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3 日消息,笔者从港交所官网获悉,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云知声 ")已通过港交所聆讯并于 6 月 12 日晚披露通过聆讯后的资料集,中金公司和海通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在此之前,云知声已经完成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 " 全流通 " 备案通知书。
这意味着,云知声即将成为今年 " 港股 AGI 第一股 "。
云知声创始人、CEO 黄伟曾表示,做大模型本身就很难,从山海大模型的定位来看,未来云知声要做世界领先的大模型更是充满挑战。"AI 是我一辈子的事业,我认为‘捷径’才是这个世界上最难走的路,企业发展要敢于去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云知声创始人、CEO 黄伟
据悉,云知声成立于 2012 年,是一家为企业和用户提供智能语音技术和综合解决方案的 AI 企业,使命是通过通用人工智能(AGI)创建互联直觉的世界,主要业务聚焦智能语音赛道。公司创始人、CEO 黄伟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曾任职于摩托罗拉中国研究中心、盛大网络旗下的创新院等。
2012 年,黄伟和梁家恩、康恒等人联合创立云知声。
2013 年,云知声推出第一代具有感知及认知能力的全栈 AI 系统;2017 年云知声推出首个基于 BERT 的大语言模型 UniCore,作为中心技术平台云知大脑的初始核心算法模型,为垂直行业客户提供一系列 AI 解决方案;2018 年推出边缘交互式 AI 芯片 UniOne 系列;2023 年公司发布自研 600 亿参数规模的山海大模型。
算力层面,云知声拥有超过 184 PFLOPS 的 Atlas AI 智算集群,以及超过 10PB 的存储容量,为技术研发提供算力支持。同时,云知声提供约 1300 万颗消费级 AI 芯片,并通过 NPU IP 授权将车用芯片商业化及投入使用。
目前,云知声主要为生活、医疗等领域场景提供 AI 解决方案,客户包括中国前三大保险集团等。此外,公司通过 MaaS 向开发者和企业按需要提供 AI 大语言模型能力,主要产品包括基于公有云的 AI 能力 API,以及定制专有 AI 技术服务平台及 AI 模型嵌入式芯片和物联网 IoT 硬件模组等。
公开信息显示,上市前,云知声共完成 11 轮融资,总额超过 3.4 亿美元,有 30 余家机构入局,包括启明创投、挚信资本、中网投、 京东尚科、高通、中金等机构。据公开信息显示,云知声公司估值达百亿左右。
招股书显示,IPO 前,黄伟通过云思尚义控制 24.0815% 股权,通过云创互动控制 3.8032% 股权;梁家恩持股为 3.779%,康恒持股为 2.2674%。同时,黄伟、梁家恩及康恒根据彼等之间的一致行动安排合共于云知声已发行股本总额中拥有约 33.93% 权益。
据 Frost & 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 2024 年收入计,云知声是 2024 年中国第四大 AI 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为 0.6%。其中,在国内生活 AI 解决方案市场中,云知声排名第三;而在医疗 AI 服务及解决方案中,公司排名第四。
和大多数 AI 公司一样,云知声仍处于亏损状态。招股书显示,2022 年、2023 年和 2024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6.01 亿元、7.27 亿元、9.39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 25%;净亏损分别为 3.75 亿元、3.76 亿元和 4.54 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是 1.83 亿元、1.37 亿元、1.68 亿元。
云知声在招股书中表示,根据公司业务运营及未来扩张情况,密切监控现金状况是否充足。公司于 2023 年完成 D3 轮融资,筹集超过人民币 7 亿元,考虑到我们可用的财务资源,董事会认为公司拥有充足的营运资金以满足至少未来 12 个月内的需求。
该公司预计,2025 年 12 月 31 日之后,公司未来出现净亏损主要由于研发活动的持续投资增加、有条件义务赎回在早前轮次融资中发行的股本证券而产生的赎回负债利息的融资成本。" 我们亦预计,2025 年将出现经营现金流出净额,主要是由于预期税前亏损。"
具体业务层面,生活板块是云知声的营收大头。招股书显示,2022 年 -2024 年,云知声生活版块分别贡献 81%、79.6% 和 78.8% 的营收;而项目数从 2023 年的 913 个,到 2024 年减少到 711 个;客户总数量从 389 个涨到 411 个,但主要客户数量从 78 个下降到 71 个。
按客户类型划分,2022 年和 2023 年,终端用户贡献营收占比分别为 52.7%、53.6%;2024 年,来自系统集成商 / 代理人的营收超过 50%,达到 55.1%。对于两种不同合作形式营收出现的波动,云知声在招股书中称," 直接与我们交易或通过系统集成商进行交易的选择由我们的终端用户作出,而该偏好在各行各业中可能有所不同。"
对于 AI 公司来说,大量研发投入必不可少。招股书显示,2022 年 -2024 年,云知声研发支出分别为 2.87 亿元、2.86 亿元、3.70 亿元,去年同比增长 29.3%。云知声称,这主要由于第三方服务费增加,用于开发适用于新场景的应用软件及升级现有产品以及数据处理服务,属于非核心研发活动;以及云计算服务需求增加导致服务器成本及基于云服务费有所上升。
此外,2024 年,云知声融资成本达 2.71 亿元,同比增长 27.3%,主要由于授予投资者的优先权有关的赎回负债的利息开支增加所致。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云知声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 1.56 亿元。
从 2020 年 11 月,云知声向上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刺科创板 "AI 语音第一股 ";再到 2023 年,云知声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主板上市招股说明书,冲刺港股 IPO。如今,经历五年的 IPO 冲刺,云知声终于将敲开港交所大门。
黄伟曾向笔者坦言,大模型的出现不是偶然,是必然,云知声的过去十年,就是为山海而生。他指出,其实在中国的(科技)创新往往是这样。创新有可能会成功,有可能会失败。但我觉得,一个相对比较成功的创新,需要寻找适当的时间点,而且能相对准确地看到市场需求,再不断从一个样本成功到规模化复制、延伸、扩展成面。未来,中国的 AI 技术将会越来越重要。
招股书显示,本次 IPO 募集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投资 Atlas AI 基础设施等提升研发能力,投资新兴业务机会,提升产品在垂直行业和场景中的应用和渗透率,国际化扩张及战略合作,以及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等。(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林志佳,编辑|盖虹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