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针对汽车行业的质量安全问题展开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抽查舆论关注度高、存在潜在安全隐患的车型。此次行动不仅覆盖传统燃油车,更将新能源车型纳入严格审查范围,尤其是动力电池安全、智能驾驶系统可靠性等新兴领域。根据通报,部分企业因生产一致性不达标被要求限期整改,情节严重者或将面临暂停产品公告申报的处罚,这意味着相关车型将无法上市销售。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监管升级与近年来频发的车辆自燃、辅助驾驶事故等舆情事件密切相关。例如,某新势力品牌因电池管理系统缺陷导致多起起火事故,引发消费者对电动车安全性的担忧。工信部强调,企业需建立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体系,从设计、供应链到生产环节确保一致性,避免为追求销量而降低标准。
此次行动还首次明确了对 " 软件定义汽车 " 的监管思路。针对 OTA 升级可能掩盖硬件缺陷的问题,要求企业报备升级内容并说明技术依据,防止通过远程修复规避责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表示,严监管短期可能增加企业成本,但长期将推动行业从 " 速度竞争 " 转向 " 质量竞争 ",尤其对缺乏技术积淀的中小车企形成压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