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业观察 06-20
浪子回头的马斯克如何应对三道铡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 | 新能源行业观察

曾经以颠覆者姿态横扫电动汽车行业的特斯拉,如今销量曲线如同失控的电动汽车直坠悬崖。

乘联分会预估 5 月特斯拉中国批发销量为 61662 辆,同比下降 15%,连续下滑了 8 个月。

图 /2025 年 5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含预估) 来源 / 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而在欧洲主要市场,特斯拉更崩。5 月,特斯拉在英国新车销量同比暴跌逾 45%;在德国新车注册量同比下降 36.2%;在法国销量同比减少 67%;在意大利新增汽车注册量同比下降 20.32%。

最让特斯拉难堪的,或许是其失守美国电动汽车的 " 大本营 "。数据显示,特斯拉今年一季度在加州的市场份额滑至 43.9%,这是自 2012 年特斯拉进入该市场的最差成绩。

欧洲、美国、中国三大市场,如同三道铡刀,宣告着电动车霸主的王座正在崩塌。

溃败早有预兆。当马斯克在 X 平台高谈火星殖民时,中国竞争对手正在完善三电系统,不舍昼夜;当他沉迷政治博弈时,67% 的美国人拒绝购买特斯拉,荷兰消协发起联名抵制信,特斯拉在英国的品牌好感度暴跌至 11%……

特斯拉全球市占率已从 2023 年 26% 骤降至 2025 年第一季度的 9.7%。

马斯克的 " 钢铁侠 " 光环,终究敌不过产品迭代迟滞、地缘政治反噬和一场席卷全球的 " 技术平权 " 革命。

1. 美国市场:大本营被攻占

曾经被特斯拉视为后花园的美国市场,如今正成为其衰落的缩影。在特斯拉的 " 龙兴之地 " 美国加州,一场背叛正在上演。

2025 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在当地电动车市场份额骤降至 43.9%,自 2012 年以来首次跌破 50% 警戒线。更讽刺的是,当加州电动车整体销量增长 35% 时,特斯拉的注册量却逆势下滑 15%。

图 /2022-2025 年 Q1 加州特斯拉市场份额

曾经制霸街头的 Model 3 沦为 " 古董车 " ——上市 9 年未换代,当中国车企以 18 个月的研发周期不断推出新车型时,特斯拉车内那仿佛 " 祖传 " 的内饰、听不懂话的车机系统和不合理的导航规划等,成了用户吐槽的重灾区。

这些顽疾直接导致 Model 3 加州注册量暴跌 35.9%,甚至被丰田凯美瑞以微弱优势反超,创下电动车首次败给燃油车的尴尬纪录。

技术停滞只是溃败的序章。美国消费者正用真金白银拥抱 " 混动革命 ":2024 年纯电渗透率从 12% 跌至 9%,而混动车型销量激增 24%。丰田普锐斯凭借 1200 公里综合续航,像抽水机般吸走特斯拉的潜在客户。

马斯克坚持的 " 纯电唯一论 " 遭遇现实耳光——当寒潮中 Model Y 续航缩水 40%,车主在充电站排队长达 2 小时,混动车车主早已加满一箱油绝尘而去。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马斯克亲手埋下的 " 政治毒丸 "。他高调出任特朗普 " 政府效率部 " 联合负责人,主导 10 万公务员裁员计划,瞬间点燃全美 30 城 " 打倒特斯拉 " 抗议浪潮。

在自由派大本营加州,这种反感尤为剧烈,直接导致特斯拉在该州销量暴跌 15.1%,43% 的用户直言因马斯克而拒绝购买。过去的一年,特斯拉美国销量下滑 26.77%,Model 3 在加州的注册量锐减 35.9%,这些数字背后,是特斯拉在美国市场的辉煌逐渐黯淡,本土霸主地位已被彻底动摇。

2. 欧洲战场:哀鸿遍野

踏入欧洲大陆,特斯拉同样遭遇滑铁卢。欧洲市场对纯电动汽车的需求持续增长,欧盟等主要市场的纯电动汽车销量在今年年初同比增长超 37%,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样大好的市场环境下,昔日的霸主特斯拉却逆势暴跌。

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公布的数据,特斯拉在欧盟市场的销量连续下滑,今年一季度特斯拉新车注册量分别下降 50%、47% 和 36%。

德国作为其欧洲最大市场,曾经倚重的政策红利突然撤梯,德国政府取消电动车补贴后,特斯拉成为最大受害者—— 1 月销量从 3150 辆锐减至 1277 辆;而 2 月更出现 76% 的断崖式下跌;到了 4 月,销量继续同比大跌 45.9%,仅售出了不足千位数的 885 辆。

