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 | 张克环
编辑 | 张俐
作者 | 桑田
来自汽湃(GREATAUTO ) 的报道
又一个 "100 万 "!
2025 年 6 月 5 日,一汽 - 大众探岳家族迎来第 100 万辆整车下线。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 " 数字仪式 ",而是一次关于 " 市场记忆 " 的回响。它意味着,在激烈竞争、品类膨胀、新能源汹涌而来的大环境中,一款燃油 SUV 家族依旧保持着稳定、可持续、被用户认可的产品节奏。站在这一刻回望,不只是回顾一款车的成长路径,更像是一次对 " 传统价值是否仍然奏效 " 的温和叩问。
而探岳的答案,是肯定的。
一百万辆
是一种用户习惯的建立
在这个发布会此起彼伏、更新节奏越来越像 " 软件刷版本 " 的汽车时代,一辆车还在讲 " 第 100 万辆整车 " 的节点,多少有些不合时宜。但偏偏就是这样 " 不激进 " 的姿态,为探岳家族赢得了稳定的存在感。
从 2018 年 10 月首款车型上市,到 2025 年 6 月整车第 100 万辆下线,探岳用 6 年零 8 个月完成了从 " 爆款新秀 " 到 " 家庭熟人 " 的转变。上市第一年销量就破 10 万,2019 年首度打破合资 SUV 销冠格局,2020 年全年销量接近 18 万辆,连续登顶中型 SUV 年度冠军。哪怕到了智能电动汹涌而来的 2025 年,探岳仍稳居月销 1.5 万辆的中型 SUV 头部梯队。
回头看,这些成绩从不是偶然。它的确 " 长得好看 "、空间 " 够敞亮 "、配置 " 不掉队 ",但真正扎下根的,是它对中国主流家庭用车需求的精准感知。
不同于一味强调 " 情绪价值 " 的部分新势力品牌,探岳对 " 家用 " 二字的理解,始终是从实用、可靠、耐久这些 " 老派标准 " 出发,但却又不拒绝进步。每一次新增车型——不论是轿跑定位的探岳 X、混动路线的 GTE,还是 2025 年全新上市的探岳 L ——都像是一次产品 " 微调式 " 的适应进化,没有盲目创新,也没有盲目保守。
这是一种默契:探岳的进化节奏,不是靠品牌内部拍脑袋,而是以用户真实使用反馈为锚点,稳稳地在理性和进取之间找平衡。
从设计到智舱
它比你想象得 " 懂新能源 "
一汽 - 大众(技术)副总经理顾昀斌博士致辞
一汽 - 大众探岳家族的第 100 万辆整车,正是一辆全新探岳 L。表面看,全新探岳 L 依然是一辆地道的燃油 SUV,但走近一看,你会发现它几乎把主流新能源车型该有的 " 智能元素 " 都搬了进来——甚至更聚焦,更务实。
首先是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与卓驭科技(原大疆车载)联手打造的 9V5R12U 硬件方案,硬件堆料强、软件逻辑更贴地气:预测性自适应巡航、防加塞辅助、避障辅助、车道保持、确认变道、IPA 泊车……这些功能听起来复杂,其实核心就在一个关键词:实用。尤其在拥堵、高速、错综复杂的城市路况下,探岳提供的是真正 " 能用 "" 敢用 " 的辅助系统,而不是为了炫技的功能拼盘。
同时,它在测试标准上继承了一汽 - 大众一贯严谨的底色。1500 天以上的动力与转向控制冗余测试、15 万公里行业最长里程认证、首个获得功能安全认证的辅助系统方案,这些背后,是一整套近乎苛刻的质量把控体系。
再比如智能座舱,探岳 L 的进化幅度已经完全超越了 " 传统燃油车 " 的界限:15 英寸中控屏配 11.6 英寸副驾影音屏、AR 导航 HUD 抬头显示、可触控的光轮智控旋钮、数字语音交互系统 " 新智精灵 "Avatar,还有 DeepSeek AI 大模型能力的加持……不仅满足了年轻用户对数字化的敏感期待,还做到了视觉、语音、灯光等多模交互的高可用、高适配。
在新能源品牌还在 " 试水 " 交互设计的今天,探岳已经悄然完成了 " 以油车身份实现电车体验 " 的深度布局。它不是将智能变成卖点,而是让智能真正融入日常。这种融合感,才是它从 " 燃油车 " 迈向 " 下一代用户汽车 " 的真正能力。
品质
是最不张扬但最 " 抗卷 " 的能力
