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9 日下午,乘联分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 5 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量达到 193.2 万辆,同比增长 13.3%,环比增长 10.1%。今年 1-5 月,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量达到 881.1 万辆,同比增长 9.1%。
图片来源:乘联分会
该机构指出,前几年,国内车市零售呈现 " 前低后高 " 的走势,今年 5 月零售较 2018 年 5 月 181 万的最高水平增长 6%,呈现超强增长态势。
据其分析,尽管今年 5 月仅有 19 个工作日,较去年同期减少 2 天,且月末端午假期也对产销节奏形成一定干扰,但得益于外部贸易环境改善、" 两新 " 政策持续发力以及地方促消费政策的配套落实,叠加车展等线下活动的全面启动,车市仍保持良好走势。
自主品牌,拿下 65.2%份额
近几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革,自主品牌凭借在新能源领域的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持续扩大市场领先地位,逐步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根据乘联分会数据,今年 5 月,自主品牌零售量达到 126 万辆,不仅实现同比 29% 的高速增长,环比也呈现 9% 的稳健上升态势。这一亮眼表现使得自主品牌在国内零售市场的份额依旧遥遥领先,达到 65.2%,较去年同期提升了 8 个百分点。
从累计数据来看,1-5 月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为 64%,较去年同期亦提升了 7.9 个百分点,展现出持续而强劲的发展势头。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市场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合资品牌阵营整体呈现收缩态势。
5 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量仅为 47 万辆,虽环比增长 7%,但同比下滑 5%,难以扭转市场份额持续被挤压的趋势。具体来看,曾经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德系品牌零售份额已降至 15.3%,同比下滑 3.3 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为 12.6%,同比下降 2.2 个百分点;美系品牌更是仅剩 5.2% 的市场份额,同比减少 1.5 个百分点。
豪华车市场同样面临挑战,5 月零售量为 20 万辆,虽环比增长 19% 显示出一定的市场韧性,但较去年同期下滑 18%,从 10.3% 的市场份额来看,较去年同期也下降了 3.9 个百分点,反映出高端消费市场正在经历深刻调整。
深入分析市场格局变化的内在逻辑,新能源转型的进度差异成为决定各阵营表现的关键因素。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5 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已高达 74.6%,这一数字不仅远超豪华车 25% 的渗透率水平,更将主流合资品牌仅有 6.4% 的渗透率远远抛在身后。
这种 " 落差 " 也体现在零售份额上。数据显示,5 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占据 71.2% 的零售份额,同比还微增 0.5 个百分点,而合资品牌新能源份额仅 3.1%,且同比下滑 1.5 个百分点。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造车新势力阵营表现抢眼,在小米汽车强势入局、小鹏汽车和零跑汽车持续发力的带动下,5 月新势力贡献了 20.5% 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长 4.4 个百分点,展现出新势力企业的发展活力。
其中零跑汽车 5 月交付新车 45,067 台,同比增长超 148%,连续三个月位居新势力销量榜首;小鹏汽车单月交付量达到了 33,525 辆,同比增长率高达 230%,连续 7 个月保持 3 万辆以上的交付水平。
图片来源:零跑汽车
相比之下,特斯拉市场份额 3.8%,同比下降 3.1 个百分点。特斯拉份额下滑,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单一企业的困境,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剧变的缩影。作为曾经引领电动化浪潮的标杆品牌,特斯拉正面临来自中国本土车企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挑战既体现在价格维度,更凸显于产品创新与市场响应速度的全面较量。
新能源车,渗透率回升至52.9%
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高歌猛进,不仅成为国内汽车消费的主力军,更在全球市场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
据乘联分会数据显示,5 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 102.1 万辆,同比增长 28.2%,环比增长 12.1%,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市场渗透率攀升至 52.9%,较去年同期提升 6.2 个百分点。1-5 月累计零售量达 435.1 万辆,同比增长 34.1%。这一数据的背后,不仅反映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大幅提升,也标志着中国汽车市场正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
