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册红楼,半部春秋 "。
《红楼梦》不仅是
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绝唱,
在文学长廊中
留下永恒的情感回响。
6 月 14 日,
" 红学 " 大咖张庆善在珠海开讲,
深度解析宝黛爱情的心路历程,
带观众一同走进
这场跨越时空的至情之旅。
当天,2025 年第四期珠海大讲堂开讲,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名誉所长、红楼梦学刊名誉主编张庆善,以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红楼梦》宝黛爱情的文化解读 " 为主题,带领观众 " 走进 " 大观园,深入感受书中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品味曹雪芹笔下的繁华旧梦与人生悲欢。
2025 年第四期珠海大讲堂开讲。黄俊杰 / 摄
经
典
中
的
文
化
深
意
传 / 统 / 二 / 十 / 四 / 节 / 气
讲座伊始,张庆善从《红楼梦》的文学地位谈起,阐释其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的价值。《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载体。张庆善说:" 如果不读一读《红楼梦》,不认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不到大观园里‘逛一逛’,我们肯定会有遗憾,所以要读一读《红楼梦》,对我们肯定会有帮助。"
张庆善带领观众 " 走进 "《红楼梦》的世界。朱习 / 摄
在讲座中,张庆善旁征博引,对《红楼梦》里的桥段、细节描述信手拈来,带领观众深入解读宝黛爱情经历的三个阶段及其心路历程。张庆善谈到:" 说起林黛玉,人们会想起一些词——率真、痴情、伤感,尤其对林黛玉的美丽印象深刻,对林黛玉的病态深感同情。"
张庆善带领观众 " 走进 " 进《红楼梦》的世界。黄俊杰 / 摄
张庆善将宝黛爱情分为三个阶段:
彼此相爱、彼此交心:通过 " 还泪神话 " 和 " 木石前盟 " 的设定,展现宝黛前世今生的缘分;
金玉良缘的阴影:薛宝钗的出现及其金锁象征的 " 金玉良缘 ",给宝黛爱情蒙上了一层阴影;
悲剧结局的必然:在封建礼教下,宝黛爱情注定失败,最后林黛玉怀着对贾宝玉的深情厚谊,把一生的眼泪都献给了贾宝玉。
" 所以,宝黛爱情最感人的地方在于他们是为了追求一种纯粹的爱情,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非常了不起的。" 张庆善说。
谈到一直以来薛宝钗是否破坏了宝黛爱情的争议,张庆善则认为,薛宝钗的形象复杂而丰满,她并非刻意争夺贾宝玉,他们的婚姻是封建礼教的产物。张庆善还举例 " 元妃赐礼 "" 宝玉挨打 " 等情节,说明薛宝钗对贾宝玉并无强烈的情感,甚至回避宝黛关系。
张庆善谈到:" 宝黛悲剧的根源在于封建社会的婚姻观念,而非个人恩怨。那个时代是不可能有自由、平等的爱情,因此宝黛爱情加深了《红楼梦》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不仅如此,作者通过宝黛爱情的描写,也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他希望人们应该像林黛玉和贾宝玉那样真心、痴心,因此我觉得曹雪芹不仅写出了悲剧,更写出了人们的期盼。"
互
动
中
的
红
楼
新
思
传 / 统 / 二 / 十 / 四 / 节 / 气
在文化繁荣发展的今天,人们持续探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永恒魅力。在讲座互动环节,现场观众就《红楼梦》的现代意义与张庆善展开讨论。
针对贾宝玉形象女性化的质疑,张庆善说:" 阅读《红楼梦》,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认识贾宝玉。贾宝玉是小伙子,尽管他身上有脂粉气,但他可爱率真,贾宝玉的‘脂粉气’象征纯真与爱心,是作者对人性美好的寄托。我们今天要正确地理解贾宝玉的人物形象,看到贾宝玉的宝贵品质。"
"《红楼梦》中哪位人物最契合时代精神?"" 能否实现和电影《哪吒》类似的传统文化现代表达?" 谈及经典人物的现代改编,张庆善认为:" 把伟大的文学经典转化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无可厚非,宝黛爱情的精神内核、王熙凤的复杂性格均可作为今天电影创作的源泉,但需要结合现代理念重新诠释。"
张庆善带领观众 " 走进 "《红楼梦》的世界。朱习 / 摄
现场,一位 10 岁小观众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红楼梦》为什么叫《红楼梦》?" 张庆善从书名演变、现实寓意等角度耐心解答,他说:"《红楼梦》有五个名字,分别是《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和《红楼梦》。曹雪芹最初更喜欢金陵十二钗这个名字,证据就在书中第一回,金陵十二钗不是只写十二位女性,而是以她们来展现那个时代女性的人生。还有人猜测曹雪芹创作时,在一个小范围内传阅抄录,因此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名字。我觉得《红楼梦》更有概括性,‘红楼’就是大户人家的房子,人生像一场大梦,表达出作者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期盼。"
现场座无虚席。黄俊杰 / 摄
被问及当代年轻人可以从《红楼梦》中得到哪些启示,张庆善直言:"《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一部爱情小说,也是一部生活百科全书,更是一部人生哲学大书。阅读《红楼梦》能提升审美情趣,帮助年轻人建立真善美的价值判断,书中对爱情、生活、社会的描写,提供了永恒的审美价值和认知价值。经典之所以不会过时,是因为它永远能以最生动的人物和最精彩的故事,给予不同时代读者以心灵的滋养和智慧的启迪。"
现场座无虚席。朱习 / 摄
珠海大讲堂由中共珠海市委宣传部、珠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珠海传媒集团承办,珠海市总工会协办,是珠海汇聚高端社科资源,畅通新知普及渠道,激发民众参与活力,打造标杆科普品牌的创新举措。
一场对话古今的讲座,
引领听众穿透大观园的亭台烟雨,
在文字与哲思的交织中,
重溯古典美学的精神原乡,
为观众带来新知识、新启发。
期待珠海大讲堂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