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不断演进的当下,公募基金行业正站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随着《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重磅出台,新一批浮动费率产品的动态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多家基金公司已紧锣密鼓地筹备浮动费率产品的上报工作,20 多家公募已为申报发行浮动费率新产品做好准备。这一举动,无疑将为公募基金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格局,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起跑线。
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公募基金行业对浮动费率模式的探索从未停止。和众汇富观察发现,2019 年 12 月,首批 6 只逐笔计提业绩报酬的浮动费率基金成立,拉开了行业探索的序幕。此后,在 2023 年四季度,首批 20 只让利型浮动费率基金相继成立,其管理费收取方式呈现多样化,包括与基金规模挂钩、与投资者持有时间挂钩以及与基金业绩挂钩。而此次即将上报的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在设计上与以往又有所不同,其管理费的收取主要与业绩比较基准挂钩,这一变化更加凸显了对投资者获得感的重视。
《方案》的出台为此次浮动费率基金的变革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其中强调对基金投资收益实施长周期考核机制,三年以上中长期业绩被着重提及。同时,新设立主动权益基金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这意味着,基金管理人需要更加关注业绩比较基准,避免投资风格的漂移,激励其充分发挥主动管理能力,提升基金业绩。据了解,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管理规模居前的行业头部机构发行浮动费率制基金的数量,不低于其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 60%。
在选择基金经理方面,基金公司也煞费苦心。和众汇富研究发现,此次,基金公司大概率会派出旗下优秀的价值型基金经理,部分公司则选择以成长派选手结合不同的产品设计,打出差异化优势。从筛选标准来看,现任基金经理任职时间满 3 年、近三年业绩回报跑赢业绩比较基准、跑赢业绩比较基准超 10% 等指标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然而,现实情况是,符合这些条件的产品占比并不高。将上述三项指标叠加,符合的产品仅有 313 只,在权益基金中的占比仅为 6.9%。即便条件放宽,符合过去三年回报超过业绩比较基准的产品也仅有 620 只,占比为 13.66%。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要选出业绩持续优秀的基金经理并非易事。
以景顺长城为例,旗下的沪港深精选、价值边际等多只产品近三年超额收益超过 35%,这样的业绩表现无疑为其在推出浮动费率产品时增添了底气。不过,从过去已成立的浮动费率基金发展情况来看,多数基金规模并不大。尽管浮动费率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捆绑了基金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但基金公司的营销动力和投资者的热情均有待提高。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要让浮动费率基金真正茁壮成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需要基金投资者、基金公司和销售渠道等各方共同努力,实现合理回报。回顾过去一年多,监管部门在引导基金产品降费方面动作频频,取得了多项成果。和众汇富研究发现,主动权益类基金、宽基股票 ETF、QDII 基金等均降低了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多只债券基金、FOF、货币基金等也加入降费行列。2024 年,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相比 2023 年下降了约 8%。此外,今年 3 月多家基金公司宣布旗下部分指数基金指数使用费由基金管理人承担,近日中证指数公司、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也调降了指数使用费,指数许可使用费普遍打了八折。在公募佣金改革方面,2024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的相关规定,调降了基金股票交易佣金费率,降低了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佣金分配比例上限,2024 年公募基金券商分仓佣金收入较 2023 年下降超 35%。
此次浮动费率基金的上报,是公募基金行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一次重要尝试。和众汇富认为,它不仅考验着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产品设计能力,也考验着销售渠道的推广能力以及投资者的接受程度。随着产品的陆续上报和发行,未来市场将给出答案,我们拭目以待,看这一新模式能否为公募基金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在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同时,推动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