在英国,特斯拉 5 月的新车销量仅为 1758 辆,与去年同期的 3244 辆相比,同比暴跌超过 45%,延续了 4 月份 62% 的断崖式下跌趋势。

要知道,目前英国整体新车市场呈现回暖迹象,5 月英国新车注册量增长 4.3%,达到 144098 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更是同比增长 28% ——再这样的背景下,特斯拉这样的销售表现令人震惊。

在法国、荷兰、挪威、丹麦等国特斯拉销量降幅均超 60% ——跌幅之大,让媒体标题集体换上 " 断崖式 "" 腰斩 " 等触目词藻。

图 /2025 年 3 月与 Q1 特斯拉欧盟销量变化

马斯克的政治冒险则在欧洲引燃核爆。马斯克近年来日益明显的政治倾向正在对特斯拉品牌形象造成实质性伤害,尤其是在价值观较为多元和进步的欧洲市场。马斯克公开支持欧洲极右翼政治人物的行为,直接引发了欧洲年轻消费群体的强烈反弹。

例如他对德国右翼政党的公开吹捧,激怒了从工会到政界的整个主流社会。德国人愤怒地叫嚣再也不买特斯拉。当品牌从 " 环保先锋 " 沦为 " 极右符号 ",销量崩塌已成定局。

真正终结特斯拉在欧洲统治权的,却是中国军团的 " 降维打击 "。他们借插混车型绕过欧盟关税壁垒,凭借着产品性能和实惠价格,销量暴增,稀释了特斯拉市场份额。

比如上汽 4 月份在欧洲市场销量同比增长 24.5%,以 21677 辆的销量成为 top10 的车企;而比亚迪在欧洲市场的纯电动车注册量在 4 月也首次超过特斯拉。有数据表明,比亚迪当月注册量同比增长 169%,特斯拉同比下降 49%。

图 /2025 年 1-4 月上汽与特斯拉销售数据

3. 中国市场:饱和式围剿

在中国,特斯拉全球三分之一销量的 " 生命线 ",危机来得似乎更血腥。

2025 年 2 月,特斯拉批发销量仅 30688 辆,同比暴跌 49.16%,直接跌出新能源销量前十。曾经封神的 Model Y,市场份额从 7.8% 缩水至 5.4%,沦为二线玩家。

图 /2025 年 2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

崩盘始于技术底牌被全面扒光。Model Y 的 60kWh 电池包对阵小米 SU7 的 101kWh 麒麟电池,如同 " 小灵通大战智能手机 ";400V 平台充电 30 分钟续航 300 公里,而极氪 007 的 800V 高压平台 12 分钟灌入 500 公里,用户调侃" 特斯拉充电时够吃两顿火锅 "。

更致命的是自动驾驶 FSD 入华惨败:定价 6.4 万元选装包,在中国复杂路况下频频 " 智障 " ——过减速带需人工接管、识别不准三轮车、雨天误闯积水路。车主吐槽戏谑称:特斯拉这自动驾驶只能识别硅谷的宽马路,看不清我们五环外的早高峰。

图 / 特斯拉 FSD 价格

显然,特斯拉的颓势,一方面是自身技术底牌的彻底拉胯,另一方面是中国车企联合发起了对特斯拉的饱和式围剿。

在价格端,以比亚迪为首的中国新能源车企再掀价格战,甚至有的车型最高降价 5.3 万元,把曾经高傲的特斯拉又一次逼到了墙角。

在技术端,24 款新车在 20-30 万元价格带绞杀 Model 3:极氪 7X 用激光雷达 +CDC 电磁悬架打造 " 贴地飞行模式 ",智界 R7 鸿蒙座舱实现手机车机无缝流转,小米 SU7 更打通 8 亿 IoT 设备,在车上喊一声就启动家中空调。

面对围剿,特斯拉的 " 傲慢综合征 " 却再次发作,正加速失血。

上海工厂多次建议增配座椅通风、副驾屏,美国总部却以 " 全球统一设计 " 回绝;Model Y 改款仅换个保险杠,销售自嘲:" 我们改款比手机贴膜还简单。"

当本土对手以 18 个月研发周期迭代时,特斯拉五年未换代的产品线彻底暴露 " 肌肉萎缩 " ——不是中国不需要特斯拉,是特斯拉需要重新读懂中国。

三大战场溃败揭示同一真相:特斯拉危机是产品迭代、地缘政治与技术代差的 " 三重绞索 "。

当 Model Y 在欧洲因五年不改款被称 " 活化石 ",当加州门店因马斯克政治秀被砸,当中国用户用小米 SU7 碾压 FSD ——特斯拉需要的不只是自动驾驶出租车和廉价新车,而是一场从技术、文化到商业逻辑的彻底重构。

如今,马斯克弃政返商,全面回归特斯拉经营,甚至宣布恢复了 007 工作,但伤筋动骨的特斯拉是那么好医治的吗?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特斯拉 马斯克 美国 电动车 新能源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