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车 06-16
“科技朋友圈”护航 广汽丰田开启绝地反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合资品牌的反击虽迟但到。

曾几何时,电动化浪潮的喧嚣几乎要将 " 合资 " 二字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然而,在这个淘汰赛进入最后的决战时刻,曾被新势力的 " 闪电战 " 打得措手不及的合资企业,终于结束了漫长的蛰伏,开始反击。

作为丰田在华重要的销量支柱,广汽丰田已悄然从传统合资制造基地,蜕变为丰田中国战略转型的破冰先锋与核心试验田。而广汽丰田 2025 科技日,就如同一记裹挟着二十五年混动底蕴与全球顶级制造体系的重拳,狠狠砸向了 " 战场 " 中央。

正如此前丰田章男所说:" 我们不是要成为赢家,而是要活到最后,亲眼见证汽车产业的终局。"

从 " 全球技术导入者 " 转变为 " 中国自研先导者 "

" 未来,广丰将携手中国科技朋友圈,融汇全球标准,以大厂担当打造智电时代的全球车,让世界看见中国力量!"

当广汽丰田执行副总经理文大力在科技日上喊出这段话时,很多人从这句充满豪情壮志的口号中,品出了一丝反常。

作为深耕汽车产业二十年的合资品牌,广汽丰田的日系背景与 " 中国力量 " 的宣言形成了微妙张力,打破了传统合资品牌的话语边界。

然而,这种表述既非简单的口号错位,也非刻意迎合,而是品牌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构中,对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从过往的 " 全球技术导入者 " 转变为 " 中国自研先导者 "。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丰田全球对中国市场技术主权的实质性让渡,这种让渡体现在三个层面:研发决策权、技术路线选择、生态合作体系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日系合资品牌凭借技术壁垒构建了严格的等级秩序,丰田公司有一个很重要的制度叫作 "CE(首席工程师)制 ",CE 是车辆研发的总责任人,负责从商品企划到生产、销售等一切的内容,拥有全部的责任和权限,中国团队在其中往往只能作为 " 图纸的执行者 "。

然而,铂智 3X 上市 3 个月近 3 万辆的订单奇迹,彻底颠覆了这种认知。伴随着 RCE 现地首席工程师制度的全面落地,这款由中国首席工程师团队主导开发的纯电车型,不仅在智能驾驶领域搭载了 Momenta 基于强化学习的飞轮大模型,更在空间设计上融入 " 为家人造车 " 的本土理念,B 柱身高刻度、后排躺椅等细节创新,完全打破了丰田全球车型的标准化设计框架。

这种转变的本质,是广汽丰田在研发体系上完成了从 " 技术依附 " 到 " 生态主导 " 的跃迁。中国工程师也在这场权利的交接中,正式成为 " 蓝图的绘制者 "。

有了铂智 3X 的成功作底气,广汽丰田将在中国自研 2.0 时代全面复制和横展铂智 3X 和铂智 7 的成功经验,后续无论全球车或联合开发车型,比如下一代汉兰达和赛那,都将由中国首席工程师统筹商品企划、开发、验证评价等工作。广汽丰田将深化商品定义权,从铂智 3X 开发阶段的 " 中国需求定义 " 升维到如今的 " 中国智慧驱动 ",进一步扩大中国工程师主导权,让产品更贴近中国市场。

" 全力巩固油电同强 挑战 2030 年新能源占比达到 80%"

2025 年,中国新能源车市渗透率超越 50%,其中自主品牌斩获超七成零售份额,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主流合资品牌的新能源渗透率尚不足 5%。这一悬殊数据的背后,是合资品牌长期固守燃油车技术护城河、在新能源领域资源投入不足所导致的转型困局。

既然喊出了 " 中国力量 ",当务之急便是要摘下 " 日系保守 " 的标签。

在新能源布局上,广汽丰田首先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了两大新能源专属平台。其中,中小型车新能源平台可覆盖 5 米以内 A 至 B 级新能源车,首款车型铂智 3X 就具备 A 级定位、B 级尺寸、C 级舒适空间;中大型车高兼容性平台可覆盖总长 5.3 米以内的 C 至 D 级新能源车,支持 BEV、PHEV、REEV 等多种动力形式。据悉,首款车型铂智 7 预计于 2026 年第一季度上市

在平台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广汽丰田还立足于中国用户的真实使用场景与智能化需求,打造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以及 AI 智能数字底盘。

其中,全新电子电气架构从传统分布式 ECU 进化为以高性能中央运算单元(CCU)为核心的集中域控架构,堪称整车 " 神经网络 " 与 " 大脑 " 的一次代际升级。这种集中化设计,为高级别智能驾驶辅助和复杂智能座舱提供软硬件平台支撑,让整车功能与 OTA 常用常新。

