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台北国际电脑展上,Arm 首次公开代号为 Travis 的新一代 Armv9 旗舰 CPU,引起众多的关注和市场极高的期待。此时,我才意识到不知不觉间,距离前代 Arm Cortex-X925 发布已经过去近一年。
回想起 2024 年发布的 Cortex-X925,凭借出色的 IPC 提升,以及联发科技先进的第二代全大核架构设计,助力基于其打造的天玑 9400 等旗舰处理器在性能和体验上有了显著的提升,同时也刷新了多项 Arm 芯片性能纪录。所以许多人都好奇,从 Cortex-X925 手中拿过接力棒的 Travis,能否再次建立新的性能王朝?
图源:Arm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两个问题:1、CPU 的性能提升关键是什么;2、如何衡量一颗 CPU 的性能表现?在弄清楚这些问题后,我们或许就能一窥未来旗舰芯片的底细,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Arm 高层 Chris 在台北电子展上的主题演讲为何会引起轰动。
什么是 IPC,它为何重要?
你是否有思考过,为什么不同架构的处理器,在同主频下性能也会有明显区别?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一个不被大家熟知的性能参数—— IPC,全名译为每时钟周期指令数,指的是 CPU 在每个时钟周期内能执行的指令数量,是评估 CPU 实际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是 Arm 主题演讲中重点提到的参数。
简单来说,IPC 越高,CPU 在同样主频下的工作能力就越强。你可以将 CPU 频率和 IPC 看作汽车的速度与扭矩:最高主频就像汽车的最高时速,代表着极限的性能,但日常行驶中很少会用到,而 IPC 则类似发动机的扭矩,决定了车辆在日常使用中的加速和响应能力。
换言之,即便不飙到最高速,有力的扭矩依然能让汽车起步快、加速猛。同理,高 IPC 架构让 CPU 即使在较低频率下也能迅捷地完成任务,带来流畅的用户体验。这一点使得 IPC 性能在移动设备芯片中变得十分关键,因为移动设备往往很少长时间以最高主频运行,大多数时候为了控制发热量和延长续航,都会在中低频率下工作。
一颗拥有高 IPC 的 CPU,可以让手机无需拼命提高主频就能够流畅运行高负载 app,从而避免单纯靠提频率换取性能所带来的巨大功耗和热量。相反,如果一款处理器主频很高但 IPC 不足,它只能通过 " 烧电 " 勉强堆砌性能,结果往往是功耗飙升、发热严重,在手机等小型设备上难以持续维持高主频的情况下,手机就会因为过热降频而发生卡顿。
可以说,在手机这样的小型设备上,IPC 才是影响实际体验的关键,高 IPC 能够带来更高的每瓦性能、更长的电池续航、更低的运行温度和更快的响应速度,让手机在 app 启动、多任务切换和游戏帧率等使用场景中得到肉眼可见的提升。
Travis 亮相,Arm 又要掀桌了
IPC 的重要性大家应该都清楚了,那么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 Travis 会引起如此多的关注和期待了。因为在 Arm 的官方资料中已经透露,Travis 将再次迎来 " 两位数 " 的 IPC 提升,而且是在 Cortex-X925 本就已有两位数 IPC 提升的基础上做出突破,并非玩文字游戏去对标前两代的产品。
要知道,上一代 Cortex-X925 已经是在前代 Cortex-X4 的基础上在 Geekbench 6.2 benchmark 上取得约 15% 的 IPC 提升,而 Travis 又将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可以说智能手机的 CPU 架构效率正在迎来过去少有的连续性突破。更重要的是,Travis 并非只有 IPC 提升,还集成了下一代 SME(可伸缩矩阵拓展),这是一个面向 AI 加速的指令集扩展,可大幅提高 CPU 在矩阵运算、机器学习推理等方面的吞吐能力。
你可以这样理解,SME 就相当于给 CPU 配置了一个 AI 助手,可以让 CPU 在不借助专用 NPU 加速器的情况下,也能够高效完成 AI 的相关任务,这一点在未来的移动市场中极为关键。因为随着 AI 应用生态的扩大,越来越多的 app 都在内置 AI 功能,例如相机实时图像识别、语音助手的本地识别、增强现实等,而 SME 的加入将让 Travis 在 AI 和计算机视觉识别等任务上有质的飞跃。
图源:Arm
