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刘婷
又是一年 618 大促。淘宝、京东、抖音打得如火如荼,却鲜少有人注意到,蘑菇街早已淡出主战场。
蘑菇街创立于 2011 年,曾是占据女生购物 C 位的品牌,亦是属于 80 后、90 后女生的 " 回忆杀 "。但风口上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2013 年淘宝对导购链接的一场封杀,迫使蘑菇街提前结束社区模式,仓促转型电商平台,如今已成了 Z 世代眼中陌生而遥远的名词。
蘑菇街总部,受访者供图
" 当时是生存问题,容不得我们去想长期的梦想,只能活下来再说。" 回想起当年的转型,蘑菇街 CEO 范懿铭语气平静。
十多年过去,互联网的潮水一浪高过一浪。拼多多崛起了,小红书火了,直播电商井喷了,蘑菇街却仍在摸索。这是一家在商业上看似 " 没那么正确 " 的公司,一家账面现金甚至比市值还高的公司。资本市场对它充满疑惑,但它却仍未彻底离场。
2023 年 3 月,范懿铭成为蘑菇街的新任 CEO。上任两年多以来,他一直带领团队探索平台业务以外的增长曲线。从去年 6 月开始尝试,蘑菇街以 MCN 的模式将团队的服务能力外延至抖音、快手、小红书,在充分测试后,果断放弃了抖音、快手这些更具规模的平台,全力押注小红书。
2023 年 4 月,由蘑菇街孵化的 AIGC 应用 WeShop 唯象发布上线,该应用可以生成电商商品图及视频,主要服务于海内外电商商家,在全球获得近百万用户。
从明星电商平台到 " 为他人做嫁衣 " 的服务商角色,蘑菇街真的甘心吗?
面对时代周报记者的提问,范懿铭坐了下来,用近 1 个小时的深度访谈,讲述蘑菇街过去十年的风光与遗憾,坦诚回应外界的质疑,也详细透露他如何思考蘑菇街的未来。
" 过去十年,我们确实错过了很多风口,也踩过很多坑。但我们现在知道了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范懿铭坦言,蘑菇街在不断试错中,终于明确了自己不要什么。
如今,留在牌桌上的蘑菇街,已经明确了自己要什么。在新的时代洪流中,属于他们的机会到底是什么?
蘑菇街 CEO 范懿铭,受访者供图
十年浮沉,进军 AI
蘑菇街曾一路站在风口,却似乎屡次踏空,跌跌撞撞走到了今天。
2018 年 12 月 6 日,蘑菇街在纽交所正式挂牌,成为 " 中国时尚科技第一股 ",背后站着腾讯、高瓴、红杉等资本巨头。那时候的蘑菇街,聚集了超过 5 万名时尚达人和近 2 万名主播,风光无限。
范懿铭回忆起最风光的日子,言语间流露出几分感慨:"2013 年之前,大家都是先逛蘑菇街、美丽说,再去淘宝购物。"
但好景不长。2013 年,淘宝封杀外链导购,切断了蘑菇街的生命线。自此之后,蘑菇街便在转型之路上频繁摇摆,付出巨大代价。蘑菇街不得不迅速转型为以内容为基础的电商平台。
为寻求规模效应,蘑菇街选择了与昔日竞争对手联手,但结局并不如预期。
2016 年,蘑菇街迎来了转型道路上最重大的并购事件:与美丽说合并。彼时,美丽说签约了多名顶流明星代言人,还布局了多个热门综艺节目,投入巨大。合并本为强强联合,却意外导致内部资源严重分散," 我们做了差异化运营,美丽说做白领群体,蘑菇街做年轻学生群体。但实际上用户画像极其相似,最后弹药分散、团队内耗严重。"
范懿铭坦言,当时没有快速止损的决心。" 市场用户心智都砸进去了,合同也没结束,非常烧钱,很舍不得直接停掉,这就是沉没成本。" 最终,蘑菇街因为迟疑而错过了 2017 到 2019 年电商行业高速增长的黄金窗口。