AI 智能数字底盘则能够提早识别路况,以毫秒级速度完成 SDC 电磁减振器与双腔空气弹簧的刚度与阻尼的主动动态调整,重构操控与舒适的全新平衡。

在混动领域,广汽丰田全面深化多路径布局,首次导入增程动力并搭载在下一代汉兰达和赛那上,同步加快导入高性能插混车型,在主流消费区间率先集齐三大混动路线,这种差异化的平台策略,精准呼应了中国消费者对 " 无续航焦虑、智能出行 " 的核心诉求,尤其是增程技术在长途场景中的实用性,恰好填补了主流合资品牌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真正开启 " 大混动时代 "。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实现更强的动力、更低的油耗,广汽丰田在积极推进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全车系搭载的同时,已经开始了第 6 代智能电混双擎的研发。

这一系列的变革直指一个目标,那就是 "全力巩固油电同强,挑战 2030 年新能源占比达到 80%"。

" 只有底层重构,才能彻底新生。随着新平台、新架构、新矩阵加速落地,广汽丰田将占据技术话语权,推动科技创新从量变到质变,迎来广丰的‘奇点时刻’。"

打造 " 丰田安全标准 + 中国智能生态 " AI 生态布局

" 广丰已汇聚国内最强的科技朋友圈,一起打造最强 AI 生态圈。"

文大力所言非虚。

在燃油车时代,合资品牌凭借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的垄断地位,构建了封闭的技术体系。但在智能化下半场,三电系统与智能化体验的竞争焦点,已从硬件参数转向生态融合能力。

通过绑定华为、小米等科技巨头,广汽丰田得以快速补齐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等领域的短板。

当铂智 7 首搭鸿蒙座舱、华为 DriveONE 电机和星闪数字钥匙时,这些中国科技元素不再是简单的零部件采购,而是通过广汽丰田的系统整合能力,形成了 " 丰田安全标准 + 中国智能生态 " 的独特 AI 生态布局。

根据规划,广汽丰田 AI 智能座舱将于 2026-2027 年从 " 可靠助手 " 进化为 " 贴心管家 ",让语音助手更聪明,能听懂语气、理解语境。到 2028 年,AI 智能座舱将进化为 " 共生伙伴 ",能主动感知和关怀用户,通过语音、视觉、动作等多模态感知,主动识别用户情绪状态,从 " 听懂指令 " 走向 " 读懂人心 "。

与此同时,广汽丰田还将携手领先智能驾驶辅助科技企业共同研发基于 " 世界模型 " 的全新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不同于以往依赖老司机数据训练的传统端到端模型,新系统在算法和学习机制上将实现根本性飞跃。

2028-2030 年,广汽丰田将进一步打破座舱与智能驾驶辅助 AI 的界限,构建 " 舱驾模型共生体 ",实现车辆对道路和驾驶者的全局感知和主动响应,打造更懂用户、富有情感温度的智能出行空间。

这场布局的战略价值在于:铂智 7 无需从零开始研发智能座舱系统,直接采用鸿蒙座舱的成熟解决方案,将研发周期缩短 50% 以上;华为 DriveONE 电机作为问界 M9 同平台技术,其超融合电驱方案使铂智 7 的动力响应速度提升 30%,减少 50% 的停车冲击;小米生态的接入则实现了车载音响、后排 Pad 等设备的即插即用,这些都是基于中国用户高频需求的定制化开发,这种 " 本土需求—科技响应—车企集成 " 的快速迭代模式,完全颠覆了合资品牌传统的全球车型适配逻辑,标志着技术话语权的实质性让渡,也让广汽丰田在智能化竞赛中实现了从 " 跟跑 " 到 " 并跑 " 的跨越。

与此同时,这种生态合作也打破了汽车产业与科技产业的边界,催生了新的竞争维度。

当铂智 7 的鸿蒙座舱可以调用小米生态的智能家居设备,当华为 DriveONE 电机的能效数据与车辆能耗管理系统深度融合,汽车不再是孤立的交通工具,而成为连接生活全场景的智能节点。

这种生态协同能力,使广汽丰田在与中国本土品牌的竞争中,找到了差异化的突破口——既保持丰田 QDR 的品质优势,又具备中国科技公司的生态延展性,为合资品牌在智电时代的生存提供了全新范式。

写在最后:

广汽集团 2025 年三大重点任务明确提出 " 广汽丰田要在三年内重回百万辆,成为智电时代的头部品牌 ",面对这个目标,广汽丰田的反击才刚刚开始。

" 眼下,我们只是打赢了登陆战,而智电突围是一场持久战。对广丰而言,24 到 26 年是转型期,27 到 30 年是战略反攻期。小步快跑,只能短暂领先;保持技术代差,才能甩开身位,真正领跑,为此,广汽丰田将通过新体制、新平台、新生态,全力推动中国自研 2.0 时代。"

更多原创热点汽车资讯可关注 58 汽车微信号:wubache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广汽丰田 丰田 朋友圈 工程师 丰田章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