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东西 06-10
BAT三巨头混战AI高考报志愿,争最强AI升学搭子,张雪峰要失业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作者 | 江宇

编辑 | 漠影

智东西 AI 前瞻 6 月 10 日报道,今日下午,随着北京、天津等地响起最后一门考试结束铃声,2025 年全国高考正式落幕

这场牵动 1335 万考生的 " 人生大考 " 中,AI 技术的身影愈发清晰:江西、湖北等地通过 AI 实时巡查保障公平,豆包等 AI 工具在作文评阅中表现亮眼。

高考虽然落幕,但志愿填报的挑战才刚开始。放榜后短短几天内,数百万家庭需在政策限制与信息冗余中完成志愿填报。

过去,这一步意味着翻遍网页和 PDF,在贴吧、知乎拼凑信息。而今,夸克、百度、腾讯借助 AI 技术,纷纷推出了面向志愿填报场景的 AI 工具,帮助考生和家长更好地完成这一人生重要决策,且各有侧重

▲夸克、百度、腾讯三大平台横向对比(智东西制表)

在数据源层面,三家平台均与中国教育在线、省级招考院、高校官网等信息同步,核心数据库覆盖了高考 " 硬指标 ":一分一段表、批次线、历年录取位次、学校标签(985/211/ 双一流)、科研实力、专业介绍等。

不过在就业率、薪酬、考研去向等 " 软指标 " 方面,三者的数据均存在盲区。这并非技术短板,而是源于部分高校对就业数据的披露少、维度不全,导致用户在关心 " 毕业之后 " 的问题上仍需靠自行查找或主观判断。

这意味着,平台间的基础信息高度同源,拼的不是 " 有没有 ",而是 " 谁能用得更好 "。在数据逐渐趋同的今天,决定平台体验差异的核心已转向三大维度:

交互方式是否直观;

推荐逻辑是否个性化;

模型理解是否 " 读懂 " 了复杂诉求。

一、夸克高考主打 " 深度搜索 ",先想后搜

在夸克 APP 上进行模拟志愿填报的流程较为便捷。考生只需在夸克 APP 的搜索框下方点击 " 夸克高考 ",即可进入相关页面。

当考生完成预估成绩的填写后,便可以选择 " 模拟填志愿 " 这一功能选项。夸克平台会根据考生输入的成绩信息,为考生展示 " 冲、保、稳 " 这三类不同层次的院校专业志愿组。

考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意愿,自行进行筛选操作,进而生成一份专属的志愿表。

除此之外,考生还可以点击页面上方的搜索栏,进入 " 高考 AI 深度搜索 " 模式

▲ " 夸克高考 " 进入口(左)和 " 高考 AI 深度搜索 " 对话框(右)

作为三者中上线时间最长的平台,夸克高考凭借其结构化信息与清晰检索逻辑,成为考生的首选。

其双策略推荐,专业优先或院校优先,以及三年录取可能标记机制,为考生自主筛选提供了量化支撑。此外,夸克还提供了 " 比分数 "、" 比位次 " 双参考维度和对 " 往年同分考生去向 " 的可视化呈现。

▲夸克 " 模拟填志愿 " 界面(左)和院校详情界面(右)

在 AI 能力上,夸克于 5 月 27 日推出行业首个面向高考志愿填报场景的 " 深度搜索 " 功能。通过深度搜索,夸克能够理清问题脉络,结合高考专业知识库和全网搜索获取的信息,让考生和家长的复杂问题得到解答,比如在预填报中遇到的高校和专业问题。

不同于大部分深度思考 AI" 先搜后想 " 的逻辑,夸克 " 深度搜索 " 采用 " 先想后搜 " 模式。

在搜索前,AI 会先自主分析问题,分点规划搜索步骤和内容,再进行搜索,还能在搜索过程中动态调整搜索内容,对搜索内容进行推理验证,并引用权威信息源。

二、百度高考联动多模型,给 " 志愿 " 加参考

使用百度填写志愿的流程相对复杂,需要通过手机端搜索栏搜索 " 高考 " 进入相关界面,再点击 "AI 志愿助手 " 查看 " 冲稳保 " 志愿推荐,并进一步进入 "AI 聊志愿 " 模块进行 AI 辅助对话。

