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汽车 06-16
香港,内地新能源汽车出海“桥头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 在香港这个新能源出海桥头堡,让海内外用户看见品价比 !" 在正在举行的香港车博会期间,零跑汽车 COO 徐军如是说道。在徐军在内的部分内地汽车人来看,香港是内地车企出海的 " 桥头堡 "。

此次香港车博会,共有一汽红旗、广汽、北汽、吉利、比亚迪、奇瑞、上汽、小鹏、零跑、东风、长安共 11 家中国品牌参展。而对于内地车企来说,香港市场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

市场虽小但影响力颇大

与其他大城市相比,香港的汽车市场并不大。由于道路资源有限、公共交通发达,以及购车和用车成本较高,香港私家车的千人保有量仅为 84 辆,远低于中国内地的 250 辆,仅是部分发达国家地区的十分之一。

但这并不意味着香港市场缺乏意义。恰恰相反,正因为拥有 " 高门槛、低总量 " 的特征,香港反而成为考验品牌产品力、技术成熟度和服务体系的重要阵地。

香港乘用车年销量维持在 4 万至 5 万辆之间,虽然总量有限,但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变化。尤其在新能源领域,从 2018 年不足 5% 的渗透率,到 2025 年前 4 个月已达到 68%,香港一跃成为全球新能源渗透率最高的市场之一,仅次于挪威等少数国家。这样的转型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

首先,政府在政策层面持续释放利好。以 " 一换一 " 计划为例,消费者通过更换旧车可获得最高 5.85 万港币的登记税减免,这一力度使得新能源车在购置成本上迅速具备竞争优势。

其次,在使用成本方面,电动车的百公里充电费用仅为 13-19 港币,而燃油车百公里燃油费约需 208 港币。加之车位紧张、停车难题长期存在,电动车所具备的低维护、低运行成本显然更为适应本地出行环境。

更关键的是,市场选择的丰富程度也显著提升。2022 年,香港市场可选择的新能源车型仅 40 款,而到 2025 年已增至 78 款,其中大部分为中国品牌。这不仅提高了用户的接受度,也为中国品牌提供了多维度的竞争平台。

在市场转型过程中,中国车企凭借新能源领先优势扩大份额。2025 年前 4 个月,中国品牌在香港市场的总占有率已超过 40%,相比 2021 年实现了翻数倍的增长。其中,比亚迪以 24.5% 的市场份额跃居第一,超越特斯拉、丰田等车企;极氪、小鹏、名爵、腾势等品牌也纷纷进入销量前十。

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依赖价格战,而是建立在产品本身的竞争力之上。从用户偏好看,香港市场尤其青睐紧凑型 SUV、纯电轿车和中大型 MPV 等车型。比亚迪 Seal、小鹏 G6、极氪 009 等产品正是切中这一需求,凭借空间、续航、智能化等综合性能的平衡获得广泛认可。

连接内外的桥梁

相比于销量数字,香港对中国车企的意义还在于其作为 " 中转站 " 和 " 练兵场 " 的角色。

从金融角度来看,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港股市场为新能源汽车板块提供了丰厚的融资土壤,诸如理想汽车、宁德时代等企业已将芯片研发中心或是海外总部设立在香港,利用这一平台实现资本、技术与人才的全球对接。

图片来源:奇瑞汽车

另一个优势是,香港是国际右舵车市场的重要节点。部分中国品牌视香港为测试与辐射东南亚、澳洲等右舵市场的 " 桥头 "。香港因其高渗透、高标准、高透明度的市场特性,让它成为中国品牌出海前的 " 试验田 "。

不仅如此,香港还拥有丰富的高端科研资源。该地高校云集,可为车企提供前沿 AI、芯片、智能座舱等技术支撑。

香港还拥有强大的国际传播能力。作为全球媒体聚集地之一,香港的市场表现常常被其他海外市场所关注。比亚迪、名爵、小鹏等品牌的热销,不仅在该地引发讨论,也间接推动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市场的知名度提升。

从 2025 香港车博会的盛况可以看出,香港正在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战略中的重要节点。这座城市不仅是展销平台,更是技术验证中心、市场反馈前哨、资本融合枢纽与品牌国际化的试验田。

正如和谐香港比亚迪总经理 JOEY CHAN 所言," 我们现在不再只是‘走出去’,而是要‘扎下来’,让‘中国智造’在香港扎根,再由此辐射全球。"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香港 新能源 中国品牌 小鹏 比亚迪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