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与《纽约时报》之间的版权诉讼近期迎来新进展。
当地时间 6 月 5 日,OpenAI 发表声明称,正在对《纽约时报》要求无限期保留 ChatGPT 输出日志数据的诉讼请求提起上诉。
OpenAI 认为其 " 毫无正当理由 ",还将带来巨大运营负担。OpenAI 首席执行官山姆 · 奥尔特曼(Sam Altman)称,《纽约时报》的要求是不恰当的,并开创了一个糟糕的先例。他强调," 我们将抵制任何损害用户隐私的要求,这是我们的核心原则。"
人工智能专家西蒙 · 威利森(Simon Willison)认为,数据保留令对 OpenAI 构成 " 巨大的竞争劣势 ",尤其是API 业务。付费使用 API 的客户可能会选择其他不会强制保留用户聊天内容的服务商。
据彭博社报道,OpenAI 2025 年营收预计为 127 亿美元。按照人工智能调研机构 FutureSearch 此前的报告,API 调用占 OpenAI 收入的 15% 左右。照此计算,API 业务板块今年的收入将超过 19 亿美元。
此外,安杰世泽律师事务所数据合规业务合伙人杨洪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下文简称 " 每经记者 ")采访时表示,强制保存用户聊天记录可能会使 OpenAI 陷入跨国法律冲突。例如,根据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理论上,若 OpenAI 违规,其面临的潜在罚款或高达数亿美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VCG41N1309760279
OpenAI" 硬刚 " 数据保留令,奥尔特曼:" 开创了糟糕的先例 "
当地时间 6 月 5 日,OpenAI 发表声明称,正在对《纽约时报》要求无限期保留 ChatGPT 输出日志数据的诉讼请求提起上诉。OpenAI 认为该诉求与其对用户做出的隐私保护承诺相悖。
就在上月,美国一法院裁定 OpenAI 必须无限期保留并隔离所有 ChatGPT 的输出日志数据。
原告《纽约时报》认为,OpenAI 可能会删除部分聊天内容,而这些内容本可以在版权诉讼中作为 " 罪证 ",例如,用户通过 ChatGPT 绕过付费墙、总结《纽约时报》原创文章的聊天记录等。
图片来源:数据保留令
据了解,受美国法院最新裁定影响的 OpenAI 用户包括 ChatGPT 免费版、Plus、Pro 和 Team 用户,以及未使用 " 零数据保留(ZDR)" 协议的 API 客户。而 ChatGPT 企业版、教育版以及使用 ZDR 端点的 API 客户不受影响。
对于这批受影响的用户,根据 OpenAI 过去的数据保留政策,用户已删除或未保存的对话将在 30 天内从 OpenAI 的系统中删除,除非因法律原因需要保留。而现在,这些本应在 30 天内就 " 消失 " 的聊天内容,将被无限期保留。
不过,该项数据保存命令遭到了 OpenAI 的强烈反对。
OpenAI 指出,这一要求严重威胁全球数亿用户隐私,损害 OpenAI 与用户的信任关系,给其带来巨大运营负担,还可能导致其违反客户合同及全球隐私法规。
OpenAI 指出,这一要求严重威胁全球数亿用户隐私,损害 OpenAI 与用户的信任关系,给其带来巨大运营负担,还可能导致其违反客户合同及全球隐私法规
OpenAI 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篇长文,称《纽约时报》的诉讼是 " 毫无根据的 ",并详细阐述了其隐私保护方法。
图片来源:OpenAI 官网
OpenAI 补充称,这些数据不会公开,仅极少数法律和安全人员可访问,且不会自动与《纽约时报》或其他方共享。
OpenAI 首席执行官山姆 · 奥尔特曼(Sam Altman)公开批评了这项判决,称《纽约时报》的要求是不恰当的,并开创了一个糟糕的先例。他强调," 我们将抵制任何损害用户隐私的要求,这是我们的核心原则。"
图片来源:X
OpenAI 首席运营官布拉德・莱特卡普(Brad Lightcap)也称,《纽约时报》的要求是 " 宽泛且不必要的 "。他指出,这一裁定存在 " 越权 " 情形," 放弃了长期存在的隐私规范,削弱了隐私保护 "。
《纽约时报》将这项裁定视为一项重大胜利,认为这将有助于获取 OpenAI 侵权的关键证据。
早在 2023 年底,《纽约时报》就以侵犯版权为由,向 OpenAI 和微软提起了诉讼。起诉书指出,OpenAI 的 ChatGPT 和微软的 Copilot 在未经许可且未付费的情况下非法复制和使用其数百万篇原创文章,并呈现给提问的用户,甚至被当作可靠信源。
当时,《纽约时报》还要求 OpenAI 和微软销毁使用其版权材料的训练模型和数据。《纽约时报》表示,如果新闻机构无法保护其独立报道,原创报道就会越来越少,届时计算机和 AI 也无法填补这一空白。
OpenAI 超 19 亿美元业务恐遭重创,还可能面临跨国法律纠纷
随着美国法院的裁定公布,用户对数据安全的担忧日益加剧。
人工智能专家西蒙 · 威利森(Simon Willison)认为,数据保留令对 OpenAI 构成 " 巨大的竞争劣势 ",尤其是API 业务。付费使用 API 的客户可能会选择其他不会强制保留用户聊天内容的服务商。
安杰世泽律师事务所数据合规业务合伙人杨洪泉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指出,从长远视角来看,用户对 AI 平台的信任构建于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之上。" 通常情况下,平台会向用户说明其所拥有的权利,以及用户数据的处理和保存方式,用户也有权要求平台删除其个人数据。若用户点击删除按钮,相关对话记录理应被永久删除。"
但他强调,当前法院命令打破了这一信任逻辑。" 现在依照法院命令,这些对话将被无限期保存,这使得平台难以兑现此前对用户做出的承诺。"
不仅如此,OpenAI 还将面临巨大的技术挑战,数据泄露风险也会呈指数型增长,甚至还可能陷入跨国法律冲突。
杨洪泉还表示,"AI 平台拥有海量用户,每日产生的对话数据量极为庞大,长期存储这些信息需要搭建大规模存储基础设施及备份方案。" 他指出,数据保留时间越长、规模越大,数据泄露风险也会呈指数级增长," 一旦黑客针对这些敏感聊天日志发动攻击,成功入侵可能导致用户数据大规模泄露。"
此外,强制保存用户聊天记录可能会导致跨国法律冲突。长期以来,美国的司法证据制度一直存在着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数据保护法律制度相互冲突的情况。
杨洪泉强调," 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CCPA)等数据保护法律均明确,用户有权要求企业在完成信息处理目的后删除数据,或应用户请求删除数据,但美国法院的命令可能导致 AI 平台无法响应这类删除请求。"
而违反这些规定可能会让 OpenAI 面临高额的处罚。
例如,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规定,欧盟监管机构最高可以对违规企业处以高达全球年营业额 4% 或 2000 万欧元的罚款,选择二者中较高的数值判罚。
按照 OpenAI 今年 127 亿美元的预估收入计算,潜在的罚款金额可能高达 5 亿美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