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局哥
餐观局出品
01
大家最近想 " 抢 " 点啥没?是银行金库?还是运钞车?
我决定还是去 " 抢 " 和府捞面 ... ...
别误会,我说的是泡泡玛特那个祖宗十八代难求的 Labubu 盲盒!
和府捞面有现货。
先说说这玩意儿现在火到什么程度?
线上开售 30 秒售罄,二手市场溢价 50 倍,闲鱼上 " 隐藏款 " 标价比黄金还贵。
线下抢购现场堪比《饥饿游戏》海选现场,除了大打出手,有人自带折叠凳干粮驻扎,更有人雇大爷大妈当 " 代排工具人 "。
而抢购主力军,表面是 Z 世代潮玩爱好者,实则是三类人:信仰充值的 Z 世代、赌徒心态的投机客、以及职业化黄牛军团。
前者只为情绪价值,中者幻想 " 一盒暴富 ",后者则把盲盒炒成 " 二次元比特币 "。
毕竟这年头,炒房凉了,炒股绿了,炒鞋崩了,只剩潮玩还能让黄牛们闻到人民币的焦香。
上海静安凌晨三点的泡泡玛特门店前,排队的不是等待早八的打工人,而是裹着睡袋、眼神炯炯的黄牛党。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泡泡玛特新发售的 Labubu 盲盒。
但,依然,抢不到,抢不到,抢不到!
全是 labubu 惹的祸。
在一片抢不到的哀嚎声中,和府捞面突然杀出,高调宣布,"Labubu 抢不到?来我这,白送!"
这波操作简直是泥石流中的一股清流。
你们不是在抢 Labubu 吗?抢不到?难受?憋屈?
来我这碰个面,直接送你!
简单,粗暴,但有效。
毕竟,饥饿营销的尽头,不就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的惊喜吗?
你还别说和府捞面是 " 碰瓷流量 ",其他品牌想碰,也得有 labubu 才行!
02
和府捞面这一手,妙就妙在一碗面劫了 Labubu 的 " 流量镖 "。
消费者抢 Labubu 抢到怀疑人生?
我直接给你个台阶下!
饥饿营销的本质是稀缺感带来的心理焦虑,而解决焦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制造另一个可实现的稀缺出口。
和府的一碗面,吃的不是味道,是 " 老子终于不用当冤大头 " 的扬眉吐气!
" 局哥 " 给和府捞面这波 " 劫富济贫 " 点赞,劫的是 Labubu 的滔天流量,济的是自己嗷嗷待哺的品牌曝光。
据路边社消息(以及我掐指一算),未来几天,和府门店排队长度足以让隔壁奶茶店老板嫉妒到质壁分离,线上话题热度飙升 300%。
这波流量红利,吃得那叫一个满嘴流油。
最近几年,餐饮品牌蹭流量、搞联名比吃饭还勤快,但翻车案例也能堆成山。
某网红奶茶联名某二次元 IP,结果粉丝嫌包装丑到原地爆炸。
某快餐巨头搭上经典动画,却被吐槽口味像 " 童年回忆被按在地上摩擦 "。
流量没蹭着,还联个寂寞。倒是给网友提供了大量吐槽素材。
这方面,不得不说说餐饮界玩流量的祖师爷瑞幸。
想当年,瑞幸把 " 国酒茅子 " 倒进打工人的咖啡杯,瞄准年轻人 " 喝不起茅台但装得起 X" 的虚荣心,制造出 " 三十块喝出三千的逼格 ",精准踩中了情绪刚需,堪称核弹级营销。
单品日销一个亿!把 " 反差萌 " 玩到了极致。茅台的逼格没掉,瑞幸的逼格坐火箭上升。双赢赢麻了!
03
和府捞面这一波完美操作,肯定让不少餐饮老板 DNA 骚动了起来,立刻吩咐市场同学 " 快!找个 IP 贴 logo!
老板们且慢,请三思一下,一旦流量洪水来了,你修的水坝能完美蓄洪,还是瞬间被冲垮?
毕竟玩流量这事本质就是一场流豪赌。玩得好,像瑞幸、和府这样,直接化身流量磁铁,业绩原地起飞;玩砸了,要么赔钱赚吆喝,要么沦为全网笑柄,给段子手们贡献一年份的素材。
倒不如先想想你的顾客到底在焦虑什么?在渴望什么?你手里的那碗面、那盘菜,能不能成为他们情绪的出口?
与其在流量狂潮里扑腾,不如想想:你那碗面,到底凭什么让人念念不忘?
毕竟,真正的营销,是把筷子递给消费者,让他们心甘情愿从你的碗里捞出月亮。
而和府捞面敢这么干,是因为门店大多开在写字楼商圈,目标客群就是爱追新的年轻白领,与 Labubu 粉丝高度重合。
一碗面既筛出真实用户,又完成线下引流。
所以说,和府捞面这波操作,给餐饮圈上了一堂 " 流量碰瓷 " 公开课:" 别总想着抢 IP 的皇冠,要会捡 IP 的碎钻。"
Labubu 再火,能进厨房的才是好 IP;联名再炫,能就着面条下咽的才是好营销。
下次再眼红热点时,建议老板们先嗦碗面冷静下,毕竟饥饿营销的尽头,总得有张餐桌接住饿晕的韭菜。
朋友们,放下手机,深呼吸—— Labubu 不会跑,和府的面也还在锅里。
* 转发或引用须表明来源于餐观局,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