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8 日,欧美同学会 2005 委员会在京城举办首届 " 领悟 · 创新产业论坛 ",以 " 从田间到全球——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 为主题,深入探讨农业数字化转型、全球产业链布局及可持续发展路径等诸多关键议题。
当前,中国农业正面临着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自然灾害与气候变化以及增产不增收等多重严峻挑战。
与此同时,据 Grand View Research 报告显示,全球智慧农业市场规模预计到 2030 年将达到 547.1 亿美元,中国凭借强大的政策支持与快速迭代的技术,正逐步成为该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多项 AI 技术落地农业全场景
针对农村老龄化问题,欧美同学会 2005 委员会创始理事、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前国务院参事汤敏在发言中介绍," 乡村振兴领头雁 " 计划已成功培训 20 万返乡青年掌握 AI 技术应用。此外," 数字游民 " 模式方兴未艾,城市青年将远程办公与乡村生活有机结合,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目前,越来越多的 AI 应用场景在农业领域落地生根。会上,汤敏分享了利用 AI 技术推动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智能化的生动案例。例如,借助 " 土流网 " 能够对土地农田的各类数据(如作物涨势、预估收成等)进行精准调研与分析,进而为农民提供可靠的贷款依据;还有利用 AI 技术实现对生菜种植的全天候精准控温控湿以及在养猪等多方面的创新应用。
极端环境种植是 AI 落地农业生产的另一个方向。在沙漠里进行农作物种植本就困难重重,如今 AI 技术让沙漠蔬菜种植变得越来越可行。香港理工大学高级研究员、深圳电子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何琦详细介绍了他与团队研发的 AI 沙漠种植系统。该系统依托大数据为农作物不同阶段的种植提供科学指导,建设节水节电、水肥一体化设施以实现精准环境调控,成功将传统大棚改造成 " 可移植的智能农场 "。
据介绍,目前该系统已在新疆戈壁成功种植出高品质蔬菜,并获得了中东三国的试点邀约。团队已规划将这项前沿技术推广至撒哈拉地区,致力于为解决当地粮食安全问题贡献独特的中国方案。
汤敏预测,随着通用人工智能的持续发展,农业领域将迎来更为深远的巨大变革,未来有望实现更加高效且充满活力的全新生产生活方式。AI 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正在为中国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的新动能。
中国农业正在走出去
当前,中国农业科技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基因组学、农业人工智能等多个关键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农业全球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科技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富裕表示,中国农业 " 走出去 " 的重点场景大概率集中在东南亚和非洲地区,因为这些地区的市场需求极为广阔。目前,已有多个相关项目在这些地区顺利落地,涵盖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重要领域。" 用得起的技术和卖得出去的产品,是中国农业走出去的根本商业逻辑。我国的低成本优势在其中展现出巨大的吸引力。" 他强调。
然而,农业全球化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全球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等因素,都给中国农业全球化带来了诸多风险与挑战。
从政策角度来看,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差异显著。例如,美国、英国等遵循英美法系,德国、法国等采用大陆法系,而卡塔尔等中东国家则实行伊斯兰法。欧美同学会 2005 委员会常务理事、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卫东指出,这就要求中国农业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必须深入且全面地了解并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做好充分的尽职调查和全面的风险评估,以规避因法律问题可能导致的项目失败风险。
未来,中国农业将继续朝着生物技术、合成生物学和 AI 技术深度融合的方向稳步发展。这些前沿技术将深刻变革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并推动中国农业技术和企业走出去。
此外,农业、食品和医学的跨界融合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有望给农业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带来新的机遇和可能。
(责任编辑:孟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