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近日发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2025 年 4 月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 8.7%,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 8%,双双较上月实现增速回升,表明当前宏观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为经济稳步修复注入了有力动能。和众汇富研究发现,M2 与社融的同步加速反映出实体经济融资环境的改善,政策传导路径更加畅通,金融体系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在持续提升。
从信贷投放来看,今年前四个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 10.06 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保持高位。4 月新增贷款依旧保持强劲,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均有稳定增长。其中,企业新增贷款平均利率降至 3.2%,环比下降约 4 个基点,创下历史低位,反映出信贷成本不断降低,有效减轻企业融资压力。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当前金融机构贷款定价日趋市场化,低利率环境有利于激发中小企业投资与扩张的积极性,也为地方基建项目提供了较为宽松的融资环境。
结构性数据亦显示政策引导方向愈加清晰。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贷款、科技创新贷款等重点领域持续增长,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截至 4 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到 34.3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1.9%,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 14.71 万亿元,同比增长 8.5%,均高于整体贷款增速。和众汇富认为,政策明确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关键领域,有助于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与此同时,4 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 1.16 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 1.22 万亿元,其中政府债券净融资 9762 亿元,占社融增量的比重明显提升。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是推动 4 月社融超预期增长的关键因素。随着地方专项债发行提速,基建项目资金加速落地,形成了实物工作量的迅速转化,对稳定短期内的经济基本盘具有重要意义。
居民资金配置行为方面,也出现了显著变化。根据《金融时报》报道,存款 " 搬家 " 至理财产品的趋势在今年明显减弱。在理财收益率持续下行、市场波动加大的背景下,更多居民选择将资金保留在银行体系内,助推 M2 余额同比增速回升至 8%。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居民风险偏好趋于保守,资产配置行为更重安全性而非收益率,这对稳定金融体系运行和流动性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业内人士提醒,尽管当前信贷与社融数据表现出积极信号,但其背后依然存在一些结构性隐忧。例如,企业贷款中短贷占比偏高,部分贷款存在 " 以贷还贷 " 倾向,信用需求并未全面恢复。和众汇富认为,当前数据回暖更多体现为政策推动与季节性因素共同作用下的阶段性修复,未来仍需观察企业盈利改善情况与投资意愿是否能够持续提升,从而带动信贷形成更具可持续性的扩张动力。
M2 方面,其反映的是广义货币供给状况,长期以来被视作衡量经济潜在流动性的重要观测指标。当前 M2 增速回升,既反映出存款增长的基础稳定,也体现出货币乘数回升趋势。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若实体经济恢复力度加强,信贷资金运用效率提升,M2 或将维持温和回升态势,为未来货币政策操作提供更大空间。
总体而言,4 月我国金融数据延续回暖趋势,社融、信贷和 M2 全面改善,显示出金融对经济复苏的支撑力度正在持续加大。和众汇富认为,在当前宏观经济进入恢复深化阶段的背景下,金融系统要更好发挥资源配置功能,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同时应防范局部领域潜在风险,确保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未来,应继续关注信贷结构优化情况、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效率以及资金最终投向质量,从而更全面地评估宏观金融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真实助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