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 8 岁女童
持续呕吐活虫长达一个多月,
辗转求医无果
近日,经过多学科专家联合诊断
终于揪出了 " 元凶 "
藏匿于家中的卫生间,非常常见
女孩口中反复吐出活虫子
确诊为毛蠓幼虫感染
近日,一名 8 岁女孩被家人带到
扬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诊室就诊
女孩的父亲
颤抖着打开一个玻璃杯,
几条约 1 厘米长的活虫
正在其中扭动
点击查看清晰图片
▼
·
原来,过去的一个多月
女孩反复从口中吐出这种活虫子,
有时一两条,有时三五条。
家长非常焦虑,辗转多家医院就诊服用常规驱虫药都没有效果,最终才找到了扬州市儿童医院执行院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科专家张兵兵。
面对这一罕见病例,张兵兵判断应该是寄生虫感染。由于对这种寄生虫感染并不在行,张兵兵迅速联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专家启动远程会诊。专家初步判断此寄生虫如今已极为少见,建议寻求疾控部门专业支持。
在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一眼认出了这些虫子。
它们的形态特征与曾在一位 60 岁老太太体内检出的寄生虫一模一样。
经比对及专业研判,最终确诊为毛蠓幼虫感染。
毛蠓主要生存在卫生间
污染水体后被误食入人体
据扬州市疾控中心血寄地病防制科科长徐玉慧介绍,毛蠓,俗称 " 蛾蝇 " 或 " 蛾蚋 ",体型微小,多毛的身体和翅膀使其看起来毛茸茸的,就是我们在卫生间经常看到的黑色小飞蛾。
其幼虫(俗称 " 地沟蛆 ")常栖息在富含有机质的水环境中,如浴缸、洗手盆、马桶水箱以及流动缓慢或长期存水的下水管道内壁。
女孩家长回忆,家中卫生间长期存在 " 黑色的小蛾子飞出 " 的现象,这正是毛蠓成虫活动的迹象。
辽婶儿此前也曾报道:
这种虫子看到 1 只,家里可能已有 10000 只!
蛾蚋。图源:维基百科
" 毛蠓幼虫污染了水体,当孩子在卫生间刷牙漱口,或马桶冲水时水花溅起,幼虫就可能被误食入人体。" 在潮湿闷热的梅雨季节,这种潮湿、积水的环境极易成为毛蠓繁殖的温床。
确诊只是第一步,治疗药物 " 伊维菌素 " 在扬州乃至苏州都难以购得。
同时,该药物主要针对成人,面对家长的犹豫,张兵兵与感染科专家再次协作,依据患儿体重精确计算安全剂量,指导家长通过正规渠道网购药物并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
毛蠓虽小,隐患却大
疾控专家给出夏季居家防虫指南
专家提醒市民,梅雨季节湿热,要注意家庭卫生,特别是下水道系统的清洁维护。
阻击这种 " 下水道飞蛾 ",预防的关键在于断绝其孳生环境:
■ 清除积水:立即倒掉花盆底盘、桶、罐等容器中的积水;保持浴室地面、水槽干燥;确保室外排水沟畅通无阻。
■ 源头封堵:为地漏安装具有防虫防臭功能的密封盖;不使用的洗脸池、浴缸排水口务必盖严。
■ 成虫灭杀:利用毛蠓飞行能力弱的特点,使用电蚊拍即可有效清除;对地漏口、下水管道口,可定期喷洒低毒性的家用杀虫剂(如合成除虫菊酯类)。
■ 管道维护:定期用热水或稀释的漂白水冲洗下水管道,清除管壁污垢,破坏幼虫食物来源。
来源:现代快报
编辑:古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