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黄宇昆
6 月 13 日,沪农商行(下称 " 上海农商银行 ",601825.SH)召开 2024 年度股东大会,时代周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参加,本次大会共审议通过了包括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中期分红安排、撤销监事会、执行董事选举等在内的 14 项议案。
去年以来,上海农商银行股价涨幅较为亮眼。东方财富数据显示,2024 年,上海农商银行股价涨幅达到 66.15%。截至今年 6 月 13 日,该行年内股价涨幅为 15.16%,在 A 股上市银行中排名靠前。
" 市值管理的基石在于公司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核心要义在于把公司经营做好,提升经营效益和盈利水平。" 上海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力在股东大会现场表示,市值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市值管理也绝不是股价管理,而是通过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实现的循环链,推动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
上海农商银行股东大会现场。时代周报记者摄
分红率持续提升,继续实施一年多次分红
根据上海农商银行 2024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该行以普通股总股本 96.44 亿股为基数,本次对普通股每 10 股分配现金红利 1.93 元(含税),共计 18.61 亿元(含税);加上 2024 年中期已派发现金红利 23.05 亿元(含税),2024 年度累计派现 41.66 亿元(含税),占 2024 年该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 33.91%。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上海农商银行 2024 年度高达 33.91% 的分红率,在 A 股上市银行中位居第二,仅次于招商银行的 33.99%。
上海农商银行此前公告显示,本次末期现金股息股权登记日预计为 2025 年 6 月 26 日,派息日预计为 2025 年 6 月 27 日。
此外,本次股东大会还通过了关于上海农商银行 2025 年中期分红安排的议案。后续,该行董事会将在符合利润分配的条件下制定并实施具体的 2025 年中期分红方案。
徐力在股东大会上介绍称,2024 年该行在行业内率先探索实施中期分红,并将分红率从 30.01% 提升至 33.07%,2024 年度分红率进一步提升至 33.91%,分红水平在同业名列前茅。
徐力进一步表示,今年上海农商银行将积极响应国九条和市值管理指引要求,在分红政策上明确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合意水平,以此作为分红政策制定的风向标,并将分红比例稳中有升作为分红规划的重要目标,在分红形式上将继续实施一年多次分红,不断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今年 4 月,上海农商银行披露的估值提升计划显示,该行将在保持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增强分红政策的持续性、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充分考虑资本规划、财务状况、股东意愿等情况,平衡业务持续发展与股东综合回报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分红频次和水平。
日前,上海农商银行成功入选沪深 300 指数与上证 180 指数两大资本市场核心指数的样本股,至此,该行已实现目前符合条件的可纳入主流指数的全覆盖。
" 这一成绩即彰显了我行稳健发展的战略成效,更反映了我行在深化国企改革与重视市值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成果。本次纳入补齐了我行在被动指数资金持股规模的短板,为未来市值管理注入新动力。" 徐力表示。
净息差下行压力仍存,加强负债成本管控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上海农商银行资产总额为 15399.29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521.19 亿元,增幅 3.50%,资产规模位列全国农商行第二。
上海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拟任行长汪明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基础上,该行制定了全年 500 亿元信贷增量目标,同比有所提升,增速维持在 6%~7% 稳健区间,与经济增长和实体融资需求相适配。从执行情况来看,一季度该行信贷投放量较去年明显增长。在信贷投向上,该行将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优先支持科技、绿色、普惠、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同时作为上海本土金融机构,将继续融入区域经济发展。
2024 年,商业银行净息差面临持续收窄压力。据上海农商银行 2024 年报,2024 年该行净息差为 1.50%,较上年下降 17BP。
上海农商银行表示,2024 年该行通过加强对负债成本的主动管理,及时调整存款定价策略,压降长期限、高成本存款占比,付息率较上年实现压降 14BP。为引导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促进经济增长动能修复,年内 1 年期和 5 年期以上 LPR 累计分别下调了 35BP 和 60BP,幅度明显大于上年,叠加有效信贷需求不足,新发放贷款收益率快速下行。同时,存量按揭利率下调和 LPR 重定价等因素,共同导致资产收益率快速下行。报告期内,该行资产收益率较上年下降 30BPs,净息差进一步收窄。
" 从今年来看,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然偏弱,去年 LPR 三次下调和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将在今年体现,预计今年资产收益率下行仍是大势所趋,全行业净息差下行压力仍然存在。" 汪明表示,对于农商行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在负债端发力,2025 年该行负债成本仍有较大压降空间。另外,在存款期限结构方面,该行将继续压降长期限高成本的储蓄存款占比,并加强对公定期存款期限结构管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