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 DRAM-less 设计的 NVMe M.2 固态硬盘,近几年来凭借高性能与亲民售价成为 " 装机必选 ",更是引领了 2TB 及以上大容量的普及趋势。时至今日,在 AI 绘图、大语言模型等 AI 应用的热潮下,个人用户对 PC 存储的需求不断升级,也为这些兼具大容量、高性能的固态硬盘找到了更多用武之地。
此前我们曾评测过掠夺者存储系列第二款 PCIe 4.0 固态硬盘 GM7,当时它成为质价比出色的市场中坚力量,赢得许多硬件玩家好评。在今天,掠夺者 GM9 同样成为继 GM9000 神舆后的第二款 PCIe 5.0 固态硬盘,依旧主打 DRAM-less 设计,全容量版本均采用单面颗粒布置,搭载最新一代 PCIe 5.0 主控并深度优化固件算法,带来低温、低功耗下的满速性能体验,为想要打造一套最新高性能 AI PC 硬件的玩家提供优质选择。
近期我们就对这款掠夺者 GM9 PCIe 5.0 固态硬盘的 4TB 版本进行体验,一起来看它在本地 AI 大模型应用和多种性能测试中的表现。
外观设计 & 硬件信息
外观方面,掠夺者 GM9 延续了掠夺者存储系列的简约风格,采用深色系外包装,表面印有品牌、产品外观、名称、主要规格以及防伪标签等信息。
从包装中取出透明塑料模具良好保护下的固态硬盘本体,掠夺者 GM9 同样延续了系列的优良传统,将固态硬盘与附赠的散热贴分开,用户既可以自行粘贴散热贴,也能让固态硬盘表面的主控、颗粒等元件直接接触主板马甲导热垫、额外散热装甲等进阶存储散热措施,可以说更方便 DIY 玩家进行选择。
作为一款 PCIe 5.0 满速固态硬盘产品,掠夺者 GM9 原厂配备的散热贴也有其独特之处。它采用铜箔 + 石墨烯复合材料,拥有更强导热效率,并为主要发热元件带来更大的散热面积。搭配固态硬盘内置的智能温控与电源管理技术,在笔记本内部等散热条件较差的环境下,更加有助于保障固态硬盘在高负载运行中的稳定性能。
掠夺者 GM9 表面的元件信息清晰可见,它采用 DRAM-less 设计与单面颗粒布局,借助 HMB 机制与动态模拟 SLC 缓存大幅提升读写性能。主控采用联芸科技新一代 PCIe 5.0 产品 MAP1806A,支持 PCIe 5.0x4 规格、NVMe 2.0 协议,采用 8CH 4CE 通道设计,支持 Flash 速率为 3600MT/s。Flash 颗粒均为佰维自封,表面打标 BW29F8T08EULCHQM。
在新锐主控与高品质 Flash 颗粒加持下,掠夺者 GM9 4TB 版标称达到 14500MB/s 顺序读取速度与 11000MB/s 顺序写入速度,4K 随机读写速度分别达到 2000K IOPS 与 1500K IOPS,同时耐久度达到 2400TBW。
接下来,我们就将这块掠夺者 GM9 4TB 固态硬盘安装至 PC 测试平台,分别从本地部署 AI 大语言模型与常规性能两个角度进行体验。
本地部署 AI 模型体验
在本地 AI 模型的高压力测试方面,我们依然使用一套双路至强处理器的服务器平台,搭配 RTX 50 系显卡与 512GB 内存,以混合架构尝试本地部署并运行 Q4 量化版的 DeepSeek R1-671b。
从 Ollama 网站可见,拥有 6710 亿参数的满血 DeepSeek R1 模型在 Q4_K_M 量化下也需要占据 404GB 的硬盘空间,而在加载 AI 模型时,这些参数需要全部从固态硬盘读取进入内存。
加载模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掠夺者 GM9 进入持续的读取工作,同时内存与显存占用快速提升。
在满血 DeepSeek R1 模型运行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此时工作负载主要由 CPU 与显卡承担,同时内存占用也来到 393GB 之多。
可以说,固态硬盘在本地 AI 模型的部署应用中主要承担存储工作,大部分负载则集中在大模型加载过程中的读取任务上,并且随着模型大小的提升拥有直观增长。经过几次测试,掠夺者 GM9 在 CrystalDiskInfo 软件中显示的读取量已经达到 1TB 以上。
即使经过量化处理,6710 亿参数量对我们的测试平台而言依旧过于庞大,在对话生成速度方面受限于处理器与内存性能,其中主要是 8 通道 DDR4 内存的速率瓶颈,常规消费级显卡在平台中起到的作用也只能是杯水车薪。这类高压力测试主要能够验证掠夺者 GM9 在存储、加载此类超大规模本地 AI 模型时的能力与稳定性表现。
轻量化 AI 模型 & 常规性能实测
接下来我们切换至消费级 PC 测试平台,体验掠夺者 GM9 在更轻量的本地 AI 模型部署和使用表现,并且进行各项常规性能测试。
测试使用的平台部分配置如下:
测试采用 DeepSeek R1-14b,同样可以使用 Q4_K_M 量化,148 亿参数下在本地仅需占用 9.0GB 存储空间,并且可以完全放入 12GB 以上容量的显存中。
体验中我们可以注意到,小参数模型在 DIY 玩家的常见 PC 平台上不仅占用空间更小,加载也更快更流畅,并且在任务、对话中生成 token 的速度、数量与质量的综合体验方面,相比满血大模型更胜一筹。
这也提示我们,虽然模型的参数量更大可能意味着更强的能力,但在每个人不同的硬件平台中并不总是能得到良好发挥,想要体验本地部署 AI 模型的玩家更应该根据自身硬件水平,选择合适大小的参数量。
