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关注我们三易生活的朋友可能知道,智能手机市场的 " 贫富差距 " 现象,一直是我们经常会给大家强调的 " 客观事实 "。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更便宜的机型不一定就更值得购买,因为它们的性能、影像、做工等方面,都可能会比价格高的机型相距太远,以至于反而完全没什么 " 性价比 "。反之,一些看起来价格不低的手机,厂商的利润率可能远不如便宜的产品来得高,以至于形成了 " 低价机型主打盈利,高价旗舰只赚口碑 " 的奇特现象。
当然,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我们也并不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只不过有时候实在是囊中羞涩,只能硬着头皮选择明知性价比不高、价格也更低的那类机型。反正只要不打游戏、不拍照,日常只接打电话和扫码,低端机毕竟也能用不是。
但如果我们告诉大家,有些时候更便宜的机型差的还不只是性能、做工、屏幕、影像这些 " 功能属性 ",甚至就连设备本身的安全性可能也存在差距,那么大家会作何感想呢?
这绝对不是在危言耸听,一方面有关注 " 谷歌手机 " 的朋友可能就知道,就在过去的这几个月里,多款 Pixel 系列机型都先后被曝光了电池安全性问题。
比如在今年 1 月,谷歌方面通过系统 OTA,强制对所有 Pixel 4a 进行了 " 锁电 " 操作,即通过降低充电截止电压的方式,牺牲电池容量来降低电池短路、起火的概率。
接下来在 4 月份,他们宣布了一项针对 Pixel 7a 的电池维修和赔偿企划,因为有一部分这款机型被曝出了电池不正常 " 膨胀 " 的情况。
之后就在前几天,随着先后数台 Pixel 6a 出现意外起火的情况,谷歌被发现在最新的系统代码中为这款中低端机型也加入了 " 锁电 " 代码。它将会将 Pixel 6a 的最大电池容量降低一半左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冲电池老化可能带来的发热、膨胀,乃至爆燃隐患。
相信大家已经注意到,出问题的全都是谷歌旗下的中低端机型,也就是有 "a" 后缀的低价款式。这也就说明,无论这次谷歌手机集中爆发的电池安全危机,到底是出自供应链因素(原本用的电池就品质不佳)、还是手机本身的电源管理算法出了纰漏,至少还没出现在同品牌更高端的机型上。其实这就已经能够说明,谷歌对待旗下不同价位段的手机,明显有着不同的 " 品控级别 "。
当然可能有的朋友会说,这只是谷歌的情况,怎么能够证明其他品牌也是这样的呢?
首先,作为一家专业的科技和评测媒体,我们三易生活日常使用手机的 " 方式 ",足以比肩那些狂热的游戏玩家或高强度用户。而这也导致在我们使用过的几百(甚至可能上千)台手机里,确实有好些都出现了电池鼓包这样的危险情况。
但是在所有这些电池损坏了的设备里,我们几乎看不到定位 " 顶级旗舰 " 的机型。与此同时,那些更便宜、乍看之下 " 性价比 " 极高的手机,则往往会是电池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一类。
说得更具体一,在我们手头上不止一台中端或中高端定位、出厂自带 " 百瓦级快充 " 的非旗舰机型,在使用不到一年后,电池就明显鼓包或是出现无法充电的问题。但在我们手头一些被 " 用 " 得更厉害的顶级旗舰,它们在相同的使用时间后,却依然功能正常,甚至在我们刻意将其送至官方维修点进行检测后,也被告知其 " 电池相当健康、无需更换 "。
而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件事,那就是在前几年智能手机 " 超快充 " 技术迅猛发展时,所有以 " 超高功率快充 " 作为卖点的机型,往往都是由 " 子品牌 " 推出。而它们 " 母品牌 " 的顶级旗舰,几乎时至今日也都还在用着 100W 都不到、相对来说没那么 " 快 " 的充电设计。
大家觉得这是为什么?是因为高性价比、便宜的机型为了卖点,而用了 " 更先进 " 的电池、更 " 好 " 的充电硬件吗,还是因为相关厂商心知肚明当时那些并不成熟的设计注定寿命不长,所以不敢将其在代表品牌形象的真正旗舰产品上使用呢。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