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份,境外机构对中国债券市场的投资热情持续升温。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4 月境外机构净买入境内债券 3015 亿元人民币,表现出强劲的资金流入势头。与此同时,央行上海总部披露,截至 4 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余额达 4.44 万亿元,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 2.7%。这在当前全球宏观不确定性持续存在的背景下,释放出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债市稳定性与安全性的认可信号。
从结构来看,境外机构当前持有的债券以国债为主,规模达 2.11 万亿元,占其总持仓的 47.5%;其次是同业存单和政策性金融债,分别为 1.30 万亿元和 0.84 万亿元,占比分别为 29.3% 和 18.9%。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境外机构在持仓结构上的配置呈现出 " 安全优先、收益兼顾 " 的特征,显示其对中国宏观政策稳定性和债市回报水平的综合认可。
当前我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截至 4 月末,已有 1167 家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市,其中 604 家通过直接投资渠道入市,835 家通过 " 债券通 " 渠道入市,双渠道入市的机构数量达 272 家。4 月当月,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市场的现券交易总量约为 1.75 万亿元,日均交易量达到 796 亿元,显著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交易活跃度上升反映出海外投资者不仅加仓趋势明显,交易策略也趋于灵活与成熟。
中国债券市场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也在持续提升。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中国债券已先后纳入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和富时罗素三大国际债券指数,其中在彭博全球综合指数中的权重升至 9.7%,在富时罗素国债指数中的权重更达 10%,是最初设定值的两倍。此类指数权重的提升,为全球被动资金配置中国债券提供了更大空间,推动境外资金加速流入。
在境外增持的同时,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也在不断推进。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包括 " 债券通 " 抵押品范围扩大、优化互换通保证金缴纳规则等改革举措,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中国债券。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这些制度优化提升了境外资金的参与效率,也强化了中国债市与国际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未来,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中国债市的国际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
除了境外投资者加仓,中国债市还吸引了大量国际主体来华发行 " 熊猫债 "。数据显示,2025 年以来熊猫债的发行规模已超 600 亿元,累计已突破 9500 亿元。众赢财富通认为,随着人民币资产的全球接受度提升,熊猫债在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也成为外资机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工具,其增长态势预计仍将延续。
宏观层面来看,中国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人民币资产的相对回报优势逐渐显现。专家指出,当前人民币债券波动性低、回报稳定、避险属性突出,已成为全球多元化配置的重要选项。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尽管境外投资者目前在中国债市的持债比例仍不足 3%,但对比发达经济体普遍 10% 以上的占比,中国债券市场的外资占比仍具备显著提升空间。
境外机构的持续增持也折射出全球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积极反馈。人民币资产在国际资本配置中的比重持续提升,正形成 " 稳健基础货币 + 稳定收益资产 " 的组合优势。众赢财富通认为,随着中国不断推进债券市场开放,加快与中东、拉美、欧洲等多区域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未来几年将有更多外资配置中国债券市场,并推动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制度性地位持续提升。
总体而言,4 月份境外机构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增持行为,既是对中国经济韧性与政策确定性的积极回应,也是对人民币资产中长期价值的认可。在全球金融波动频繁的大背景下,中国债券市场正逐步成为国际资本追求安全与收益平衡的重要港湾。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在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政策环境持续优化的背景下,中国债市的对外吸引力仍将持续增强,并成为全球投资组合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