此外,经过 Q4_K_M 量化的 671B 大模型每次加载都会产生超过 400GB 的读取量,对固态硬盘的寿命压力不可谓不小。掠夺者 GM9 4TB 版拥有 5 年 /2400TBW 保固的售后服务,无论是本地部署 AI 模型或是更多高负载生产力应用,都能在产品生命周期内为用户提供充分保障。
接下来我们依然在消费级 PC 测试平台上,继续使用各类软件对这块掠夺者 GM9 4TB 固态硬盘进行性能实测。
首先通过 CrystalDiskInfo 查看固态硬盘本身的属性与更多信息,可以看到掠夺者 GM9 固态硬盘的实际容量为 4096.7GB,运行在标准的 PCIe 5.0x4 通道,支持 NVMe 2.0 标准和 TRIM 等功能。
空盘性能测试
掠夺者 GM9 4TB 版标称最高达到 14500MB/s 顺序读取速度与 11000MB/s 顺序写入速度,4K 随机读写速度分别达到 2000K IOPS 与 1500K IOPS。接下来我们在空盘状态下使用 CrystalDiskMark、AS SSD、白眼软件进行性能测试。
空盘状态下使用 CrystalDiskMark 进行读、写、混合三项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掠夺者 GM9 的顺序写入速度达到 14611.81MB/s,顺序读取速度达到 11468.98MB/s,均超越标称水平,在 70% 读 30% 写的混合场景下也拥有不错表现。
切换至 IOPS 显示,掠夺者 GM9 在多队列多线程的随机 4K 读写中分别测得超过 2000K IOPS 与 1500K IOPS 的结果,混合测试同样超越 1600K IOPS,超越标称值,性能表现出色。
此外我们也单独进行了 4 队列 4 线程的随机 4K 测试,掠夺者 GM9 测得 998.35MB/s 随机读取与 2312.62MB/s 随机写入,混合读写达 968.54MB/s,表现接近我们此前测试的有缓 PCIe 5.0 旗舰固态硬盘水平。
空盘状态下的 AS SSD 测试中,掠夺者 GM9 固态硬盘测得顺序读取性能为 11213.10MB/s,顺序写入性能为 9771.81MB/s,整体评分为 13494 分。
为了验证掠夺者 GM9 4TB 的模拟 SLC 缓存策略,我们在完全格式化固态硬盘并静置一段时间后,使用白眼软件进行全盘稳定性测试,测试过程中同时使用 HWiNFO 软件检测硬盘活动与温度表现。
白眼全盘测试呈现出的红色写入曲线可见比较典型的三段台阶形态,第一段在模拟 SLC 缓存空间内,整体速率维持在 9000MB/s 以上,持续至写入容量近 600GB 离开 SLC 缓存。
第二段均速降低至约 5500-6000MB/s,推测是 TLC 颗粒的直写阶段,并持续至约 2750GB。最后掠夺者 GM9 进入边写入边释放 SLC 缓存的状态,此时主控同时处于多种工作负载,因此均速再次降低至 1500MB/s,并逐渐波动提升至接近 2500MB/s,直至满盘。
掠夺者 GM9 在全盘读取中表现平稳,速率一开始能够达到 9000MB/s 以上,随后全程维持约 8500MB/s。此外,HWiNFO 软件显示,掠夺者 GM9 在全盘测试中热点温度最高为 73 ℃,可能为主控温度,盘身其它区域温度最高仅为 60 ℃,在主板自带散热装甲覆盖下可以说兼顾了高性能、高稳定性与出色的低温表现。
半盘性能测试
接下来,我们使用 IOmeter 向掠夺者 GM9 中填入约 2TB 的不可压缩数据,模拟用户实际使用中的场景,并继续使用各软件进行测试,了解它在半盘状态下的性能表现。
首先依然是 CrystalDiskMark 测试,可见在半盘状态下,掠夺者 GM9 的顺序读写性能只有轻微幅度下降,同时混合性能有所提升。
切换至 IOPS 显示,在多队列多线程的随机 4K 读写中,掠夺者 GM9 在读取方面与空盘状态表现相近,写入方面有一定降低,但混合性能依然维持超过 1600K IOPS 的水平。
我们在半盘状态下依然进行了 4 队列 4 线程的随机 4K 测试,读、写与混合表现整体维持空盘时性能,或者略有提升。
在半盘状态下的 AS SSD 测试中,掠夺者 GM9 性能表现整体与空盘状态差异不大,分数也达到 13298 分。
综合来看,掠夺者 GM9 4TB 版在我们进行的多项测试中都拥有不错的性能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无疑是超越标称 14500MB/s 的 PCIe 5.0 满血顺序读取性能,以及超过 2000K/1500K IOPS 的多队列多线程随机 4K 性能,同时,它在半盘与空盘状态下拥有的性能一致性表现,同样对用户实际场景而言十分有价值。
评测总结
随着 AI PC 时代到来,PC 用户的本地应用、场景与类型愈发丰富,对存储产品性能、容量、可靠性等方面的需求也水涨船高。包括大型 3A 游戏、高品质照片与视频、图形建模、数据库、端侧大模型等等在内,海量数据的存储与高效读写需求推动着高性能、大容量固态硬盘在消费级领域的普及。
2 年前,笔者自购入手前代掠夺者 GM7 2TB 并安装在笔记本中每日使用至今,可以说亲身体验了其出色性能与稳定性表现。在 PCIe 5.0 时代再度登场的掠夺者 GM9 则展现出对系列定位的传承,不仅拥有 DRAM-less 设计与满血性能,更是借助新一代主控与出色的固件优化,带来低温与低功耗表现,为想要体验 PCIe 5.0 固态硬盘旗舰性能的玩家提供兼具体验与质价比的出色选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