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股票跌得让人崩溃,已经套牢一两年了!"5 月 27 日,一位小股民发起了牢骚。彼时,容百科技的股吧上已经怨声载道。
从 2022 年 7 月的 112 元 / 股高点,到如今的不足 20 元 / 股的低,容百科技股价已经跌去了近八成。
销量增长价格下跌,股价撑不住
公开资料显示,容百科技于 2019 年 7 月 22 日上市,是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之一,公司主要从事多元材料、磷酸锰铁锂材料、钠电材料及多元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三元正极材料是公司的核心产品,占整体营收的比重超过 90%。
2023 — 2024 年,容百科技经历了艰难的时期,接连两年的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速都呈现双位数下滑的态势,经营压力凸显。
究其原因,一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使得动力电池领域需求增长大幅低于预期,三元正极材料的需求增长同步趋缓。二是近年来价格战此起彼伏,磷酸铁锂电池凭借低成本等优势,市场份额逐步扩大,挤压了三元材料的市场空间。
2024 年,公司正极材料出货 12.17 万吨,同比增长 22.37%,增速显著高于我国三元正极材料出货水平,全球市场占比 12%,连续四年全球领跑;但是对应均价约 11.80 万元 / 吨,同比下降 33.04%。
量增价跌共同效应下,公司正极材料全年实现营收 143.57 亿元,同比下降 31.53%,在公司营收中占比 95.16%。
2024 年,公司实现营收 150.88 亿元,同比下降 33.41%;营业利润 4.30 亿元,同比下降 42.28%;净利润 2.96 亿元,同比下降 49.06%;扣非后净利润 2.44 亿元,同比下降 52.6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 5.23 亿元,同比下降 70.85%。
二级市场上,受业绩恶化影响,容百科技股价出现暴跌。2019 年至今,容百科技股价从不足 20 元 / 股一路高涨冲破百元 / 股,至 2022 年创下股价历史最高纪录后持续下跌,呈现典型 "A 字杀 " 走势。
2024 年 6 月,因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白厚善、刘相烈、刘德贤、张慧清、俞济芸五位高管合计减持公司股票约 24.21 万股,其中白厚善减持股数最多,为 15 万股。
同期,袁徐俊、陈明峰合计减持公司股票 3.31 万股。截至去年年末,陈明峰、袁徐俊均完成 " 清仓 "。
2025,轻舟未过万重山
然而,最艰难的时刻,似乎并未过去。
2025 年一季度,容百科技实现营业总收入 29.64 亿元,同比下降 19.71%;净利润为 -404.9 万元。从具体业务来看,三元业务整体盈利约 4700 万,环比下降,主要因为销量减少导致产能利用率下降,进而单吨加工费环比上升。
锰铁锂、钠电和前驱体等其他业务合计亏损约 7000 万。其中,前驱体亏损主要是因为镍钴价格波动;此外,钠电产品放量以及相关费用的增加,也进一步扩大了新业务的亏损。
新能源电池产业化竞争中,材料体系是核心,其性能与成本直接决定核心竞争力。容百科技认为,从全球范围来看,未来高镍 / 超高镍三元的市场份额一定会稳步提升。尤其随着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高性能电动汽车等市场的发展,对于更高能量密度,更高功率性能的高镍三元材料提出了明确的需求。
钠电领域,容百科技的产品迭代不仅局限于材料创新,更延伸至电池应用及 BMS 系统革新。将于年内建成 6000 吨示范产线,旨在开发适合规模化生产的产线类型。但是,预计 2026 — 2027 年才能实现产能突破。
固态电池领域,公司第一代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产品目前正处于吨级验证阶段,计划年内完成材料定型;第二代产品为超高镍三元材料,正在开发容量达 240mAh/g 的产品;第三代产品是基于富锂锰基技术,容量超过 300mAh/g 的超高容量产品,目前正与重点客户联合推进前期开发。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方面,公司计划今年完成中试验证,并于 2026 年建成量产线。
锰铁锂领域,公司预计今年四季度开始将有更多高端车型使用锰铁锂和三元的掺混产品,预计 2026 年需求继续大幅提升。
不难发现,2025 年的容百科技或将处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5 月 23 日,长江证券发布关于容百科技的评级研报。长江证券给予容百科技 " 买入 " 评级,但未给出目标价。其预测容百科技 2025 年净利润为 6.74 亿元。
从机构关注度来看,近六个月累计共 9 家机构发布了容百科技的研究报告,预测 2025 年平均目标价 31.08 元;预测 2025 年净利润最高为 8.16 亿元,最低为 5.53 亿元,均值为 7.26 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 145.31%。
其中,评级方面,4 家机构认为 " 买入 ",4 家机构认为 " 增持 ",1 家机构认为 " 推荐 "。
以下是近六个月机构预测信息:
(数据来源:同花顺 iFinD)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