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始之前,做个小调研,有多少人知道最新一届世博会已经开幕了?
我猜,很多人对世博的记忆还停留在上海那年,殊不知那已成了 15 年前的 " 回忆杀 "。
如果当年挺着孕肚排队看中国馆,现在孩子都快中考了
而今年,世博会已移师日本,1 个多月前就开幕了,爱好凑热闹的我专程飞去大阪转了一圈。
嗯,还是千里迢迢跑到香港,坐 5 小时飞机那种。(有一说一,HK 值机安检贼快,还有传统民乐表演,广州不能学着点吗)
朋友都笑我太癫,这种东西,刷个抖音、小红书不就得了,非得肉身在现场?
妈呀,那可是世博会诶!人类文明成果第一盛会!五年才开张一次的宇宙级盲盒!
要知道奥运会四年一茬都嫌久,世博会硬是憋到五年才放大招!
15 年前大家为了去看上海世博,疯狂加价买黄牛票,排队 4 小时去看一个馆。
前阵子,日本世博会的中国馆,还在社交媒体上火到一塌糊涂!N 多老外疯狂打卡,排长队解锁东方神秘力量。
如今世博会的存在感,愣是撩不动身边朋友出国围观的心……唉,世界还是癫成我看不懂的样子。
一怒之下,我问老板拿了假,直飞日本世博会,于是便有了这篇现场 REPO。
相信我,看完后你可能也会想去逛一逛,而且逛一天根本不够。
不信?可以先点开视频看看☟☟☟(这是我在广州房产的 " 处女出镜 ",可以给我个赞吗?)
第一站:打卡 " 美丽废物 " 大根屋
言归正传,这次世博会,是在大阪最西端一座名为 " 梦洲 " 的人工岛上举办,政府还专门给它搞了个地铁站。
我没有订酒店,而是在大阪市中心随便找了个网吧住,从那里出发,换乘到 " 大阪地铁中央线 ",一路坐到终点就到了。
全程约 40 分钟,大概是海珠沙园 / 萝岗香雪,到天河金融城的时间吧。
红圈那里就是梦洲
这就是终点站梦洲,设计简陋得像 " 蔬菜大棚 "。
如果不是霓虹人擅长包装,搞了一张写着 " 梦洲 " 二字的画,四周铺满海报,楼梯做了些装饰,真的很普通。
你看羊角 12 号线新车站长这样的,居然还有网友吐槽 " 审美降级 ":
赤岗塔站
二沙岛站
我去世博的那一天,日本人要上班,人不算多,头顶遮阳帽舒适进场。
还记得这只仿佛被污染变异的吉祥物么?
据说现场有个硕大的充气模型,但我没看到,作为 " 设计狗 ",我觉得这个吉祥物还挺成功的,起码丑出圈,存在你深深的脑海里
我没有第一时间去看展馆,而是登上了传说中的 " 大根屋 "。
就是那个花了 344 亿 " 樱花币 "(折合约 16.9 亿人民币)打造的巨型圆环,吉尼斯已经认证它是全球最大木建筑了。
长得好像一枚发光的金戒指。
大根屋的网图
虽然这是日本建筑大师藤本壮介的作品,但我还是想说,这东西放东方大国,大概率在招标阶段就被淘汰了
这东西原本设想就是 " 一次性建筑 ",世博结束后就拆,投入那么多钱搞面子工程,成本那关就过不了。
现在还在吵能否不拆,如何再利用……
来源:日本最前线
这大根屋还很不环保,用了 2.7 万 m ³ 木材,68% 来自日本本土,这要发生在东大,100% 被西方各类组织喷死。
这玩意在岛上,面临潮湿的海风还容易发霉腐朽,这不是我说的,是专家预言的:寿命恐怕不足 20 年。
所以喊 " 保留 " 的日本人,有没有考虑过庞大维保费谁出?
大根屋的网图
听说这昂贵的玩意还漏水而且考虑到它最高 20 米的高度,本来没指望它能避雨。
我去的那天没下雨,没机会感受大师建筑漏水的一幕。
不过正因为日本人不走寻常路,才有了如此壮观的木建筑,随手一拍都很好看。
我拍的大根屋
话说榫卯结构木建筑不是 " 不用钉子 " 么?为什么我在现场还能看到大的铁钉钉起来?有学建筑的小伙伴能答疑么?
