方面动作颇多,今年 3 月,爱美客宣布将以 13.73 亿元的对价取得艾塑菲 " 童颜针 " 母公司 REGEN 85% 的股权,并且计划在未来 18 个月内收购剩余 15% 股权。这次交易也将帮助爱美客争夺玻尿酸以外的医美市场。
此外,自 2023 年起,爱美客就开始布局减肥药业务,开始研发司美格鲁肽产品。与之类似,曾经的 " 疫苗茅 " 智飞生物出售收购了利拉鲁肽、重组司美格鲁肽等多条 GLP-1 产品管线。
也有部分公司将目光放在了海外市场。如昊海生科就在年报中表示,公司已在美国、英国、法国、以色列建立了研发体系,形成了国内外互动的研发布局。公司旗下的激光美肤设备也已获得了美国 FDA、欧盟 CE 医疗器械认证并在海外销售。角膜塑形镜厂商欧普康视也表示公司已有向东南亚出海的计划。
但对于上述公司而言,上述举措能否帮助公司走出业绩漩涡均有待进一步观察。例如,目前爱美客、智飞生物等公司押注的 GLP-1 类产品目前竞争愈发激烈,许多国内医药公司已经开启了三期临床,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产品也已经在国内获批。未来该行业的竞争或同样激烈。
而在出海方面,目前昊海生科、华熙生物等公司的海外业务规模均相对较小。2024 年,昊海生科的海外业务收入为 8.89 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 16.11%。且公司海外业务的毛利率为 55.16%,远低于境内业务 72.72% 的毛利率水平。
• END •
爆料投稿|邮箱:damofinance@163.com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