政策驱动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加持,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注入了强劲动能。春节后,新能源消费热潮持续升温,叠加报废更新、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以及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等长期利好,市场增长动力充沛。与此同时,充电基础设施的快速完善、电池技术的持续突破,以及智能化功能的不断升级,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顾虑,推动了新能源车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平稳过渡。
另在产品投放方面,随着自主车企在新能源路线上 " 多线并举 " 策略的实施,市场基盘持续扩大。据乘联分会数据,5 月纯电动批发销量 75.4 万辆,同比增长 37.7%,环比增长 4.4%;5 月狭义插混销量 34.1 万辆,同比增长 20.1%,环比增长 6.5%;5 月增程式批发 12.2 万辆,同比增长 46.7%,环比增长 29.4%。
且毋庸置疑的是,国际市场正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增长的新蓝海。
数据显示,5 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 20 万辆,同比增长 80.9%,环比增长 5.8%,占乘用车出口 44.6%,较去年同期增长 17 个百分点。1-5 月,自主燃油乘用车出口 105 万辆,同比下降 14%,自主新能源出口 64 万辆,同比增长 95%,新能源占自主出口 37.9%。
吉利汽车首艘自营滚装船启航欧洲;图片来源:太仓发布
出口结构亦呈多元化趋势,纯电动车型仍占主导地位,但插电混动车型出口占比显著提升至 32%,在东南亚、中东等市场表现尤为突出。
具体来看,5 月纯电动占新能源出口的 66%(去年同期 81%),作为核心焦点的 A00+A0 级纯电动车出口占新能源出口的 39%(去年同期 37%)。插混占新能源出口的 32%(去年同期 18.5%)。乘联分会表示,虽然近期受到外部国家的一些干扰,但自主插混出口发展中国家增长迅猛,前景光明。
分企业来看,比亚迪以超 8.4 万辆的出口量领跑行业,其全球化战略成效显著;奇瑞汽车、特斯拉中国分别以 2.57 万和 2.31 万辆的出口量位居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传统出口强企外,新势力品牌也加速出海步伐,零跑汽车、小鹏汽车等品牌在海外市场逐步打开局面。中国新能源汽车正从 " 走出去 " 向 " 走进去 " 转变,通过本地化生产、营销网络建设等方式,深度融入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展望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面临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迭代,新能源汽车正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转变,软件定义汽车成为行业新趋势。与此同时,动力电池技术持续突破,固态电池、超快充等新技术逐步商业化,将进一步解决消费者的续航焦虑。在全球化布局方面,中国车企正从产品出口向技术输出、标准输出升级,有望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6 月车市,预计平稳增长
回顾今年前 5 月数据,中国乘用车市场在经历年初波动后呈现稳健复苏态势,展现出较强的市场韧性和政策驱动力。
具体来看,1 月受季节性因素和消费周期影响,市场出现阶段性遇冷,但春节假期后随着社会经济活动全面复苏,2 月产销数据实现强势反弹,3 月更逐步回归常态化消费节奏。进入第二季度,在国家促消费政策组合拳推动下,各地政府相继出台配套措施,叠加主机厂加码补贴、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以及线下车展活动全面重启,4 月市场延续良好走势,5 月更呈现超强增长态势。
展望 6 月,乘用车市场正面临多重因素的动态平衡。
从时间维度看,2025 年 6 月较去年多出 1 个工作日,达 20 天,加之端午节提前至 5 月 31 日,为产销平稳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乘联分会亦指出,随着 2024 年报废更新政策启动,2024 年 5-6 月乘用车市场逐步恢复,今年 6 月的增长基数会相对较高。由于今年年初的生产积极性高,一季度行业并未出现前几年的去库存特征,4 月末库存达到 350 万辆,库存天数 57 天,因此 6 月的产销仍处于逐步减速的较快增长状态。
另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5 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 49.5%,比上月上升 0.5 个百分点,显示制造业景气度持续改善。" 由于中美贸易谈判取得阶段性较好结果,对近期抢出口的经济增长贡献较好,5 月以来国内车市的消费恢复也是较强,6 月仍会延续走势。" 乘联分会如此表示。
此外从出口层面来看,该机构表示,新车变二手车出口有效的规避了外部风险," 这体现了我们的强大贸易应变能力。"
其还指出,1-4 月中国出口俄罗斯等地区的车辆剧烈下滑,随着俄罗斯车市的逐步企稳,目前我国在俄罗斯市场的自主销量份额仍保持在 55% 的高位,中国汽车出口俄罗斯也会逐步改善。
值得关注的是,农民工群体正成为车市新的增长动能。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 年全国农民工占中国人口 21.3% 的重要组成,而且农民工的全国就业人员占比 40.8%。我国中老年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多,50 岁以上农民工占 31.4%。他们长期在城市务工,年龄渐长后,面临体力下降、城市融入等现实问题。
" 挖掘农民工购车市场潜力巨大。" 乘联分会认为,近日国家下发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对县乡市场的意义重大,通过厂商与地方补贴支持中老年农民工购新能源车意义重大,必将为车市增加新动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