大根屋周长约 2 公里,足以包围所有展馆,坐电梯到顶层的露天平台,就能看全世博会建筑。
新加坡的大红球,真的好出片,听说上面的圆片是用废旧唱片加工的。
新加坡馆
泰国馆
沙特馆
澳洲馆
比利时馆
还有一点有意思,就是大根屋顶部覆盖绿植与 500 株 LED" 照明草 ",远看就像古巴比伦空中花园。
很有那种开放感、流动感,城市与自然、建筑与生态,和谐共生。
大根屋的网图
第二站:中国人必看 " 中国馆 "
世博会很多展馆,老实说三天都逛不完。
所以我战略性筛选了一些重点:中国馆、未来科技馆、阿童木馆、沙特馆、蓝色海洋圆馆、卡塔尔馆、高达馆、西班牙馆、日本馆、美国馆。
结果,作为 P 人的我,被狠狠打脸。
好多网红馆都要提前预约,不然当天全都看不了,有些预约了还得排队进场。
难道网上说:日本世博会会惩罚每一个 P 人(随心所欲,说走就走的人)",如果还有机会再去,重金求 J 人(擅长指定计划的人)和我搭伙。
幸好祖国待我不薄,中国馆不需要预约。
这是全场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以古代竹简长卷为灵感,在众多稀奇古怪的现代建筑群中,美出另一个次元。
中国馆网图
上面还用金、篆、隶、行、楷五种字体镌刻《诗经》《楚辞》等 119 句经典诗词,传递中文方块字之美。
这座馆外墙为竹简,主体还是钢结构,那种东方雅韵却比木建筑大根屋还要强,果然不是贵就一定好,日本人看完中国馆后,会不会觉得自己班门弄斧了?
中国馆网图
好多老外都被镇住了,咔咔咔地拍。
不过最吸睛的,要数门口的机器人,远远就开始招手,可以直接跟他合照、握手、跳舞,他还充当 " 主持人 " 和 " 导览大师 "。
机器人统治人类又近了一步
这款机器人来自深圳优必选,业内评价它比春晚跳扭秧歌的宇树科技实力更强。
唉,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广州科技,在全球最高舞台亮相。
扯远了,扯远了,但抛开建筑与机器人,我个人对中国馆的评价是:有点闷。
一进门是《哪吒》导演饺子,与李子柒等中国新锐青年的视频,听上去有点像背稿腔,也没啥记忆点。
我还挺喜欢李子柒的视频,她做活字印刷、非遗漆器、兰州牛肉面的视频,让我印象深刻。
想不明白为什么不请她本人来,现场展示一些非遗工艺呢?或者播一些她的代表作?纯口播视频真的不好看。
可能是因为主题是 " 未来社会 "、" 明日生活 ",太强调非遗的话,离题万丈?
但传统手艺与未来科技的结合,不也挺有意思吗?而且这也说不通,为啥现场放了各种青铜器。
老外觉得新鲜,一顿狂拍,但对我们来说,太熟悉了,没有惊喜,让青铜器动起来说话,感觉更有看头。
中国馆的全场 VIP,应该是 " 嫦娥五号 " 与 " 嫦娥六号 " 带回来的月壤样本。
我后来才知道,这是人类首次零距离对比展出月球正面与背面的月壤!不来现场,你都没机会触摸 38 公里外的星辰!触及几十亿年前的太阳系记忆!
其实关于太空与宇宙,可以有很多有趣展示与体验装置。
美中不足的是,我们都是晒 " 干货 " 为主,没有太多额外的互动设计,这么牛逼的东西,为什么不多秀一秀?
" 蛟龙号 " 深潜体验舱就挺有意思,7000 米以下深海的真实镜头三面环绕,让我有种美人鱼穿梭海底的感觉。
第三站:强推阿童木馆,动漫走进现实
因为没有预约,看完中国馆后,我就随便乱逛了。
很多馆的设计都相当惊艳,西班牙馆是我最喜欢的设计之一,就像现实版 " 杀死比尔转场 "。
中间的半月,早上看像日升,晚上看像日落,等没人时走到那里拍照,1000% 出大片!
