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展 06-13
情感绑架、人身攻击、盲目从众…… 如何破解“不讲武德”三件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妈妈,为什么周末还要上钢琴班?"

" 因为别人家孩子都在上啊,你看隔壁家哥哥钢琴都十级了!"

" 可是我根本不喜欢弹钢琴!"

"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妈妈每天加班这么累还不都是为了你!你这样对得起我吗?"

……

这样的对话,各位家长朋友是不是似曾相识呢?短短几句话里,其实已经出现了三种非常典型的逻辑谬误:

1. " 别人家孩子都在上!"

将讨论核心从 " 孩子是否需要上钢琴班 ",偷换为 " 别人家孩子都在上 ",完全忽视了孩子是否喜欢钢琴,或者有钢琴天赋,犯了诉诸大众谬误。

诉诸大众谬误:认为大多数人认可的观点或行为就是对的,不经过事实和逻辑验证。

2.   " 你这孩子怎么不懂事?"

不直面孩子的心声,而是用贬低孩子、给孩子贴 " 不懂事 " 的标签的方式,回避 " 是否应该上钢琴班 " 的问题。

诉诸人身谬误:通过贬低对方人格、身份、处境等,回避问题本身。

3.   " 妈妈每天加班这么累还不都是为了你!你这样对得起我吗?"  

将 " 是否上钢琴班 " 与 " 妈妈的付出 " 强行关联,让孩子因为愧疚而放弃争辩。家长的付出固然值得感恩,但这与孩子是否有必要上钢琴班没有逻辑关系。

诉诸情感谬误:用情感代替事实和逻辑论证,迫使别人接受某个观点或行为。

这种故意回避事实与逻辑,只靠情感、群体等外在因素施压的做法,不但使得亲子之间难以有效沟通,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

大家看看各种网络热点事件评论区就知道,这种不讲道理的逻辑谬误层出不穷。而一旦我们一时上头,接受了这种观点输出方式,就很难再进入有内容、有质量的讨论了。理性精神更是无从谈起。

所以,这一节思辨小课,我将用 10 多分钟的时间,带孩子们识别这类逻辑谬误。家长朋友们也很有必要听一听,和孩子一起学习怎么更有逻辑地与人交流。

写在后面

这是一门为孩子开设的线上少儿思辨素养课。我将在这门课中,和孩子一层层拆解思辨的过程,破除生活中常见的逻辑谬误。

在做这门《给孩子的思辨小课》之前,我已经做了 3 季的《给孩子的财经小课》系列,带孩子从财经视角理性看待这个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很开心能收获很多孩子的认可和好评

(点击下方视频,看看小学员们怎么说)

现在,我希望通过这门全新的思辨小课,给孩子带来 AI 时代非常重要的底层价值——掌握逻辑思辨的工具箱和方法论,学会理性地思考世界和输出观点,收获更好的表达能力。

与此同时,这门课同时也是给家长的一份礼物。

我希望在这门课中,给家长朋友做一个小小的示范,如何在家庭中营造一个平等、开放和包容的沟通氛围,收获更有质量的亲子沟通。

每次课不过一杯奶茶的价钱,就能给孩子一次终身受益的思辨之旅。

现在开始,和孩子加入课程,我们一起扫除认知谬误,做有思辨力的人!

咨询课程详情,

可扫码添加助教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时代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