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Travis 的提升无疑是全方位的,在传统性能上,Arm 通过更高的 IPC 让一切日常使用都变得更流畅、省电,而在 AI 应用方面,又通过 SME 拓展了 CPU 的泛用性,让手机拥有更高效的 " 大脑 "。
Travis(代号)针对用户的需求做了许多优化,同时也为平台厂商提供了更高效的解决方案。作为 Arm 新一代旗舰 CPU,将与代号 Drage 的 Arm 新一代 GPU 一同组成新的高性能计算平台,为芯片厂商提供更多的助力。
此前,联发科推出的天玑 9400 就凭借 Cortex-X925 的出色架构设计,配合倍增缓存设计以及天玑调度引擎,让拥有高达 291 亿晶体管的天玑 9400 在性能、能效以及 AI 应用等层面都有着明显的提升。从测试结果来看,Cortex-X925 可以在集群主频未超过 3GHz 的情况下,全程维持《鸣潮》近 60fps 的游戏体验。
在日常使用层面,天玑 9400 在大型移动游戏等应用场景中表现出色,也让搭载这颗芯片的旗舰手机在市场中大获好评,可以看到市场中采用天玑 9400 的旗舰设备数量也明显增加,这无疑给了市场和终端厂商更多的信心。
据推断,联发科的下一代旗舰芯片天玑 9500 将采用 Travis 等新一代核心方案。如无意外,天玑 9500 将依然选择 " 全大核 " 的设计方案,同时也将会是联发科第三代全大核架构。得益于 Arm CPU 近年来在 IPC 等方面的显著提升,即使全部采用高性能的大核也依然可以有效控制功耗和发热,让手机拥有更极致性能的同时又保持良好的能效表现。
图源:Arm
从 Cortex-X925 到 Travis,我们不难看出 Arm 并不只是简单的堆砌 " 更高的 GHz",而是通过不断提升 IPC、赋能 AI、并通过整体的解决方案带来创新协同以实现性能的突破,同时寻找性能与能效的最佳平衡点。我们都知道这很难,但是 Arm 深厚的技术积累让他们的尝试又一次成功了,市场也将迎来又一次性能爆发。
随着 Travis 为核心成为下一代旗舰芯片的基础,可以预见未来的一批旗舰设备将获得显著的性能与体验提升。
Arm 让一切更加智能
随着 Arm 生态系统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集成了 Travis 的新一代移动计算平台所带来的改变也将影响到每一个人。在 Computex 上 Arm 的主题演讲中,Arm 高级副总裁兼终端事业部总经理 Chris Bergey 就提到过一个数据:全球 99% 的智能手机都采用 Arm 架构,考虑到智能手机在现代社会的渗透率,Arm 已然成为整个智能生态的核心之一。
正因如此,近年来 Arm 在 PC 与平板市场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预计在 2025 年占据整体出货量的 40%,从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平板到 IoT 设备,Arm 正在成为各种终端设备共同的 " 计算底座 ",帮助整个智能生态变得更加高效、智能。
图源:Arm
而在今年年底,随着集成 Arm Travis CPU 的天玑 9500 旗舰手机陆续上市,Travis 对市场的影响也将逐渐显现。作为智能生态与用户之间的桥梁,拥有更高的性能、更强的能效以及更完善的 AI 能力的手机,将重塑用户的智能体验。
试想一下,当你想为家里购买常用的日用品,只需要和手机的 AI 助手说一句话,就能完成「搜索——确认——下单」等一系列操作,同时还能帮你管理日常行程和安排,就像随身管家一样。过去想得到类似的功能体验,手机往往需要将更多的资源倾斜到 AI 运算上,势必会影响其他功能和续航,但是对于专为 AI 时代而生的 Travis 和天玑 9500 来说,这并非难事。
随着 AI 的进一步发展,Arm 也将进一步扩大他们的影响力,从联发科到英伟达,从亚马逊到谷歌,Arm 与其合作伙伴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就像主题演讲中所强调的:AI 时代是一场千载难逢的机会,将重新定义科技是如何影响世界,但是想要真正释放这股潜力,则需要整个 Arm 生态系统的深度合作。
在我看来,"everything powered by Arm" 并非只是一个口号,而是描绘出一幅万物智能互联的未来蓝图。利用 Arm 设计的高效且性能强大的计算平台,让所有终端都能成为 AI 生态的一部分,让每一台设备都变得更加智能,最终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与生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