一汽 - 大众天津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高解放与外方总经理李安博士共同完成探岳家族第 100 万辆下线
如今,整个车圈热衷于讲 " 性价比 "" 技术力 ""OTA",而探岳家族还在坚持讲 " 钣金 "" 冲压 "" 耐腐蚀 "。听上去有些 " 古典 ",但恰恰是这些基础能力,构筑了它面向百万车主的底气。
六序成型冲压、厚度高于行业均值的镀锌钢板、全系激光焊接、Eckold 航天级技术、三年不锈蚀十二年不穿孔的空腔涂装工艺……这些背后,是几十年德系造车的积淀,也是合资体系高标准不松动的坚持。
更关键的是验证体系。一汽 - 大众对探岳的耐久试验覆盖 8000 公里强化 +10 万公里交变测试,模拟实际用车 30 万公里以上;车门开关 10 万次、后备厢盖 25,000 次,模拟极限使用场景不计其数。试验周期长、样本数量多、安全强度高,这种级别的验证标准,即使在新能源高热期,也极少能被复制。
它不张扬,也不讨巧。但它让一辆 SUV 在 6 年后还能像新车那样,稳稳地穿梭于城市、乡镇、高速与泥泞之中。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 " 使用价值 "。
如今的汽车行业,焦虑感比技术更新还快。你会看到满屏宣传 " 纯电唯一出路 "" 智能重构价值 ",却很少有人再踏实聊一款 " 油车 " 的价值逻辑。
但偏偏在这样的背景下,探岳家族做出了一个与风口 " 逆行 " 的动作——在电动化浪潮中,继续深耕燃油车技术边界,并为其注入新能源级别的智能体验。这种技术中性、路径灵活、产品真实的策略,恰恰是对市场情绪最清醒的回应。
当 " 新能源焦虑 " 成为主旋律
它偏要造一辆 " 不焦虑 " 的 SUV
这一轮行业洗牌,有一个明显趋势正在加剧:一边是 " 技术先行 " 的新能源主力正在加速整合,一边是 " 价值重估 " 的传统品牌在重新找回节奏。此时此刻,探岳以燃油车的身份,依然拥有百万体量与月均 1.5 万辆的销量,是一种什么信号?
它表明,市场不是没有 " 位置 ",只是对节奏和策略更敏感。
探岳选择不盲目电动化,而是坚持 " 油电并举、智能平权 " 的战略。在新能源汽车主打智能、油车主打性价比的二元结构之外,它另辟蹊径:让智能成为燃油车的主力配置,让稳定性与成熟度成为一项核心竞争力。
它的逻辑很简单:不是所有消费者都准备好了为 " 不确定的智能 " 买单,但每一位用户都期待在一辆 " 靠谱的 SUV" 上感受到技术进步的真实温度。与其追求算法 " 卷 " 到底,不如把每一次变道、每一处触控、每一个界面都做得更顺手——这,比炫技来得更实在,也更动人。
在新能源话语权持续主导的 2025 年,这种 " 不焦虑 " 的姿态,反而显得稀缺。
站在 100 万辆的节点上,探岳既没有故作激进,也不选择躺平。它通过更智能的座舱、更贴近中国市场的设计、更苛刻的质量体系,把 " 传统车 " 的价值感一次次更新。在 " 激进变革 " 与 " 机械复古 " 的两极之间,走出一条稳中有进、进中有信的自洽路径。
它用行动证明:用户并不排斥油车,排斥的只是 " 跟不上 " 的油车。而只要你能跟上时代,哪怕是内燃机,也能跑得比电还快、比电更稳。
结语
百万辆,是探岳家族交出的阶段性答卷。但就像那条夜以继日永不停歇的生产线一样,它的 " 进化 " 还远未结束。
这款从 " 初出茅庐 " 到 " 家庭首选 " 的 SUV,不靠潮流带动,而靠长期价值堆叠。从家用场景出发,用务实的产品力、先进的配置体系和成熟的制造能力,穿越了一个又一个技术周期。
未来的市场依然充满挑战,智能化、电动化、品牌年轻化依然是绕不开的关键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未来属于那些既懂技术也懂人心的产品,那探岳,注定仍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之一。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法律顾问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 姜磊律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