资本环境的收紧更让问题加剧,此后蘑菇街也曾短暂尝试过低价模式,但很快发现这种模式与公司团队基因完全不匹配。" 团队感到非常不适合,和我们的基因、价值观都不匹配。" 范懿铭回忆。
随着行业进入电商直播时代,李佳琦、薇娅、辛巴等大主播抢走了所有目光,蘑菇街逐渐失去了在舞台上的位置。2025 年的今天,外界质疑声仍不绝于耳。但现实情况是,蘑菇街并未离席。
" 我们没有消失,只是换了一种更适合我们的方式生存下来。" 范懿铭说。现在的蘑菇街开始做平台业务以外的探索,一方面在积极拥抱 AI 和全球化,成立了 WeShop 唯象这个从内部孵化而来的创业团队。
截至 2024 年 9 月,WeShop 全球注册用户近百万,过半来自海外。依托蘑菇街深厚的时尚运营积淀,WeShop 将 AI 技术深度嵌入用户洞察和时尚消费场景,成为时尚领域精准匹配用户需求的 " 隐形冠军 "。
另一方面,范懿铭正带领团队在稳住平台业务基本盘的同时,去小红书探索依靠自身审美与时尚基因的 MCN 新业务。
谈起与小红书的差异,范懿铭指出,蘑菇街以前叫社区电商,但本质上是电商。
" 只是我们电商是用内容、用直播、用体验的形式给用户创造购物体验,我们从来没有脱离购物场景。但小红书是更纯的社区。" 范懿铭解释称,购物在小红书里属于附带需求,社区的互动和分享是主需求。
如今,无论是成为服务全球商家的 AIGC 工具,还是成为小红书平台的服务商,蘑菇街都在进行更接地气的新业务探索。
过去数年频繁摇摆的代价,让蘑菇街在今日的竞争中愈发清醒。" 我们过去确实错过了很多风口,也踩了很多坑。" 范懿铭说," 但好在现在我们清楚了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放弃抖快,只做小红书 MCN
在经历了多年的不断试错、资本的追捧和冷静之后,蘑菇街正走在一条更务实的新路。范懿铭的办公室里至今还摆放着多个版本的蘑菇街封面,其中不乏如今正当红的流量明星。
回忆起一年多前 MCN 新业务押注小红书的决定,范懿铭语气依旧笃定:" 小红书是我们最擅长、也是最适合我们的机会。"
但做出这个决定并不轻松。2024 年初,范懿铭接任蘑菇街 CEO 近一年,平台业务日趋平稳,他和团队都渴望探索出一个 " 能好好挣钱 " 的新业务。他们迅速尝试了抖音、快手甚至视频号等电商平台,均未感觉 " 对 "。
" 我们团队擅长的是审美、时尚内容,擅长非标的服饰、美妆这些品类。但这些优势,在抖音、快手生态中无法发挥,因为那里的核心竞争永远是低价标品。" 范懿铭坦言。
2024 年 Q3 结束后,范懿铭下定决心,MCN 新业务全面押注小红书。" 这一次,团队反而没有任何犹豫,大家很快达成共识。" 范懿铭说," 过去我们尝试太多平台,每次都想着‘都试试’,结果弹药分散,什么机会都没抓住。这次我们彻底不一样了,我们明确了,MCN 业务只做小红书。"
小红书春夏首饰选品会,受访者供图
市场逻辑同样清晰。
范懿铭分析称:"1000 亿交易规模对应 1.2 亿日活,这个比例意味着小红书的渗透率远未饱和,市场规模至少还有翻倍甚至更多空间。小红书的商业化进程并不慢,社区与电商之间的界限已经逐渐模糊,电商渗透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他看来,抖音的兴趣电商闭环逻辑已经成熟且自洽,但小红书不同,后者对内容电商心智的构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恰恰意味着蘑菇街还有很大的机会空间。
" 我们知道,MCN 业务不 All in 根本做不起来。" 面对记者对押注单一平台风险质疑,范懿铭毫不掩饰自己的坚定," 我们是创业,尤其是新业务,我们根本不用考虑押注一个平台的风险。你都还没做起来,去想这些有什么意义?"
