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9小时前
【金融棒棒糖】文投2.6亿进场:陕西国资“批量包抄”短剧好莱坞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继《2000 万:陕西广电落地首只 " 微短剧基金 "》后,又一 " 科班国资 " 登台。

4 月 21 日,陕文投官宣将在秦汉新城投资 2.6 亿元新建西部国际短视频拍摄基地,包含 20 栋建筑、184 个场景,总占地约 150 亩,可覆盖古装、现代、年代剧及特殊拍摄场景,并配套 AI 数字影棚及古今街景。

作为省级文化旗舰的重磅出手,一经亮相即创下 " 数量最多的拍摄场景 "" 配套最全的产业链条 " 等多项省内纪录。

01

首次造园:文投欲意国民同进

短剧火热氛围下,观察陕西广电、陕文投等 " 科班国资 " 集体现身是本篇写作初衷。

事实上,尽管有着 " 短剧好莱坞 " 的预期,但笔者还是被 " 西安周边不下 10 家短剧基地、合计 28.79 亿元的总投资 " 震惊到了。仅未央视频文化产业园、秦汉影视文化产业基地两家国资项目,就因大量的商业、文旅资源配套,合计投资达 26.9 亿元,占西安市场 8 成以上。

此外,西安市场还流行着另一种模式,如十里沣河、造梦工厂、九垚影视等,规划内容都单一指向短剧赛道,以追求项目的短剧工业化属性,只少量涉及一些文旅、文创产品。因而,投资力度也与上述 " 文旅派 " 有显著差距,最贵项目仅刚刚过亿,形成 " 补位效应 "。

但对比来看,我们还是更在意陕文投项目的成色及预期,毕竟这是该集团 2024 年 6 月换帅以来对外公布的第一个大型投资项目,且刷新了本土行业投资单一之最。具体亮点解析如下:

1:唯一自审核平台。

184 个拍摄场景、2 万㎡" 内容审核 + 后期制作 + 产业配套 " 布局,意味着陕文投项目将成为西安拍摄场景最多、产业链最全、且唯一拥有自审核平台的专业化短剧基地;同时也是全市唯二可实现 " 产业闭环 " 或 " 一站式服务 " 的短剧基地。

此外,陕文投未来还将进一步打造 AI 审查、投流发行、剧本大模型以及短剧出海四大平台,这亦与当前精品化、规范化的主线高度契合。

2:扮演 " 大象 " 造链。

从政府端培育短剧产业成效来看,杭州临平区打了个好样,比如 2022 年牵头的国内首个短剧基地 " 杭州临影厂 " 就已投入使用,之后提出 " 写、拍、播、评、投五位一体 " 的全产业链布局等。

对于短剧之都的西安来说,也亟需陕文投这样的国资出手,布局 " 大象 " 项目带头造链,在省委宣传部清晰的全局谋划之下,直指陕西短剧行业的国民同进。

02

三大工具:拍摄、基地与投资驱动

西安短剧产业行至今日,我们亦感受到了国资下场与草莽英雄在打法上的显著不同。

这里,简单介绍下国资短剧布局的几大特征。

1:科班国资偏好直接下场制作;

对于电视台与科班国资而言,短剧拍摄本就属于老本行之一。因此,从 2023 年以来,西影集团、曲江影视、秦汉影视等一众国资影视公司,陆续都拿出了不少爆款优质作品,如曲江影视制作的《迷情庄园》,就曾获得过优酷视频当季度年代剧景气指数冠军,抖音、微博双平台话题播放量分别超 4.4 亿与 1.1 亿次。

此外,陕西电视台还做出了全新探索,不仅播出国内首档短剧综艺资讯节目《丝路微短剧》,还调动中广联合会、西交大等社会资源,构建了用以短剧作品传播评价体系的 " 繁星指数 "。

2:开发区及行政区密切布设实体基地;

作为区域经济的推动者,短剧基地正在成为热门,在我们看来此举首要是致力将短剧流量转化为文旅增量。以横店华夏文化园为例,在其 2024 年转向 " 短剧 + 文旅 " 的运营模式之后,短剧 " 探班游 " 产品现已接待游客超 2 万余人次。