▲三步进入百度高考 "AI 聊志愿 " 界面

功能上,百度高考涵盖了夸克平台已有的分数、位次双参数匹配、三年录取概率标记等基础能力,同时在可视化能力和动态数据接入方面有一定延展。

例如," 专业 PK" 模块支持就业率、薪资、行业分布等多维对比,一键生成图表;其 " 专业热度榜单 " 结合百度搜索数据,实时提供 " 昨日热度 " 等指标,是目前唯一集成搜索热度与薪酬数据的主流平台。

此外,"百度热搜 · 高考大数据" 也结合了百度搜索数据,可实时提供 " 热搜趋势 " 等指标,考生不仅能查看院校和专业的实时排名,还能追踪其热度变化,为志愿填报提供参考。

百度的最大亮点在于 "AI 聊志愿 " 支持大模型联调。考生自行选择调用" 文心大模型 "、"DeepSeek-R1"、" 通义千问 "三个模型进行填报建议交互,获得更具参考价值的策略建议。

例如,考生输入 "给我一些志愿填报建议" 后,该平台会输出填报准备要点、梯度搭建方法及地域性注意事项等。

而当考生输入 "为我进行高考志愿模拟填报" 时,系统还会自动生成个性化的院校专业组推荐,标注 " 冲稳保 " 分类、录取概率和历年最低分等信息。

考生可在 " 志愿详情界面 " 自主筛选,将符合意向的专业组添加至志愿表,或使用 " 管理 " 功能进行批量删选和排序操作,最终可预览或导出完整志愿表。

不过,该模拟填报流程当前仅调用 " 文心 · 高考版 ",并未真正调度其他大模型,导致部分推荐逻辑偏单一。

三、腾讯 AI 高考通:智能体对话引导填报全流程

在 AI 高考通上进行高考志愿填报,比较便捷。腾讯 AI 高考通是 QQ 浏览器推出的高考 Agent,于 2025 年 5 月 23 日正式上线。

在手机端,考生只需点击 QQ 浏览器搜索栏下方的 AI 工具中的 "AI 高考通 ",进入相关界面。填写高考信息后,进入 "AI 志愿填报 " 界面。同时,考生还可通过下方搜索栏使用 " 问问高考 " 功能,获取更多帮助。

▲ "AI 高考通 " 进入口(左)和页面(右)

在电脑端,AI 高考通为考生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选项,方便考生进行更全面的对比和选择。

▲ "AI 高考通 " 电脑端界面

腾讯 AI 高考通作为行业首个高考领域智能体,其一大升级在于:从工具集合到全流程的 AI 志愿填报服务。

与依赖传统 Agent 技术,动态调度适配工具不同,它能依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使用场景,自动调用相关高考工具与数据资源,完成智能决策。

这款智能体还具备自动解析并理解多模态信息的能力,突破传统高考服务产品仅局限于单一文字输入的限制。

并且,其能够同时开展 AI 生成式回答以及传统的网页搜索,将两者结合后反馈给用户,既保留用户原有的网页寻址和信息浏览习惯,又融入 AI 智能回答的优势。

在三款产品中,腾讯 AI 高考通的交互体验与 "AI 聊天助手 " 最为接近,考生无需掌握检索技巧,仅需像日常聊天般提问即可。

在推荐机制层面,它同样提供冲、稳、保分档建议、录取概率估算以及一键打印志愿表等常规实用功能,整体操作流程较为顺滑流畅。

此外,腾讯 AI 高考通在高考场景下提供了多样化的支持,例如与作文辅导、智能估分、腾讯文档等功能的联动。

四、实测:三大志愿填报产品 AI 能力对比

为测试三个高考志愿填报辅导产品,智东西虚拟了一位考生情况,并进行实际体验。

考生背景​:江苏考生,526 分(2024 年特控线 516 分),物化生组合,想选计算机类专业的省内院校,性格 INFP。

竞争分析​:该考生分数超出一本线 10 分,有一定的竞争力。物化生组合专业选择范围广,可报考的院校和专业较多。但考生想选择计算机类专业,缩小了部分专业选择范围。同时,考生分数在中等水平,省内热门院校和专业的竞争较为激烈,要在该分数下录到一个满意的学校,对系统挑战大。