MCN 新业务的商业逻辑也十分鲜明——围绕主播选品,而非围绕商品。" 做非标品电商,人比货更重要。如果只围绕货招商,最终会陷入商品同质化竞争,谁也跑不出来。" 范懿铭表示。
新业务搭建一年多以来,截至 2025 年 6 月,蘑菇街 MCN 已跻身小红书 MCN 赛道前三。" 去年目标是前十,今年我们直接定了第一,保底前三,因为只有头部玩家才有规模和利润。" 范懿铭表示。
在范懿铭眼中,蘑菇街与小红书天然契合。" 我们团队拥有审美基因和时尚基因,我们比较擅长非标的服饰和美妆类目。抖音快手基本上都是低价标品逻辑,这个逻辑我们是不擅长的,我们团队的基因也决定了,小红书是我们最适合的。"
曾经野心勃勃、总想与巨头一搏的蘑菇街,如今只专注于做自己擅长的事,放弃了 " 什么都想要 ",专心成为精准赛道上的头部玩家。
不下牌桌,深耕细分赛道
明确了押注小红书之后,范懿铭对蘑菇街 MCN 新业务未来的轮廓逐渐清晰。
这家企业在互联网行业显得颇为特殊:员工可以带宠物上班,上下班不用打卡,公司内部大家都亲切地称范懿铭为 " 饭团 "。用范懿铭的话来说,蘑菇街并不是一家典型的互联网公司," 我们不希望成为一家很卷的公司,而是希望在高速变化的行业中,依旧能保持‘人味’。"
正因如此,范懿铭谈及过去这些年蘑菇街做得最正确的事时,答案也与外界预想的不同:" 在任何行业,企业经历起伏再正常不过。我们做对的,就是无论上行还是下行,始终都保住了凝聚团队的企业文化。只要团队还在,迟早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回想过往,他表示曾见过太多职业经理人加入企业,只是奔着高薪、融资或期权而来," 但这些人只适合企业最风光的时候,困难来临时通常都会离开。" 而蘑菇街最难得的地方,恰恰是公司核心的几位合伙人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团结与默契。" 我们几个合伙人一直没有散过,这在企业里是非常难得的。" 范懿铭坦言。
正是这种深厚的团队凝聚力,赋予了范懿铭一个坚定的信念—— " 打死不下牌桌 "。
" 创业十几年,我看到过太多平台型企业的兴衰起落,比如团购的百团大战,最终活下来的就寥寥几个。" 范懿铭说," 中国的创业公司都想做平台,但长期来看平台生意容易被垄断。我们承认,规模上我们不如头部平台,但我们还在坚持,就是要在牌桌上等到再起来的机会。"
谈到自己接任 CEO 两年多以来的表现,范懿铭沉吟片刻,直言 " 只能给自己打 60 分 "。" 这不是谦虚,是从结果来评价的。公司业务考核从规模转向利润,我接手后虽然亏损一直在收窄,但到今天还没实现盈利。无论环境多么艰难,评价自己还是要看最终的结果。" 他坦承,利润指标上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蘑菇街总部,受访者供图
但比起眼前的指标,他更关注的是未来蘑菇街能否跑得稳、跑得远。" 现在我们小红书 MCN 做得不错,我们的 AIGC 产品 WeShop 也在平稳发展,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更多可能的业务方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一直在观察行业变化,新业务的布局还在探索阶段,做出成绩再讲也不迟。"
范懿铭清晰地看到,未来电商竞争格局将彻底进入精细化和精准化的时代。" 过去十年,平台百花齐放,所有企业都在抢风口、抢规模。但接下来,市场将会变得非常细分,每个玩家都会深耕自己最擅长的赛道,而不是盲目扩张。"
面对更精细化的市场竞争,范懿铭表示蘑菇街必须在供应链、主播运营、选品精细度等方面全面升级。" 小红书现在的市场规模大概 1000 亿,但随着市场继续扩大到 2000 亿甚至更多,我们的能力也必须匹配这种增长速度。" 他进一步解释," 用户看主播直播换衣服、讲搭配,这种逛街式的体验本质就是内容消费,这种非标体验永远比同质化的价格战更有吸引力,这正是我们新业务坚定布局小红书 MCN 的原因。"
范懿铭强调,精细化时代蘑菇街的发力重点非常明确。一方面,持续强化主播管理和选品精细度,另一方面则深度整合供应链资源。" 蘑菇街平台业务能够跟蘑菇街 MCN 新业务相互促进,有了小红书渠道的加持,公司更容易吸引高品质供应商;平台业务也能为 MCN 业务背书和托底,形成良性循环。"
采访接近尾声,范懿铭的语气变得更加平静而坚定:" 只要这些人还在,我们绝不会下牌桌,蘑菇街的故事远没有结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