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观察 06-04
股价新高VS增长失速:沪农商行新帅的三个考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6 月 4 日,沪农商行刷新历史新高,两日累计暴涨近 16%。

消息面上,该行入选沪深 300 与上证 180 两大指数样本股,将带来更多被动资金配置,引爆了市场情绪。此外,本轮急涨还源于公募新规下不断的银行买单,最终触发量化资金集中入市抢筹。

然而,亮眼涨势难掩这家万亿农商行的经营压力。近日空降的新帅汪明将走马上任,又能否带领其突破增长困局?

01

优等生慢了

过去十年,沪农商行吃到了上海经济高速发展的红利。

总资产规模从 5800 多亿元一路膨胀至如今的近 1.5 万亿元,仅次于渝农商行排名第二,市值更是稳坐 A 股上市农商行头把交椅,被视为行业优等生。

然而,近年来沪农商行同不少银行一样,业绩开始急刹车。

2024 年,该行实现营收 266 亿元,同比增长 0.86%,归母净利润为 123 亿元,同比增长 1.2%,创下除 2020 年外的最低增长纪录,与此前高速增长的黄金期不可同日而语。

▲沪农商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走势,来源:Wind

跨入 2025 年,沪农商行经营压力依旧不小。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 7%,归母净利润仅增 0.34%,排在 A 股十家农商行最后一名。反观同处于长三角的常熟银行,近年仍保持着双位数高增长,两者表现差异不小。

净利息收入作为沪农商行业务核心,其净息差不断下滑成为业绩主要拖累。截至一季度末,多家机构测算显示,沪农商行净息差为 1.34%-1.4%,低于农商行及全行业平均水平,较两年前大幅下行超 40 个 BP。

从结构看,资产端受央行降准降息、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及信贷需求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新发放贷款利率持续走低,这是银行业普遍面临的压力。负债端成本虽随存款利率下调而下降,但滞后于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幅度。

不同银行经营水平不一样,成本控制能力高下立现。

沪农商行定期存款占总存款近半,负债成本相对较高,导致净息差表现低迷,而常熟银行净息差达 2.6%,远超同业。

资产质量是银行生存的根基。近年来沪农商行不良贷款率始终低于 1%,表现亮眼。最新不良贷款拨备率为 352%,绝对值甚至高于一些城商行,足以对冲未来坏账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拨备数据较前两年下滑近 100 个 BP,降幅仅次于张家港行。业内认为,该行或通过拨备释放部分利润以维持业绩增长,这也侧面反映出资产质量经营压力较 2022 年前有所加大。

整体看,尽管沪农商行业绩增速放缓,但经营质量还算稳,加之分红比例提升,仍属农商行优等生之列,股价也持续走好。

02

优先上海大本营

没有哪一家农商行不渴望真正 " 走出去 ",打开新的业务增长空间。

2011 年,沪农商行率先在浙江嘉善、江苏昆山设立异地支行,初步树立品牌口碑。七年后,该行更进一步,明确提出 " 业务、品牌、管理、资本 " 四大 " 走出去 " 战略,试图加码长三角银行业务辐射。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沪农商行遗憾未能实现真正 " 走出去 "。截至 2024 年末,沪农商行在上海以外地区只有七家分支机构,分布在浙江、江苏、湖南,员工总数不足 200 人,三地贷款总额 370 多亿元,占比不到 5%。

如此布局力度,难以在上海以外的市场掀起什么风浪。

而上海大本营,又能否支撑沪农商行长期业务增长?

在上海 108 个乡镇中,沪农商行布局超过 240 家营业网点,数量仅次于工行、农行以及邮储银行。这实现了上海全区域布局,覆盖密度很高,也意味着未来可供渗透的空白市场不多了。

从客户数看,沪农商行 2024 年个人客户数高达 2473 万户,几乎接近上海常住人口的 2480 万。也就是说,几乎每一个上海人都拥有了一个农商行户头,客户数快触达天花板了。

该行对公客户规模也不少,拥有 34.5 万户,而全上海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总数也就 300 万户左右,渗透率超过十分之一。从过去几年数据看,该行客户数增长变缓,2024 年仅增 0.3%,而 2021 年之前的几年均在 4% 以上。

如此一来,又叠加存量客户信贷需求疲软,结果就是主营贷款业务放缓,未来这一趋势恐怕也难以扭转。

沪农商行固守上海大本营,未来增长压力会更大。即便上海是中国第一大经济市,又是金融桥头堡,未来还有一定空间可供挖掘,但相比全国大市场而言,多少还是有些偏安一隅了。

03

内控合规不能丢

对于新帅汪明而言,未来还将面对一个棘手问题,即沪农商行频被处罚暴露出的内控以及合规经营风险。

2025 年 3 月 12 日,沪农商行因 18 项违法违规行为被处以 860 万元罚款,创下 3 月银行业 " 罚金之王 "。这一处罚涉及高管履职、贷款、理财、员工管理等一系列业务上的合规问题。

事实上,沪农商行自 2021 年上市以来,几乎每年都被处罚。

2023 年 6 月,沪农商行因 19 项违法违规事实,被责令改正,并处罚款共计 1160 万元。2024 年,据南方周末统计,机构、个人被罚总次数为 9 次,罚金总计超过 400 万元,而其余上市农商行多为 1-3 条,罚金多为数十万元。

这些处罚中,有两项问题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一是 " 绩效薪酬管理严重违反审慎原则 ",这在历次监管处罚中并不多见。

2024 年,沪农商行全员人均薪酬小幅降至 49.6 万元,仍位居上市农商行之首,而国有五大行人均薪酬均在 30 万元档。同年,管理层总薪酬为 1300 万元,同比骤降近三成,与业内下行趋势保持一致,而此前三年均在 1800 万元之上。

除此之外,沪农商行已于 2019 年制定薪酬延期支付与追索扣回管理办法。最近三年,延期支付绩效薪酬占相关风险岗位总薪酬比例均在 15% 左右,且绩效薪酬累计扣回 1700 多万元。

沪农商行多项薪酬举措并举,但依旧没有逃过处罚。在外界看来,沪农商行或仍然存在短期激励不合理、风险责任与收益不匹配的问题。

二是 " 未及时调整贷款分类 ",成了处罚理由中的高频词。

按银行业监管要求,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大类,需及时合理归类,才能真实反映资产质量。但沪农商行多次没及时调整,既影响银行自己评估风险,又难免引发外界对其内控和合规管理的质疑。

多次处罚之后,沪农商行也意识到了问题,计划强化风险防控,全力打造了 4A 管理合规管理体系,并率先将大语言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内控合规领域,但成效有待时间验证。

内控合规是银行的生命线。

不仅要着眼于中短期弥补措施,更需要从制度、系统建设来全方位规范经营,提升相关业务能力,对经营风险控制也大有裨益。这一点上,沪农商行显然还有不小进步空间。

作为 A 股农商行 " 市值一哥 ",沪农商行过去多年的增长成绩有目共睹,但现在瓶颈已显,未来更为重要的是在内控合规大背景下,如何破局实现利润增长与让利实体的平衡。这就需要考验新帅汪明的智慧与操盘能力了。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