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似乎属于苏超。
开赛不到一个月,这一场足球联赛演变成席卷体育、文旅和经济的全面狂欢。相较于以往出圈的淄博、天水、哈尔滨等,这次苏超威力更甚," 十三太保 " 全面开花。
" 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 目前,苏州、无锡、常州三座城市暂时排名靠后,一夜之间被戏称为 " 太湖三姐妹 "。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赛场之外——苏锡常,那可是全国都赫赫有名的 " 太湖三霸 ",撑起江苏乃至中国一张张产业名片。
稳坐中国经济数一数二的江苏,如今也露出截然不同的活力一面。看似被网友集体玩梗,实则江苏赢麻了。
苏超爆红
太湖三姐妹意外火了
你可能不关注足球,也可能没去过江苏,但这几天大概率刷到过 " 苏超 "。
所谓 " 苏超 ",指的是首次举办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 苏超 " 球队以城市命名,13 个设区市各组一支队伍,秉承 " 你行你上 " 的原则,球员们来自各行各业,包括教师、学生、快递员、程序员等。球队间轮番组队比拼。
事关城市荣誉,江苏 " 十三太保 " 各个不服输。
苏超有多火?开赛以来,有单场观众超 2 万、门票溢价超 60 倍、央媒集体点赞……据江苏省体育局统计,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目前已吸引了超过 18 万名球迷涌入各个主场城市现场观赛,上座率堪比职业足球联赛。苏超蹿红速度令人惊叹——仅用不到 20 天,热度甚至比肩同期举办的欧冠决赛。
在苏超的带动下,江苏各地文旅部门纷纷推出观赛旅游套餐、城市 IP 展演,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增量。近日,江苏省内景区预订同比增长 305%。甚至反映在资本市场,A 股市场出现 " 足球狂欢 ",带动多只足球概念股大幅上涨。
线上网友们也没闲着,逐渐演变出一场全民造梗大赛:官方亲自下场喊出 " 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 " 的口号;南京与南通之间的较量被冠以 " 南哥之战 ";刘邦故乡徐州对阵项羽故乡宿迁,是跨越千年的 " 楚汉争霸 "。网络热梗涉及地区、方言、历史、特产、饮食、习俗、行政区域划分等," 梗密到不知道先笑哪个。"
(截图自社交平台)
苏超三轮战罢,南通 3 战全胜位列第一,暂居 " 南哥 " 宝座。积分榜前两名南通、盐城是过往被 " 看不上 " 的苏北城市;苏州、无锡、常州这三座 GDP 过万亿的 " 太湖三霸 " 反而位列积分榜倒数,分别积分 2、1、0 分,是十三支球队中唯三没有赢过的球队。
至此,太湖三霸被昵称为 " 太湖三姐妹 "。
玩归玩,闹归闹,反倒是 " 太湖三姐妹 " 火出圈了。尤其是常州队,位居 " 十三妹 ",每输一场比赛,网友就以拆字游戏调侃其队名,从常州到 " 吊州 "" 巾州 ",再到 " 丨州 ",留给常州的笔画已经不多了。
另一边,它们也承接了大波流量,端午假期常州接待扬州游客超 15 万人次;常州别出心裁地推出特色 "9.9 元门票 + 萝卜干炒饭 " 套餐,常州萝卜干借此一举成名,当地萝卜干线上销量翻倍,赛场之外赢麻了。
(截自社交平台,网友玩梗)
第四轮比赛很快将拉开帷幕。事已至此,各地坐不住了,纷纷宣布更换更高规模的比赛场地,苏州更是偷偷加练,宣布将在昆山奥体中心迎战,这是江苏省唯一满足国际足联比赛要求的一流专业足球场。就连足球明星贝克汉姆也来到苏州,喊出 " 苏州加油 "。
" 没有人情世故,只有对胜利的渴望 "。
万众瞩目之下,苏超已一票难求,社交平台上涌现众多苏超抢票攻略。不过比起关心第一名,大家似乎更想知道 " 太湖三姐妹 " 能否逆袭。
创投圈太湖三姐妹
其实很争气
今天想聊聊赛场之外。
" 挨着太湖就是水。" 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坐落于江苏省与浙江省的交界地带,东近苏州,北临无锡,西依常州,因此有了这句网友调侃。你可能不知道,在中国经济近几十年发展浪潮中,这三座由太湖接连在一起的城市,是响彻全国的三剑客。
作为 " 苏南模式 " 发源地,苏锡常(指苏州、无锡、常州)制造业基础雄厚。早在 2002 年,国务院批复《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 — 2020 年)》,首次提出 " 苏锡常都市圈 ",至今成为了长三角重要增长极。
赛场上的太湖三姐妹,确实江苏产业的一张张金字招牌。这里产业集群聚集、产业配套完善,再加上长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越来越多企业选择来此创业,苏州、无锡、常州,绕着太湖,往往也是投资人们定期的出差路线。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在 2024 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投资地区分布中,江苏以 1603 起案例居于首位。其中,苏州投资活跃度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而在一众江苏城市中,无锡、常州投资活跃度仅次于省会南京," 太湖三霸 " 称号并不夸张。
