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中国有 " 诗教 " 的传统,其实,不仅中国有这样的传统,其他地方也有。比如古希腊就特别强调诗教,并且用荷马史诗来对当时的人进行教化,柏拉图在《理想国》里就借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之口说荷马是希腊人的老师。因此,可以说,诗歌在世界很多地方的文化发展和人们的文化养成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孔子据说不仅亲自编辑了《诗经》,还在《论语 · 阳货篇》里很系统地对自己的学生谈论了 " 诗教 " 的内容:"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这是他对于学习《诗经》的态度。而我们长期以来,对于诗的学习多强调的是政治教化的作用,后来又仅仅将其作为诗人们言志和抒情之作来对待,却忽视了诗可以 "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的一面,也就是可以从中获得动物植物等自然知识的一面。所以,今天看到曹则贤这位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科学家写的《物理视角读唐诗》一书,不禁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因为作者不仅从知识的角度来审视唐诗,而且还是从物理学的专业角度来重读唐诗,这样不仅可以从新的现代知识的视角使其获得新的生命力,还可以在新时代激活我们的诗教的传统,重新认识和挖掘唐诗这个文化遗产宝藏的新的价值。
因此,作者从书的开始就有意识地从 " 杜甫诗与物理 " 入手来首先解释 " 物理 " 这个概念的定义,以引入书中对所涉及到的唐诗和物理关系问题的具体的论述。比如,作者写道,杜甫的很多诗中不仅包含有物理这个词,还对物理本身有着很深的理解,他的《盐井》诗中的 " 物理固自然 ",就是对物理学的很好的定义,因为物理本就是研究大自然的道理的学问。同时作者还解释说," 物理 " 的西文词的词源的希腊语意思就是 " 大自然 ",因此用杜甫的这句诗来释 " 物理学 " 的意思可以说是天作之合。而杜甫还有很多言及 " 物理 " 的诗句,也都给人以深深的启示,像 " 高怀见物理,识者安肯哂 "(《赠郑十八贲》),以及 "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曲江二首》)等。
《物理视角读唐诗》,曹则贤 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25 年出版
当然,作者在本书中主要还是借杜甫、王维、李白、虞世南等诗人的 43 首诗歌,来介绍与其相关的物理学的概念和原理。比如谈杜牧《赤壁》诗句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就指出制作铁戟和铜镜的原料铁和铜这两种金属所涉及到的不同的熔点、生锈、深度时间以及摩擦学的问题;从齐瀚的《长门怨》诗句 " 昭阳更漏不堪闻 " 中引出单调的滴水声的频率和白噪声的频率的差别;又从 " 不是思君是恨君 " 这句诗的矛盾表达里联想到维特根斯坦的 " 我的语言的边界就是我的世界的边界 " 的名言,还有爱恨交加的情绪里所体现的量子纠缠的状态等等。而作者对所选唐诗的类似的物理角度的深入浅出的解释和介绍,既让人对物理学知识有了具体认识,同时也让人感到物理原来也可以诗意盎然、引人入胜。
此外,作者还在书里讲述了很多著名物理学家的有趣故事。比如他谈到普朗克在导师问他何以会学习物理这门已经没什么可做的学科时,普朗克只是简单地说,我没想到要取得什么成就,就是为了学会物理。普朗克的回答让人感到他的 " 高怀 " 及为了真理而真理的理想,而这也让人和杜甫的诗句 "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 共鸣。也只有这样摒弃世俗功利的羁绊,才能不顾一切地追寻真理,才能有真正的发现。而普朗克后来之所以在量子论、相对论和统计力学等方面贡献卓越,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曹则贤在书中还特别提到很多物理学家的知识都非常广博,而非囿于一隅。像物理学家托马斯 · 杨就是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不仅发现了光的波动原理、三原色原理,还是一个了不起的语言学家,不仅破译过埃及象形文字,还提出了印欧语系的概念等。
可以说,《物理视角读唐诗》这本书也是作者的 " 高怀见物理 " 之作。他从伟大的唐诗中所 " 见 " 到的 " 物理 ",不仅有自然的道理,还有历史的兴衰、文化的生成,更有人心的变动的轨迹。这或许也是人们常把 " 高怀见物理 " 与 " 和气得天真 " 联系在一起的原因吧。因为只有虚怀若谷、超凡脱俗,才能有一颗 " 天真 " 之心,才可以让我们去除各种障碍,从而探索到自然和人事的真理。
张生,作家,学者。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