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里的多肉植物长势喜人
采访团参观鑫源现代农业休闲观光景区
游客在永登美乐幸福农场开碰碰车
当皋兰什川的百年古梨树邂逅非遗技艺,当河口古镇的青砖灰瓦碰撞桌游新玩法,当红古循环农业园的智能温室里多种南方竞相上市——兰州乡村,正以 " 生态优先、文化赋能、产业融合 " 的密码,解锁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近日,兰州文旅深度探索大采访第二期活动走进兰州三县五区的特色旅游村镇,见证农旅融合实践如何激活传统村落、孕育新兴业态、助力乡村振兴。
古梨园焕新
非遗技艺,织就生态经济双面绣
在皋兰县什川镇,万亩古梨树与黄河相依而生,形成 " 上林下田 " 的立体生态格局。这片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古梨园,不仅承载着 " 天把式 " 高空修剪、烟汁杀虫等十项省级非遗技艺,更通过 " 古法 + 科技 " 的创新管护体系焕发新生。
73 岁的果农魏至玉脚蹬蜈蚣梯打理自家的百年梨树。魏至玉说,生在黄河边,看着大梨树,什川的娃娃从小会游泳、会爬蜈蚣梯,等长大一些就要蹬蜈蚣梯干活了。他虽已 70 多岁,依然放不下天把式的活,老梨树比他们年龄大,养活了几代人,他们更要照顾好老梨树。
如今,古梨园已从单一农业景观升级为复合型文旅目的地。梨花节期间,非遗工坊内游客可体验传统掸花、制作梨膏;深秋时节,梨园民宿的露台成为观赏 " 满树金果映黄河 " 的绝佳视角。2025 年一季度,什川镇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 68%,旅游综合收入突破 1.2 亿元,真正实现 " 一棵梨树多重收益 "。
古镇新叙事
实景剧本杀,解码文化基因
兰州河口古镇位于西固区黄河北岸,是庄浪河、咸水河与黄河的交汇处,这片承载着丝绸之路文明印记的土地,始建于汉代,兴盛于明清时期,曾是黄河上游四大渡口之一,素有 " 金城西大门 " 之称。作为古代商贸枢纽,它连接西域、巴蜀、吐蕃与长安,见证了霍去病西征、文成公主入藏等历史事件,如今仍留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古民居,青砖灰瓦间,木门铜环被岁月磨得发亮,漫步窄巷便能触摸到千年历史的脉搏。
在古镇的青砖灰瓦间,一场名为《纱灯秘境》的实景非遗剧本杀正在上演。玩家手持纱灯穿梭于明清古建群,在破解 " 时空机关 " 的任务中,与非遗传承人共同修复濒危的河口纱灯技艺。这种 " 文化体验 + 角色扮演 " 的新模式,让古镇日均游客接待量较去年翻番,暑期档剧本杀专场门票提前半月售罄。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剧本杀收入反哺非遗保护,古纱灯工作坊已培养年轻匠人 37 名,复原清代纱灯纹样 23 种。
" 我们正推进沿河景观健身步道改造,要把河口打造成全省旅游集散地。" 河口村党支部书记张鹏介绍,古镇正深挖区位优势,未来将串联周边丹霞地貌与湿地资源,形成 " 黄河文化 + 自然生态 " 的旅游闭环。
智慧农业秀
南方果蔬的北方生长记
在红古区的鑫源农业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科技与传统农耕完成了一场奇妙对话,芭乐、李子、百香果、无花果、柚子、柠檬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里齐聚。最具特色的航天果蔬科普厅内,蛇瓜如绿丝带垂落,莲雾挂果似粉红灯笼,这些热带作物与太空芦竹共同构成 " 农业 + 航天 " 科普 IP。
步入 " 多肉世界 ",仿佛踏入一座多肉植物的梦幻王国。这里汇集了全球数百种珍稀多肉品种,从憨态可掬的生石花、晶莹剔透的玉露,到姿态奇特的仙人柱、色彩斑斓的法师系列,每一株都经过精心养护,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与几何美学。园区创新打造 " 多肉迷宫 "" 悬垂花瀑 " 等艺术装置,并开设多肉 DIY 工坊,游客可亲手种植迷你盆栽、设计微景观,将这份 " 萌趣 " 带回家。此外,多肉科普长廊以趣味互动形式讲述植物智慧,成为亲子家庭的自然课堂。
如今,鑫源现代农业休闲观光景区以 " 多肉世界 " 与采摘经济为双翼,构建起 " 种植 - 观光 - 体验 - 文创 " 的产业链。采摘之余,还能在田园餐厅品尝用新鲜食材烹制的农家菜,或亲手制作果酱、花茶,将田园风味封存。