长期接触长三角地区的投资人分析,苏锡常虽都在生物医药、汽车、新材料等方面发力,但产业布局又各有发展侧重点。比如有 " 最强地级市 " 之称的苏州,外界对这座城市的产业印象多在生物医药,殊不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也都是这座城市响当当的产业名片。
无锡则重点发展 "465" 产业集群——物联网等 4 个地标产业、高端装备等 6 个优势产业、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等 5 个未来产业。当中,无锡集成电路产业优势突出,是全国第二个集成电路产业产值过千亿的城市,近年来已吸引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在锡投资超百亿元。
常州,十几年前曾因多项经济指标排名下滑而被调侃 " 苏锡无常 ",如今凭借新能源产业实现逆袭。江苏时代、理想汽车、天合光能、常州比亚迪等 3400 余家产业链企业聚集常州;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高达 97%、居全国之首。
此前苏州、常州发布的 202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按常住人口计,两地的人均 GDP 分别实现 20.6 万元、20.1 万元。此外无锡去年该指标已达到 21.68 万。这意味着,苏锡常都市圈三市的人均 GDP 已全部超过 20 万元。与之相对应,2024 年,全国、江苏省的该项指标分别是 9.57 万元、16.07 万元。
苏锡常,实力不容小觑。
" 散是满天星,聚是苏大强 "
眼看苏超爆火,有人提问 " 除了江苏,还有哪些省份可以复刻苏超?" 一番讨论后大家却得出结论——苏超模式难以复制。
究其原因,从地理上来看,江苏 13 座城市间直线距离均在 300 公里内,高铁 1~2 小时通达,交通成本低;高人口密度则为赛事提供了庞大的潜在观众池;而在文化底蕴上,苏南的吴文化、苏中的江淮文化和苏北的楚汉文化长期并存,形成互不服输的竞争氛围。
更为关键的原因在于——江苏区域经济强劲,且均衡。
2024 年,江苏省实现生产总值 13.7 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增量全国第一。下辖 13 个市,被外界称为 " 十三太保 ",足以看出分量。这里是全国万亿城市最多的省份——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和常州连续接壤,形成一片万亿城市绵延带。即使是队尾的连云港,2024 年 GDP 达 4663 亿,在全国 300 多个同级及以上城市中也能排到前百位,甚至比肩一些省会城市。
城市之间经济差距小,且无需依赖省会资源反哺,给了江苏不同城市同台竞技的底气。当其他省份考虑复制苏超,网友直接扎心发问:" 难道你们每个市都有奥体中心吗?" 一个简单问题,无意中指出一些省份内部经济差距过大的问题。
也恰恰是均衡性,让 " 十三太保 " 间谁也不服谁,才有了一个个现象级热梗。比如 " 南哥之争 " —— " 江苏唯一的真南哥是谁?A:南京;B:南通;C:灌南;D:戴南。" 你可能不知道,灌南只是连云港下辖县,戴南则是泰州兴化市以不锈钢产业闻名的经济强镇。市县镇村都能去竞争 " 南哥 ",正是江苏之所以成为 " 苏大强 " 的精神内核。
而经济发展本身,也离不开城市间的互相竞争。正如《南京发布》在推文中回应," 因为人人都想当‘南哥’,才铸造了全国 GDP 第二大省产业升级、多元开放的源源不断发展活力;因为人人都想当‘南哥’,所以才有‘十三太保’全部登上全国百强地级市的盛况,跻身万亿俱乐部数量全国第一,全国百强县独占 1/4。"
" 散装江苏 " 并不散装,纵观江苏产业格局,苏南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苏中的船舶海工、医药化工与装备制造,苏北的新能源、重工机械及现代农业,逐渐形成区域协同、梯度发展的产业生态。由此而来的,今年江苏省境内上市公司已突破 700 家。
" 散是满天星,聚是苏大强。" 或许是苏超带给其他省份的更大启发。
这又何尝不是当下城市产业竞争的一缕缩影。如今全国科技产业争夺战已经打响,给了每一座城市逆天改命的机会。正是在这样的正向竞争里,渐渐造就了中国科技崛起一幕。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吴琼,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506/550700.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