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网 10小时前
预见2025:《2025年中国母婴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等)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孩子王 ( 301078 ) 、润本股份 ( 603193 ) 、爱婴室 ( 603214 ) 、梦洁股份 ( 002397 ) 、金发拉比 ( 002762 ) 、贝因美 ( 002570 ) 、可靠股份 ( 301009 ) 、中国飞鹤 ( 06186.HK ) 、宝宝树集团 ( 01761.HK ) 、好孩子国际 ( 01086.HK ) 、纽曼思 ( 02530.HK ) 等

本文核心数据:母婴行业规模 ; 母婴竞争格局 ; 母婴发展前景

行业概况

1、 定义

母婴产业是指面向孕产妇及 0-6 岁的婴童群体,满足其衣、食、住、行、用、玩、教等多元化需求。母婴产业涉及商品生产、零售、生活服务、教育、 娱乐、医疗卫生等多个行业,属于综合性消费行业。

母婴市场的消费者主要分为母亲 ( 孕产妇 ) 和婴儿两大类。依据商品形态的不同,母婴产业可分为 " 商品 " 和 " 服务 " 两大板块,其中,商品主要包括食品 ( 奶粉、 婴儿辅食等 ) 、易耗品 ( 纸尿裤、洗护用品等 ) 、耐用品 ( 玩具、婴儿车床 ) 、服装和孕产妇商品等,服务则涵盖教育、医疗、娱乐出行等多个方面。

2、 产业链剖析:母婴行业细分领域丰富,参与者众多

母婴行业包含的产品众多,产业链结构较为丰富。我国母婴用品产业链中,上游为纺织业、食品行业、服装行业等 ; 中游为母婴用品产品制造,主要包括饮食、服装、消耗品及耐受品 ; 下游为母婴用品的销售渠道,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最后到达终端消费者。

中国母婴用品产业链上游主要市场参与者为原奶、乳制品、谷物、果蔬菜等食品原料供应商 ; 纺织行业服装原料供应商 ; 纸浆、绒毛浆、高分子吸水树脂等纸尿裤原材料生产商 ; 以及玩具行业、日化行业等玩具零部件、洗护用品原料等供应商。

产业链中游主要市场参与为各母婴用品品牌商,代表企业如飞鹤、帮宝适、艾维诺等等 ; 产业链下游则为母婴行业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品,线上如天猫、京东、蜜芽、贝贝、妈妈帮等,线下如爱婴室、万达、沃尔玛等。

3、 行业发展历程:" 线上 + 线下 " 全渠道发展阶段

回顾我国母婴行业发展历程,可大致将其分为几个阶段:

探索期 ( 20 世纪 90 年代 )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国外育儿文化逐步引入国内。与此同时国外母婴品牌和产品开始进入国内,消费者开始接受奶粉、纸尿裤等现代母婴用品。购买渠道主要是商超及百货商店,市场上仅存在少量的母婴用品专卖店。

发展期 ( 2000-2010 年 ) :母婴产品逐渐被国内消费者接受,产品品牌和品类逐渐丰富,线下母婴店开始初具规模,逐渐形成了区域性连锁市场。与此同时,线上母婴社区及购物平台开始广泛运用,行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爆发期 ( 2011-2018 年 ) :随着网购的普及,线上母婴平台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线下母婴店形成一定规模,逐渐取代商超成为线下母婴消费第一大渠道。

整合期 ( 2019 年至今 ) :随着微信、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兴起,线下平台开始借助实体门店及会员体系大力发展私域流量。与此同时,线上母婴平台利用 KOL 和 KOC 等内容优势大力发展母婴社区。未来基于消费者 " 到店 + 到家 " 的不同需求,打造 " 线上 + 线下 " 全渠道购物场景才能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4、 行业政策方向:生育政策加码,母婴消费市场释放活力

政策面上,为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和家庭发展需求,我国从逐步放开生育限制到实施三孩政策,再到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政策重点包括强化母婴健康保障,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和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从多层面减负,促进母婴消费。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2025 年 3 月,中办、国办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也提出,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具体相关政策如下:

行业发展现状

1、我国新生儿出生率 7 年来首次回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2015 年我国大陆每年出生人口均在 1600-1700 万之间波动 ;2016 年,受 " 全面两孩 " 政策刺激,我国大陆出生人口出现短期回升,连续两年突破 1700 万大关。但 2017 年以来出生人口数量有所回落,规模快速缩小,出生率也逐渐下行,在低水平徘徊。

三胎政策加速推进和实施背景下,我国每年新生儿数量下滑趋势缓解,2024 年我国新生儿数量回升至 954 万,同比增加 52 万,实现七年来首次反弹。

2、我国育龄女性人数呈波动减少趋势

在人口统计学中,育龄女性是指 15-49 岁的女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育龄妇女规模正逐步缩小,从 1982 年的 2.5 亿逐年增加至 2011 年的 3.8 亿峰值,之后以年均 618.9 万人的速度下降,到 2022 年已降至 3.1 亿。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2025 年中国 15-49 岁育龄女性数量将比 2020 年减少 1 600 多万人。其中,处于生育旺盛期的女性数量也呈现波动减少的趋势,并且生育主力人群由 22-29 岁逐渐转变为 25-33 岁。

3、我国母婴市场规模在挑战中稳步增长

尽管生育意愿有待提升,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以及母婴产品消费能力提升等诸多因素促进我国母婴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4 年,我国母婴市场规模达 4.4 万亿元,同比增长 8%。

行业竞争格局

1、竞争梯队:上市企业营收规模差异显著

按母婴行业企业母婴相关业务营收规模来看,50 亿元以上的企业有中国飞鹤、孩子王、好孩子国际等等,营收在 10 亿元 -50 亿元之间的企业有爱婴室、贝因美、润本股份和可靠股份等,营收在 10 亿元以下的企业有纽曼思、金发拉比等。

2、行业集中度:细分品类集中度差异显著

我国母婴行业涉及的产品和服务种类繁多,如母婴用品、母婴服饰、母婴食品、母婴护理等,许多细分领域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吸引了大量企业参与竞争,导致市场上企业数量众多,竞争较为分散,整体来看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另外,母婴产品的销售渠道丰富多样,包括电商平台、实体店、母婴专卖店、超市、便利店等。不同渠道的竞争也加剧了市场的分散程度,使得单一渠道或单一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难以大幅提升。

从细分品类来看,我国母婴细分市场集中度差异显著。婴幼儿奶粉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飞鹤、伊利等国产龙头通过配方升级和高端化策略占据主导地位,国际品牌如美赞臣、惠氏则聚焦超高端市场。母婴用品、母婴服饰、母婴家电等品类集中度较低,品牌众多,竞争激烈,但近年来也在逐步提高。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随着 90 后及 00 后逐渐成为母婴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他们的消费观念与育儿风格呈现出显著的代际差异,正在重塑母婴行业的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一方面,这代年轻父母更注重科学育儿与品质生活,促使母婴产品从传统功能型向专业化、精细化转型,例如对奶粉配方的精准营养配比、婴儿用品的环保材质要求大幅提高 ; 另一方面,他们对育儿服务的体验感与个性化需求催生了月嫂服务、早教课程等领域的高端定制化趋势。与此同时,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深度应用,推动母婴企业从单一产品销售向 " 产品 + 服务 + 数据 " 的生态化模式升级,进一步加速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进程。前瞻初步测算,到 2030 年中国母婴行业市场规模或将达到 6.8 万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全球及中国母婴产业发展前景展望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 咨询 / 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 APP】,还可以与 500+ 经济学家 / 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 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母婴用品 产业链 婴儿 供应商 上市公司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