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行 iPhone 用户等 AI,估计等得心都快凉了吧?
本来前几天看到阿里和苹果的合作被推迟的消息就烦。
结果 WWDC 上,苹果又拉了坨大的,传说中的 AI 版 Siri 继续跳票,那蒸发掉的 750 亿美元市值可真是一点都不冤。
老实说,苹果在 AI 上的动作,已经不能用慢半拍来形容了。。。
反观安卓阵营的哥几个,早早就操练了起来。
三星去年上线的即圈即搜,直接刷新了一波用户的搜索交互体验,Pixel 的 Gemini Live,也是冲着 OpenAI 的 GPT-4o 去的。
更别提国内的安卓手机厂商,智能 AI 助手人手一个,OPPO 小布、荣耀 YOYO 智能体还有 vivo 小 V,其他还有什么 AI 人物消除、智能摘要。。。能安排的基本都给安排上了。
这么说吧,去年 Apple Intelligence 的那些花样,在哥几个面前真有点不够看的。
至于为啥苹果在 AI 上反应慢了,到现在其实也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定论,但安卓阵营的版本领先,还是有迹可循的:
三星在海外,给自己选了 Gemini 这么个好搭档,到国内,也挑了国民度比较高的豆包大模型合作。
咱们更为熟悉的荣耀和 OPPO、vivo 等国内智能终端厂商,这几年积极发力端侧大模型的同时,也在跟云端大模型厂商合作,不留余力地 All in AI。
而根据差评君的观察,在这一波安卓阵营掀起的 AI 手机浪潮里,作为市场份额领先的 AI 技术供应商,众多厂商背后都有火山引擎提供的技术支撑,合力推动行业迈向新高度。
这么说吧,全球 TOP 10 的手机厂商中,有 9 家跟火山引擎进行了深度合作。像你手机里的小 V、小布,很多都用到了火山引擎提供的豆包大模型,包括文本、视频和声音等多种模态的能力。
并且 IDC 报告也显示,2024 年火山引擎位居中国公有云大模型调用量市场份额一位,占比高达 46.4%。
在智能终端厂商看来,火山引擎更像是一个既能提供技术支持,也能一起打磨产品的靠谱搭子。
不过话又说回来,云端模型厂商高手云集,火山引擎又是靠什么打动了终端厂商的?
差评君这几天通过上手体验,外加翻了些资料,发现这火山引擎确实有点东西。
一个是 AI 应用落地方面,模型能力足够强。
咱先来看 AI 智能助手,就有不少厂商和火山引擎一起打磨产品。
以 vivo 的蓝心小 V 为例,问答功能基本不在话下,没事唠唠嗑、做做旅游攻略,比如,问它去大理度假该怎么安排,小 V 的网速也贼拉快,能够直接实时搜索到相关信息并总结出来。
最近不是高考刚结束嘛,要是有已经估好分了的毕业生,甚至可以问小 V 报志愿的事儿,让它参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大概列出几个有希望能上的大学。
不过小 V 给的结果仅供参考,填志愿还是要慎重一些。
另外,小 V 还有个更实用的圈搜功能,唤醒小 V 后,在屏幕上轻轻一圈,立马就能出搜索的结果。
打个比方,差评君在上网冲浪的时候看到了一只小猫,想知道这只猫是啥品种的时候,就可以用圈搜的功能。
没两下子,小 V 就能把我想要的答案端上来。
除了 vivo 之外,差评君还找了同样也跟火山引擎合作的 OPPO。
如果经常用豆包 App 的朋友可能知道,里面多的是各式各样的 AI 智能体,这些智能体大多是基于豆包大模型搭建的。
所以 OPPO 也跟火山引擎合作,在小布助手里进行集成,开发了不少智能体。
像是 AI 面试官,找工作之前就拿简历过来让它改,还能模拟面试,提前来一波实战演习,效果不好说比外边儿的机构更牛,但提供的面试技巧还是很有帮助的。
还有 AI 英语老师,没事儿拿来练练口语,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该说不说,火山引擎和智能终端厂商合作开发的这些 AI 助手,更聪明、用起来更顺手了。
包括在创作领域,AI 也带来了很多新玩法。
咱还是拿 vivo 为例,相册里的时光剪影功能,相当于一个简化版的剪映。
根据照片自动生成影片倒是不难,但时光剪影可以根据照片生成背景音乐,包括词和曲都是 AI 生成的,这就有点意思了。
反正一通体验下来,差评君觉着这波安卓阵营的领先,火山引擎确实是出了不少力。不管是交互体验还是应用场景,都给终端厂商提供了相对成熟的解决方案。
当然了,不管这 AI 有多强,大伙儿心里估计还是有个坎:不会偷摸泄露用户数据吧?
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毕竟 ChatGPT 之前就在隐私问题上翻过车,DeepSeek 也因为泄露了 100 多万行的日志流(包含了聊天记录、密钥等等)被抓包过。
包括之前苹果宣布和 OpenAI 合作的时候,马斯克也在 X 上发了张 meme 图:
大致意思,就是在嘲讽苹果把用户数据送给了 OpenAI。
所以差评君这次,专门找火山引擎的内部专业人士聊了聊,了解到了一个 AICC 机密计算平台的端云协同隐私安全方案。
借马斯克的那张 meme 图,简单做个解释:
AICC 机密计算平台主打全链路加密,首先在终端厂商 " 吸水 " 的时候,用户就可以决定,让不让吸。
接着,整个 " 吸水 "(数据传输)的过程,也是完全加密的,AICC 还多做了一层硬件级的加密,可以保障数据在端侧和云端都是安全的。
另外,即使端云协同的整个过程都做了层层加密,大模型的推理能力也不会因此大打折扣。
举个例子,联想的个人云 1.0 就是在联想与火山引擎联合打造的可信机密计算方案的基础上开发的,不仅让 AIPC 数据更安全、推理性能更稳定,还覆盖了很多手机和平板的终端形态。
总之,在模型技术、应用共创和隐私安全的综合考量下,火山引擎对于现阶段想要抢滩 AI 手机的厂商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毕竟 AI 技术发展到今天,底层的模型能力固然重要,但说到底,能让更多人用起来的 AI,才是好 AI。
在这一点上,安卓阵营厂商与火山引擎的深度合作,将大模型能力跟终端应用结合起来,在手机 AI 助理、AI 端云协同隐私安全、AI 多模态交互、AI 创作这四大场景中共创出了更新颖独特、更便捷好用的的 AI 功能。
这也让 AI,不再局限于新闻报道里酷炫、前沿的黑科技,而真正成为普通人生活中的趁手工具。
一则数据显示,2023 年用户的换机意愿里, AI 手机排在第十名开外,但到了 2024 年,AI 手机作为一个关键词,在用户调研里大概已经排到了 5-7 这么一个位置。
这是技术普惠带来的变化,也是 AI 慢慢走向普通人的过程。
说不定再过个三五年,咱们手机里的 AI 就都能进化成电影里的 " 贾维斯 ""TARS",让它干活不过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儿。
撰文:西西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