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富财经网 06-10
起了个大早,晚集都没赶上!金鹰股份的新能源梦还能做多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6 月 10 日,金鹰股份再次一字涨停开盘。行情显示,6 月 6 日至 10 日,金鹰股份已连续收获 3 个涨停板。

根据同花顺涨停信息,金鹰股份的这波行情与锂电池有关,公司涉及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然而,通过对其财报的观察可发现,目前,新能源锂电池在金鹰股份的整体业务中占比极低。

表面上看,金鹰股份似乎刚刚布局新能源锂电池,业务尚未全面发展,因此占比较低;实际上,金鹰股份已与锂电池业务纠葛了近 10 年,且至今仍未能得到一个好结果。

业绩承压,盯上新能源

金鹰股份成立于 1994 年,由浙江省定海纺织机械厂、舟山制衣公司、舟山市定海绢纺炼绸厂和舟山市定海区小沙经济开发实业总公司共同发起成立,并于 2000 年成功上市。从事的主要业务是麻、毛、绢纺织机械成套设备研发制造、销售。

公开资料显示,金鹰股份初次涉足锂电池业务可追溯至 2015 年,距离上市都已过了 15 年时间,而这期间金鹰股份主营纺织机械业务的发展也是磕磕绊绊。

纵观其历史财报,2000 年至 2004 年,金鹰股份业绩表现还算说得过去,净利润一度冲至 1.50 亿元;2005 年至 2008 年,公司迎来了发展史上的至暗时刻,特别是 2008 年,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行业周期性回落以及汶川地震导致绵阳子公司生产能力受损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净利润由盈转亏,2008 年亏损 3840 万元。

此后的金鹰股份似乎被伤了元气,虽然业绩在逐年修复,但反反复复,怎么也回不到曾经年收入过亿的巅峰。

彼时,锂电新能源行业却迎来增长期,吸引近千亿资本疯狂涌入。工信部先后出台多项利好政策以及行业规范条例,旨在推动新能源行业的稳健发展。在政策与市场红利驱动下,众多企业通过转型、并购、扩产等方式布局新能源锂电池领域。如西部资源砸 12.6 亿元完成三公司股权收购,募资加码动力锂电池投资;格林美定增 30 亿并购 3 家环保公司,投资动力电池材料项目;杉杉股份定增 34.56 亿元生产新能源车和动力电池等。与此同时,较早布局新能源锂电池的企业,经过多年的深耕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收获期。

新能源行业的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欣欣向荣,给旁观企业一种沾边就能涨、跟风就能赢的暗示。身陷业务局限与业绩困局的金鹰股份,也开始对新能源锂电池业务摩拳擦掌。

新业务布局动作频频

金鹰股份从未对外宣称过要布局双主业,但从其对新能源的一系列举措来看,金鹰股份想让新能源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2015 年,金鹰股份与日本共创株式会社、日本能量研究所、日本小沢英耐时公司举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合作项目签约,签署了《关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片状三元锂电池)等电池项目合作协议》,初次尝试进军锂电行业。

同年,金鹰股份与湖南瑞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一是合资成立浙江金鹰瑞翔材料有限公司,计划投资 5 亿元建设年产 1 万吨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二是金鹰股份意向以现金方式以每股不超过人民币 3.5 元认购湖南瑞翔增资发行的 3000 万股股份。

2016 年底,金鹰股份着手布局磷酸铁锂,发布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新建年产 5000 吨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项目总投资预计 1.95 亿元。2017 年 5 月,公司发布公告称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已于当年 5 月投入生产。

2018 年 8 月,金鹰股份决定对浙江瓦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增资 2500 万元,增资后浙江瓦力注册资本由人民币 3000 万元增加至 4500 万元,公司占瓦力科技 55.56% 的股权。公开资料显示,浙江瓦力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材料、LED 原材料研究和开发。

同年 10 月,公司与浙江瓦力股东之一签订《关于浙江瓦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之投资协议之股权转让补充协议》。根据协议,公司将收购其持有的浙江瓦力 4.7% 的股权,股权转让款为 211.64 万元。

可以看出,从 2015 年起,通过合资、投资等方式,金鹰股份不断在新能源锂电池领域折腾。由于新能源备受资本追捧,自尝试转型以来,金鹰股份的股价曾一路走强。行情显示,2015 年 6 月 15 日,金鹰股份开盘价为 6.96 元,而到 6 月 26 日,股价报收 14.93 元,涨幅高达一倍多。之后,金鹰股份股价的涨跌大都与新能源相关。

黄粱一梦

回头来看,金鹰股份当时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

2015 年 8 月与日本企业签订的协议,但仅仅半年之后的 2016 年 4 月,金鹰股份就宣布终止。对此,金鹰股份称主要是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设备价格问题," 合作方提供的设备买卖合同的设备价格与公司调研的价格存在巨大差价,严重伤害了双方合作基础。"

二是出于政策方面的风险顾虑,"2015 年 9 月 6 日中国工业与信息部发布了《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对从事锂电池生产的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严格的行业准入要求,门槛大幅提高。"

两个月以后,2016 年 6 月,金鹰股份再发公告称,不再认购湖南瑞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部分股权,且进一步表示,与湖南瑞翔仅为双方的合作意向,并未实质性履行。

值得注意的是,金鹰股份与湖南瑞翔合作的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一期于 2017 年底投产,但产能利用率长期低迷。与湖南瑞翔合资的金鹰瑞翔 2018 年营收仅 449.57 万元,净利润亏损 1149.76 万元;2019 年上半年营收 967.04 万元,亏损 462.54 万元。2019 年为天津国安盟固利新能源、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等企业小批量供货,但未形成规模化订单。

两份公告意味着金鹰股份与新能源说了 " 拜拜 "。

再来看其他项目,2016 年底,金鹰股份拟以自有资金新建的年产 5000 吨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计划 2017 年 5 月投产。实际上却是 " 投产即停产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 1.95 亿元,但 2017 年至 2018 年,公司在建工程仅 500 万元和 200 万元,2019 年前三季度为 400 万元,累计投入金额仅 2041 万元。

浙江证监局发现,该项目自 2017 年 5 月投入生产以来,一直处于停产状态,属于重大变化。金鹰股份未对上述事项履行持续信息披露业务,违反监管规定,进而对金鹰股份进行了相关处罚。

如今,只有通过增资与股权收购而来的浙江瓦力仍存在于金鹰股份历年的报告当中。然而,其对金鹰股份的贡献又有多少?

通过对金鹰股份历史财报的梳理后发现,新能源首次出现在金鹰股份财报中是在 2017 年,金鹰股份仅以文字叙述了新能源未来的发展趋势;第一次出现新能源营收数据是在 2019 年,彼时金鹰股份新能源电池材料营收为 5889 万元,毛利率为 -1.72%。

根据数据,2020 年至 2024 年,金鹰股份新能源电池材料营收分别为 4070.22 万元、6377.60 万元、7584.50 万元、510 万元、2172.21 万元;毛利率分别为 2.37%、16.36%、23.45%、-104.35%、-51.38%。

可以看出,金鹰股份的新能源单项业务毛利率在多个财年为负。这也意味着,该业务已陷入 " 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 的困境。

在 2024 年财报中的经营计划部分,对于未来,金鹰股份已不再提及新能源了。多年挣扎下来,新能源实实在在留给金鹰股份的成果,好似只有一张浙江证监会的罚单,布局新能源好似只能当做一场梦。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新能源 金鹰股份 锂电池 动力电池 定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