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企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数据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传统汽车巨头在电动化转型浪潮中的分化轨迹。
2025 年 6 月,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数据陆续出炉,日系品牌阵营呈现前所未有的剧烈分化——本田、日产在中国市场持续深陷下滑泥潭,而丰田却逆势增长,成为黯淡大环境中唯一的亮色。
当合资品牌整体市场份额被自主品牌挤压时,日系三巨头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有人固守燃油车阵地,有人以价格战突围,有人则押注电动化转型。这场分道扬镳的背后,是传统汽车工业向智能电动时代跃迁的阵痛与抉择。
这种 " 冰火两重天 " 的景象,标志着日系三强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战略路径与命运,正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
销量分野,冰火两重天
6 月 9 日,本田中国发布的销量报告犹如一盆冷水:2025 年 5 月终端销量仅 55,108 辆,同比下滑 16.76%;1-5 月累计销量 256,684 辆,同比跌幅达 26.01%。
曾经引以为傲的 " 双车战略 " 风光不再,5 月仅有 CR-V 和雅阁两款车型销量勉强过万,昔日热销车型阵容大面积萎缩,竞争力显著削弱。纯电领域,东风本田 S7 与广汽本田 P7 这对姊妹车型市场反响惨淡,未能打开局面。
同一天,日产中国的成绩单同样黯淡:5 月销量 57,998 辆(含英菲尼迪),同比下滑 9.7%;1-5 月累计销量 225,560 辆,同比下降 21.3%。尽管新推出的纯电 SUV 日产 N7 凭借激进的定价策略(起售价 11.99 万元)取得一定销量,但整体颓势难以掩盖,其传统燃油主力如轩逸等车型已不得不依靠大幅降价苦苦支撑。
与本田、日产的惨淡截然相反,丰田在华两大合资公司表现亮眼,成为日系阵营中 " 唯一的光 "。
图片来源:丰田
一汽丰田 5 月销量达 68,127 辆,同比增 24%。其产品结构优化成效显著:电动化车型(含混动)销量占比高达 48%,达 32,868 辆;基于 TNGA-K 平台及以上的高端车型销量占比 61%,达 41,616 辆。RAV4 荣放、卡罗拉锐放月销破万,亚洲龙、卡罗拉、格瑞维亚、皇冠陆放等主力车型全面上涨。
广汽丰田 5 月销量 64541 辆,同比增长 5.6%;1-5 月累计销量 273,600 辆,同比增长 2.88%。其纯电 SUV 铂智 3X 表现尤为抢眼,5 月产量 5,000 辆,交付 4,300 辆。
整体来看,面临激烈的价格战,日系份额持续萎缩。
乘联会数据显示:5 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同比下降 5%,其中日系品牌零售份额仅为 12.6%,同比再降 2.2 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强势崛起,正不断挤压合资品牌的市场空间。
战略分野,转型生死战
日系品牌赖以成名的 " 耐操省油、驾驶平顺、用车成本低 " 等核心优势,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的冲击下逐渐褪色。
随着自主品牌在电池技术、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以更快的迭代速度和更具吸引力的用户体验赢得消费者青睐,日系三强普遍面临 " 新能源渗透率不足、智能化响应滞后 " 的困境,转型步伐的差异成为当前市场分化的关键推手。
面对这一挑战,三家车企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应对策略。本田试图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领域双线作战,但效果并不理想。在燃油车市场,曾经的主力车型如今仅剩 CR-V 和雅阁苦苦支撑,其他车型销量普遍低迷。在新能源领域,尽管本田推出了 S7、P7 等纯电车型,但由于定价、设计、智能化水平等因素,市场反响冷淡,未能有效打开局面。
日产则选择了更为激进的低价策略,试图通过 " 以价换量 " 来维持市场份额。其推出的 N7 车型起售价仅为 11.99 万元,显著低于以往合资新能源车型的定价水平。这一策略短期内确实带来了一定的销量增长,但长期来看,却可能损害品牌溢价能力和盈利能力。
更为严峻的是,日产还宣布了全球裁员和工厂关闭计划,预计到 2027 财年将全球裁员 2 万人,并将工厂数量从 17 家缩减至 10 家,显示出其面临的巨大经营压力。
图片来源:东风日产
相比之下,丰田的策略则显得更为稳健和务实。丰田并未放弃燃油车市场,而是持续更新传统主力车型,如凯美瑞、汉兰达等,并通过推出 " 三大终身质保权益 " 等政策增强产品吸引力。
同时,丰田也积极推进电动化转型,基于 e-TNGA 架构快速推出 bZ5 等全新纯电车型。其中,铂智 3X 车型的成功上市和热销,证明了丰田纯电产品开始获得市场认可。
不过,丰田销量的增长仍与降价息息相关。近期,丰田通过大幅降价策略提升在主流 SUV 市场的竞争力,如广汽丰田对锋兰达和威兰达实施了数万元的官降,有效刺激了销量增长。
日系三强在电动化转型中的不同策略,反映了它们对市场趋势和自身实力的不同判断。
本田的双线作战策略显得有些犹豫不决,既想保住燃油车市场的份额,又想在新能源领域有所突破,但结果却可能两头不讨好。日产的低价策略虽然短期内见效,但长期来看却可能陷入恶性循环。而丰田则选择了更为稳健的转型路径,既保持了燃油车市场的竞争力,又积极推进电动化转型,展现了其强大的战略定力和执行能力。未来,日系三强在华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它们的转型策略也将继续接受市场的检验。
结语:
日系三巨头的分化,本质上是汽车产业百年变局的缩影。本田若不能在纯电动平台研发上加速,恐将沦为二线品牌;日产的低价策略或能换取短期生存空间,但长期需解决盈利模式问题;丰田的 " 高端化 + 电动化 " 路线虽已初见成效,但仍需应对自主品牌在 20 万元以下市场的猛烈进攻。
这场变革没有标准答案,但对于日系车企而言,分道扬镳或许是必然选择——有人坚守燃油车最后的堡垒,有人以价格战换取喘息之机,有人则全力押注电动化未来。无论选择哪条道路,能否在智能化、用户体验、生态构建等维度建立新优势,才是决定生死的关键。在汽车产业的重构期,没有永恒的赢家,只有时代的追随者与引领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