同时,各地方还将借短剧基地之手,进一步打通全产业链生态。毕竟,就目前西安市场而言,在上游剧本版权与下游分发平台的资源还有很大不足,这也会催动开发区与省内国资多以基地为切入口,致力于 " 打通从剧本到承制、分发的全产业覆盖 ",从而全面提高资源整合调动能力。

3:金融工具为核心的投资驱动;

回到此前报道的繁星微短剧基金:陕西广电不仅拉来 " 行业老手 " 峰映文化 1200 万元投资,同时还创设了 SPV 的基金模式,通过为制作公司对接短剧 " 投资包 ",淡化短剧盲池风险,在追求 " 母基金不亏钱 " 的同时,从行业视角出发,更好地理解、帮助文化类民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梳理过后,新的疑问随之产生:" 从商业角度出发,陕西国资密集出手背后,大概收效如何呢?"

在我们看来,短剧产业整体仍处于上升周期,且西安已确立了头部效应,确实是一个易上手的风口。有数据显示,各大平台几乎每天都会上线 " 西安承制 " 的短剧作品,且真实的场景是 " 西安承制 " 已经达到了平均 72 小时 / 部的拍摄速度,本土竞争力没有悬念。

从同行真实的收益出发,我们掌握的数据是:一年前造梦工厂包天为 12 小时 2000 元,且服化道全免、外出减半,也就是说,一部拍摄 3-4 天的百集短剧," 服化道 + 场地 " 总成本在 6-8K 左右。但今年来看,同样的百集短剧平均场地费已达 8K 以上,这还不算 4400 元的服化道租金,就这都还要大排长龙,有甚者 " 排单已经到了今年年底 "。

故此,国资进场还可能带来一个特殊效应,即依托自有场地会进一步降低剧组成本,以 " 耐心国资 " 现身的定价引导,会进一步激发市场潜力,形成长尾效应。

03

监管趋严:精品化与规范化

罗马并非一日建成。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短剧行业。

自 2022 年开始,广电总局就陆续出台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国产网络剧片发行许可服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措施,旨在加大对短剧行业的监管与引导力度。

在监管措施方面,构建了短剧科学化管理的三级审核机制,并全面落实网剧《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上线管理制度,从源头把控短剧内容质量;另一方面,为净化行业生态,也要求内容上杜绝 "50 岁保姆爱上 20 岁霸总 "" 银发霸总家族内斗 " 等极端低俗剧情,加强规范化管理。

与监管相随,鼓励政策也渐次出台。除了加强推优扶持、加强创作支持、加强宣传推介等举措外,广电总局还将进一步推动微短剧高质量创新性发展,特别是在今年 3 月,提出 " 短剧创作要爽而有度 " 的建议,要求具体内容不得一味追求观众爽感而恣意编织或过度娱乐化、不得套用低俗、狗血设定等。

在监管深化、平台治理以及行业自身发展动力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短剧市场正逐步告别过去 " 野蛮生长 " 的阶段,迈向精品化、规范化,一场涉及短剧内容与商业模式的系统性升级已然拉开帷幕。

如此看来,国资进场的重要性更鲜明,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良好互动即将成型。

当然,站在一线运营方向,精品化战略在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首先,精品化意味着更高的投资预期,这无疑会带动拍摄成本的进一步攀升。若以 2023 年与 2025 年为对比,全国短剧行业中腰部、头部演员的薪资涨幅惊人,分别超过 4 倍以及 5 至 10 倍;单天场地租赁加上服装、化妆、道具等费用,涨幅也达到 2.05 至 3.43 倍左右。

其次,精品化对短剧剧本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短剧创作不能再盲目跟风,哪个题材火就一窝蜂地去拍摄,而是需要大量优质原创剧本作为支撑。但优秀的剧本往往可遇而不可求,必将显著拉长短剧承制方的创作周期,压缩公司快速运转的空间。

最后,精品化对资源的要求会更多,例如民营制作公司难以轻易协同当地文旅、体育、会展、非遗以及乡村振兴等各类资源,尤其是想进入一些 " 纪实类 " 题材时,需要更为精确的指导。

行文至此,我们想说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挑战,蹚出新路就是重大机遇。因此我们提出的预期是:短剧领域的国民同进已经在西安上演,西安承制的精品化已然上路,或有一日," 陕历博奇妙夜 " 等既爽又爆的新题材,会让我们耳目一新。

来源 / 金融棒棒糖

相关标签

陕西 好莱坞 ai 秦汉 文创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