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媒汇 05-28
被美的抛弃的埃夫特,急着证明自己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作者 | 谢春生

编辑 | 苏淮

工业机器人龙头正在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

近日,在 2024 年暨 2025 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埃夫特董事长、总经理游玮就公司未来的盈利增长点进行回复,认为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丰富机器人产品系列;二是通过规模化效应和差异化产品,来提高产品利润和盈利质量。

脱胎于奇瑞汽车的埃夫特,自上市以来便深陷亏损难以自拔,好不容易在亏损收缩的情况下收到大额政府补贴——所获补助从 2023 年的 0.63 亿元增至 2024 年的 1.64 亿元,加上同期产销齐涨以及合作的灯塔客户达 80 余家。

图片来源:埃夫特 2024 年年度报告

这些,似乎让市场看到了公司扭亏的希望。结果,惨淡的业绩让大股东们彻底伤透了心,美的集团、上海鼎晖源霖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早期大股东陆续发起减持套现。

或许是为了给资本市场讲一个新的增量故事,埃夫特对人形机器人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从早期的 " 暂无人形产品 "、" 暂无人形机械构件方面的应用 ",到迅速推出人形样机,显得急不可耐。

只是,在互联网大厂以及各大车企纷纷入局之下,主业尚不稳定的埃夫特,此时选择跟进人形机器人,结果又会如何呢?

风向变了

工业机器人企业布局人形赛道,并非新鲜事。

早在 2024 年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工业机器人 " 一哥 " 埃斯顿,便通过旗下参股公司埃斯顿酷卓发布了人形机器人产品 CODROID 01。

而拓斯达、汇川技术以及越疆科技等工业、协作机器人企业,均通过不同的方式布局人形赛道。如今埃夫特的进场虽不算晚,但相较同行却已慢了半拍。

过去 10 年,工业机器人作为机器人领域里相对成熟,且已具备一定规模优势的细分赛道,一度引发家电巨头的跨界跟进和加码。

数年前,美的高调进入机器人赛道,并斥巨资拿下全球四大机器人家族之一的德国库卡;格力、海尔等也通过自研等不同方式进行布局。

如今,时光流转,人形机器人接替工业机器人,成为各界的新坐上宾。不仅美的、追觅等新老家电巨头,就连前文提及的机器人企业,也开始投身人形赛道。

风向转变,是行业内卷下的增速放缓结果。

2024 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速不及预期,全年销量近 30 万台,同比仅增长 4%。与此同时,部分下游需求放缓,机器人行业陷入激烈的价格战之中。

埃夫特亦深陷其中。2023 年,新能源领域是公司机器人业务的重要需求来源,但到了 2024 年,该市场贡献的销量占比已从 56% 降至 16%。反观,通用工业则成为新的重要应用下游,销量占比从 2023 年的 20% 上升至 2024 年的 47%。但这样的结构性调整,也导致机器人产品均价出现大幅下降。

2024 年,埃夫特的机器人业务出现 " 增量不增收 " 的现象——同比销量上涨,营收下跌。

亏损难止

下游需求萎靡,上游自然难逃 " 厄运 "。

财报数据显示,2024 年埃夫特依旧深陷亏损,归母净利润同比亏损扩大到 1.57 亿元;营收则同比下降 27%,录得 13.73 亿元。

对于业绩下滑情况,游玮认为是两层因素造成:一是系统集成业务下滑;二是市场价格内卷。从系统集成业务来看,2024 年埃夫特同比下滑 46.92%,仅录得 5.32 亿元。

遭遇业绩下挫的并非只有埃夫特一家,埃斯顿、拓斯达、新时达等同行,在过去一年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和亏损。

不过,2025 年一季度,净利润亏损、营收下滑的情况,在新时达、埃斯顿等企业身上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反观埃夫特,仍旧深陷泥淖。

一季度,埃夫特归母净利润亏损 0.67 亿元;营收同比下滑 24.71%,降至 2.52 亿元。

埃夫特给出的业绩变动原因并无新意,无非还是市场不景气、下需求收缩、研发投入高等。

其实,埃夫特业绩下滑,是诸多因素交织的结果。尤其是在海外市场,此前受贸易摩擦、区域市场动荡等因素影响,公司重点押注的海外业务备受打击。

例如,2024 年受欧洲汽车工业动荡影响,埃夫特在手项目订单额被削减。加上欧洲市场新增产线投资不足,公司海外营收从 2023 年的 10.31 亿元骤降至 5.91 亿元。

从行业内部来看,新能源等下游市场需求持续萎缩,譬如光伏行业投资的急剧下滑,使得工业机器人企业整体业务发展受限,业绩承压。

海外市场动荡、国内市场内卷,让本就常年亏损的埃夫特苦不堪言。为了扭转局面,谋求新的市场增量,切入人形赛道自然就成了不二之选。

押宝人形赛道

埃夫特布局人形机器人的起点,其实并不低。

2024 年上半年,埃夫特拉来了芜湖市科创基金和国家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共同出资成立启智(芜湖)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 " 启智机器人 ")。天眼查显示,游玮担任启智机器人董事长、总经理和法人代表。

截图来源于天眼查

从研发内容来看,启智机器人的业务囊括了灵巧手、自主人形机器人开发等。

在此之前,埃夫特还曾搭上华为这艘巨轮,其与华为云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欲在具身智能领域展开合作与探索。

2025 年 2 月底,埃夫特的人形业务传来新进展,其推出第一代人形机器人样机——轮式人形机器人 Yobot W1 和双足人形机器人 Yobot   R1。从彼时的透露来看,W1 已具备巡检以及在产线上执行搬运和分拣等任务,并瞄准家庭、康养等应用场景。

硬件产品之外,埃夫特还发布了软件与开发平台——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这也成为其在人形板块研发的重点。

对此,游玮分析,智能化不足、使用复杂度较高,是机器人对市场渗透度较低的一大主因。而上述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则成为了埃夫特带给市场的 " 新解法 "。

构想确实很美好,但布局该类项目的并非只有埃夫特一家,譬如位于上海的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机构,同样也在推进相关工作。

此前,上述创新中心还发布了全球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开源公版机 " 青龙 "。

除此之外,特斯拉、小鹏、小米等国内外车企,也已相继投身人形机器人赛道。譬如,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 Optimus,已在汽车工厂车间展现出了不俗的任务执行能力。

也就是说,不管是在硬件还是软件上,埃夫特想要凭借 " 后发之势 " 从人形赛道上带来新增量,都不容易。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面临前述种种挑战外,人形赛道还是一个极度烧钱的行业。并且截至目前,规模化落地和商业化难题始终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加之埃夫特一边处于长期亏损,另一边又背负着较高的负债。天眼查显示,埃夫特 2024 年的资产负债率为 53.55%,相较 2023 年有走高态势。

源媒汇注意到,财务上,埃夫特还被自己人所拖累。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末,埃夫特前五大应收账款名单中,位列第三的深圳埃夫德智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 " 埃夫德 "),以及第五的江苏世之高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下称 " 世之高 "),均计提了不同比例的坏账准备。

天眼查显示,埃夫德、世之高均为埃夫特参股公司,是妥妥的 " 自己人 "。

针对业绩亏损以及布局人形机器人等情况,源媒汇向埃夫特方面发去问询邮件,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内忧外患之下,资本市场对于埃夫特何时能够扭亏,显得信心不足。不知道埃夫特对于自己又有几分信心。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机器人 格力 埃夫特 美的 汇川技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