▲夸克、百度、腾讯三大平台实测横向对比(智东西制表)

1、夸克高考:结构化逻辑强,但在复杂意图理解上仍显保守

夸克 " 高考 AI 深度搜索 " 明确考生的基本信息,给出需求画像,包括:成绩信息、专业偏好、地域限制、性格适配以及未来规划,然后根据具体的分数和预测位次,进行院校专业组推荐。

此外,该平台还按照考生性格特点,重点推荐了江苏大学物联网工程(联合培养)和淮阴工学院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其中,美中不足的是夸克 " 高考 AI 深度搜索 " 的内容尚未整合进考生的电子志愿表,且未标注录取概率。

▲夸克 " 高考 AI 深度搜索 " 实测结果

此外,在额外实测中,夸克面对复杂指令输入,例如地域偏好、性格特质、专业倾向,以及就业意向时,夸克的推荐偏向保守,并未能完全覆盖考生的个性化需求。

例如,输入如 " 计算机类 + 宿舍条件好 + 毕业就业 " 等指令,夸克缺乏进一步推理与拆解,仅能对单一要求产生响应。

其 AI 更侧重结构化搜索逻辑,在个性化推理与复合意图理解方面仍有进步空间。

2、百度高考:支持多模型对比,但功能协调性不足

百度高考 "AI 聊志愿 " 根据分数定位与报考策略生成推荐方案,除重点冲刺院校和稳妥选择院校还准备了备选方案。但在文心大模型下,该系统并未生成匹配的院校专业志愿组。

▲百度高考 "AI 聊志愿 " 实测结果

在调用 DeepSeek-R1 模型和通义千问模型后,百度也为考生推荐了大致相同的院校专业志愿组。但同样的不足仍存在:无电子志愿表可供考生导入,且未标注录取概率。

而考生仅有在输入 " 模拟填报 " 指令时,该系统才可统合可筛选、" 管理 " 的电子志愿表,无法满足考生的个性化需求。

▲百度高考 "AI 聊志愿 "DeepSeek-R1 模型和通义千问模型结果

在实测中,该平台也暴露出一些用户体验不足。由于多模型并行生成内容较多,但页面未有效整合分类,导致信息冗余且杂乱,增加了理解门槛。同时,该平台缺乏清晰的横向对比工具,考生难以快速评估多个志愿方案的优劣。

整体来看,百度高考在模型协同、数据整合方面具备潜力,但在交互设计和界面组织上仍需打磨。

3、腾讯 AI 高考通:对话式交互亮眼,配置能力仍需打磨

AI 高考通结合录取概率推荐 23 个院校专业志愿组,其中可冲击的学校 1 个,较稳妥的学校 7 个,可保底的学校 15 个。

▲腾讯 "AI 高考通 " 实测结果

从实际测试情况来看,腾讯 AI 高考通的推荐结果未能充分响应考生提出的个性化要求,其对个性化需求的理解也不够精准。在 " 明确问题分析类型 " 的思路下,其也并未对考生的个性化要求提出适配的志愿组。

由于不同平台的操作流程和功能设置存在差异,实测结果仅能反映在特定条件下的单维度体验,无法涵盖所有可能的使用场景。

考生在实际使用时应根据自身需求和平台特点进行选择,并结合其他信息源做出综合判断。

结语:AI 正在接管 " 信息差 ",但接管不了选择本身

AI 介入高考志愿填报,正在改变一个长期被 " 信息差 " 主导的环节。AI 的加入提升了信息的可得性与检索效率,但 AI 依然接管不了 " 选择 " 本身。高考志愿不仅关乎分数匹配,更涉及性格偏好、家庭认知、未来规划等变量。任何算法推荐都无法完全替代用户对 " 人生路径 " 的主观判断。

从三大平台的实际表现来看,尽管三大平台使用的底层数据高度同源,但实际推荐结果却呈现出明显分化,这体现了平台在算法调度、模型理解与推荐逻辑上的差异。

就体验而言,可信度与决策成本之间的平衡是关键。过于复杂的模型解释会劝退部分家长和考生,而推荐太笼统又难以形成决策依据。AI 产品要真正辅助考生决策,下一步需要在偏好匹配能力、上下文理解精度以及功能协同性上继续精进。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高考 考生 志愿填报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