那种 " 最孤独展馆 " 的感觉,让我想起了文旅神盘 " 阿那亚 ",简单的设计语言,却达到震撼的视觉与氛围感。
这座馆的外观,由 2/4/8 米不等的立方体模块堆叠而成,既像一座积木城堡,又一座镜中的梦幻城。
表面的那层镜面膜,还可以随风力、声波振动产生动态效果。
以前在珠江新城上班,看着那么多摩天高楼,我总觉得建筑是冷冰冰的,没想到建筑也能 " 活起来 ",与环境互动。
可惜没拍到动图,上网搜了一张,不妨感受一下:
科威特只是中东小国,但科威特馆人气不亚于我们的中国馆,很多人专门和那双展开的翅膀合影。
韩国馆大屏上突然冒出个机器人,还是吓我一跳。
高达迷没预约进高达馆,甭提多失望了,只能跟 17 米高的元祖高达拍个照。
话说怎么不搞个 " 自由 " 或者 " 强袭 "?或者金灿灿的 " 拂晓 "?刚好和高达 Seed 剧场版联动,不好吗?
最让我感动的是未来科技馆(future of life)。
它设定是 2075 年的世界,科技高度高达,到处都是机器人,他们可能跟我长得一样。
就像下图的 " 小男孩 ",它是我在某个展区的向导。
机器人也可能和我们不太一样,它们对我们来说到底是什么?仆人?工人?还是朋友?
最后有一个视频,讲述了一个老奶奶与孙女的故事,差点让我一个 1 米 8 的壮汉哭了出来。
如果未来科技能通过上传记忆到芯片,实现另一种形式的 " 永生 ",但你愿意以这种方式 " 永生 " 吗?你希望亲人以 " 智能化 " 的方式继续陪在你身边吗?
影片中的老奶奶,最后选择顺应天命离去,不过关于 AI 伦理问题,未来注定会更加突出与敏感。
阿童木馆展示的内容,同样震撼。
这个馆的外观是个大海螺壳,壳尖尖上坐着日本元老级动漫 IP ——铁臂阿童木,手指天空和大海。
一进门,一个掏空的树干模型里展示着生命演化,生命很短暂,但世界很长久、伟大,生生不息。
接下来是一段影片,讲述黑杰克给阿童木更换人工心脏。
动画结束后,就进入展馆最重磅的黑科技展示——人工心脏和心肌,在生物体外培养器官组织,据说日本已经在心脏和牙齿上去的重要成果。
以前看阿童木,只觉得是科幻,没想到未来那么快就要来。
阿童木馆通过动漫 IP,让艰深的科技语言,变成一个个简单、有趣、吸引人的展示。
不愧是 " 万物皆可二次元 " 的日本!
要说有什么遗憾,那就是没能走进蓝色海洋圆馆,近距离欣赏原研哉设计的 " 水滴装置 "。
世博会最美水滴装置网图
涓涓细流,时而汇聚,时而分流,像不像我们的人生?每个人都从婴儿开始,成长过程千姿百态,最后又以同样的方式结束。
一开始就是被原研哉的设计吸引,才想去世博的,可惜啊。
大家对世博的热情,确实冷了很多
逛完世博后,我自己是大开眼界的。
但可以明显感觉到,不管是日本人,还是全球各地,正在对大型展会或赛事祛魅。
有两个明显现象:
一是,票价降了,这次世博我只花了 99 块。
而 15 年前上海世博,我没记错的话,平日普通票都要 160 块,最火的时候你都抢不到票!据说一场世博会,养肥一堆黄牛,有人几天入账上百万。
二是,参观的人少了很多,小红书上基本刷不到,要排队几小时参观的展馆。
据说日本世博会计划接待 2820 万游客,要完成这个目标,每天至少需要 15 万游客参观,但即便是人数最多的开幕式,游客数量也只有 14 万……
开幕式第二天,人数更断崖式下滑至 5 万人,基本预定了史上最惨淡世博会
都说日本是一面镜子,这是不是代表经济不确定的当下,信息大爆炸的当下,大家都会对很多东西,渐渐丧失热情与兴趣?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么多,大家还有什么想了解的,不妨评论区留言。
想了解买房 / 卖房 / 读书 / 贷款等问题的,也可以扫码加入2025 广州房产二手房交流群,买房吃瓜,我们争取两不误!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