兰州鑫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龙表示,未来,这里将继续深耕 " 农业 + 旅游 + 教育 " 模式,让都市人在此寻回乡愁,让田园成为连接自然与生活的诗意桥梁。
安宁兰沟村
丹霞山下的廉政杏林
位于天斧沙宫与水墨丹霞之间的安宁九合镇兰沟村,以 " 丹霞山下杏花村 " 的独特景观闯入游客视野。这里依托明代廉吏邹应龙故里的文化 IP,将 300 亩原生态杏林与廉政教育基地有机融合," 归园兰沟 " 品牌声名渐起。每年四月杏花季,丹霞地貌与粉白花海相映成趣,游客可参与 " 杏林廉语 " 书法体验,在赏花中感受廉政文化。
" 即将举办的乡村采摘节,会推出农家柴火鸡、红梅杏采摘等项目。" 兰沟村党总支书记杨锦介绍,村里正开发 " 丹霞徒步—杏林采摘—廉政课堂 " 一日游线路,2024 年春季试运营期间已接待游客 2.3 万人次。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村将杏林划分为 " 认养区 ",市民认养果树后可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查看生长状态,这种 " 云端农耕 " 模式让农产品溢价达 40%,成为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生动注脚。
多元业态
农场变身生态游乐场
永登美乐幸福农场位于永登县柳树镇牌路村,距离永登县城仅 1.5 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过去,这里主要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经营模式单一,经济效益有限。如今,320 亩的土地已蝶变为 " 春有花海、夏有绿荫、秋有果香、冬有暖棚 " 的生态休闲空间。
依托 " 亲水近山 " 的地理优势,永登美乐幸福农场规划了农业观光、民俗体验、亲子娱乐等八大功能区,年接待游客量从转型前的 2 万人次跃升至 2024 年的 7 万人次。曾经单一的农作物种植收入占比从 80% 降至 30%,而文旅体验、农产品加工、电商销售等多元业态贡献了 70% 的营收,彻底改变了农场的经济结构。
" 这里有真人 CS、卡丁车等娱乐项目吸引亲子客群,露营基地与采摘园让游客尽享田园野趣。" 农场主孙元春透露,今夏还将推出夜间观星露营和玫瑰主题灯光秀,进一步升级游客体验。" 我们希望让游客在 20 ℃的夏日凉风里,感受玫瑰之乡的浪漫与野趣。"
未来展望
打造 " 近者悦、远者来 " 的诗意栖居地
乡村旅游是兰州实现乡村振兴、筑牢生态屏障、激活文化自信的关键抓手。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司清表示:"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兰州乡村旅游已经开始从‘单一景点打卡’转向‘全域乡村生活体验’,从‘短期旅游消费’转向‘长期乡村旅居’,最终将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我们也将继续通过持续创新与系统推进,力求让兰州乡村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诗意栖居地。"
近年来,兰州市认真贯彻落实 1139 工作部署,立足 " 黄河之滨也很美 " 的城市 IP,依托独特的自然禀赋、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全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 出圈出彩 ",以乡村旅游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 " 生态优先、文化赋能、产业融合 " 的特色发展路径。目前,新兴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带动 4800 多户农户增收,促进 5.4 万人就业,帮助农民实现年增收 2.3 亿元。
下一步,兰州市将积极谋划 " 乡村旅游 + 康养 "" 乡村旅游 + 数字文旅 " 等新赛道,推动乡村旅游从 " 流量 " 向 " 留量 "、从 " 观光 " 向 " 度假 "、从 " 单一产业 " 向 " 全链条经济 " 升级。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谭安丽 文 / 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