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产品价格亲民,蜜雪冰城曾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食品安全危机,蜜雪冰城门店结构始终未曾有调整迹象。但消费者的包容度也是有限的,在食品安全领域,任何侥幸心理都可能付出沉重代价。
记者丨宁晓敏
实习生丨陈欣
出品丨鳌头财经
蜜雪冰城又摊上事了!
近日,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对外通报,蜜雪冰城沙田一零售店铺抽取的冰冻甜点样本经检测,大肠菌群含量为每克 170 个,超标 70%,总含菌量为每克 7.5 万个,超标 50%。
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在 6 月 9 日的通报中表示,已要求涉事商户停售并销毁问题产品,对负责人和员工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并要求门店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此时,距离蜜雪冰城上次的食品安全事件仅过去 3 个月。在业内人士看来,蜜雪冰城 99% 门店依赖加盟模式导致产品安全问题难以把控。
因产品价格亲民,蜜雪冰城曾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食品安全危机,蜜雪冰城门店结构始终未曾有调整迹象。但消费者的包容度也是有限的,在食品安全领域,任何侥幸心理都可能付出沉重代价。
01
大肠菌群含量超标 70%
夏日来临,新式茶饮店生意火爆,原本消费者排队等候饮品的香港沙田好运中心三楼的蜜雪冰城门店,却关店歇业了。直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对外通报发出,常来这里的消费者才知道,这家门店的冰冻甜点样本被检测出大肠菌群含量超标 70%,总含菌量超标 50%。
这两项指标超标意味着什么?公开资料显示,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又叫大肠埃希氏菌,主要寄生于人和动物的大肠内,约占肠道菌的 1%。大肠杆菌作为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居民,在常规环境下并不引发疾病。若体内大肠杆菌超标则可能导致感染性疾病,具体表现因菌株类型和感染部位而异。
关于大肠杆菌食品安全问题比较受关注的例子,比如麦当劳 " 足三两 " 事件。公开资料记载,2024 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表示,麦当劳 " 足三两 " 汉堡与该国西部的一场大肠杆菌疫情爆发有关,导致 49 人患病,1 人死亡。麦当劳发布声明称,大肠杆菌疫情可能与碎洋葱有关,并将四个州的 " 足三两 " 汉堡下架。
此次蜜雪冰城沙田好运中心店样品检出大肠菌群超标,业内分析认为可能源于多种因素,比如食品原料或包装材料受到污染,生产过程中人员、工器具或生产环境的污染,亦或者产品灭菌条件未达到工艺要求等。
食品安全专家指出,无论是何原因,大肠菌群超标说明蜜雪冰城门店食品卫生质量存在缺陷。" 存在被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较大。食用这类食品可能会导致腹泻,严重的可能引起呕吐等症状。"
鳌头财经注意到,此次食品安全事件,距离上一次引发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仅仅过去了不到 3 个月。2025 年 3 月,湖北经视 "3 · 15 特别报道 " 曝光了蜜雪冰城宜昌门店使用隔夜水果切片,店内卫生状况不达标的问题。当时,蜜雪冰城曾凭借超高的 " 国民度 " 度过了公关危机,很多网友替他撑腰,觉得隔夜柠檬和橙子切片 " 没毛病 ",口碑不降反升,股价逆势上涨。
这次蜜雪冰城再次触碰了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的底线,消费者对其包容程度又能持续多久?受此事影响,蜜雪冰城股价 6 月 10 日收报 530.5 港元 / 股,跌幅为 6.19%。
根据 2023 年 6 月北京消协公示的数据,蜜雪冰城因食品安全问题被通报的门店数量达到 28 家,居餐饮企业之首。无论是河南郑州一家蜜雪冰城门店因饮品中被曝喝出蜘蛛,还是北京潘家园店蜜雪冰城员工脱鞋在水池中洗脚……种种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无异于一次又一次对消费者容忍底线的试探。
02
价格优势正在不断被削弱
很多消费者好奇,为何号称 " 雪王 " 的奶茶霸主,却要屡屡触碰食品安全红线?
这与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密不可分,蜜雪冰城商业模式主要赚取加盟费,而非直接销售奶茶。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蜜雪冰城全球加盟门店数量为 46479 家,其中中国内地门店 41584 家(57.4% 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海外门店 4895 家,但未提及直营门店数量变化情况。而根据此前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数据显示,蜜雪冰城自营门店数量为 20 家,占全球门店总数(45282 家)的约 0.04%,其余 99.96% 为加盟店。以此推算,其直营门店数占比不足 1%。
这种扩张模式虽然帮助蜜雪冰城实现了惊人的增长,公开资料显示,截至 2024 年底蜜雪冰城全球门店总数达到 46479 家,超越星巴克成为全球现制饮品门店规模第一的品牌。
但这种加盟模式占比超过 99% 的运营结构,虽然给公司发展带来的巨大的增量价值,却也给品质管控带来了巨大挑战。行业分析师指出," 这种模式导致公司可能疏于对线下门店的管理,标准化作业流程执行不到位,从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尤其是在三线及以下城市,蜜雪冰城的门店占比近 6 成,这些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环境相对薄弱,食品安全管理更是难上加难。
更深层次问题在于,这种商业模式虽然门店扩张快,为蜜雪冰城带来了高估值,以 42.47 倍的市盈率成为港股新茶饮股中的 " 茅台 "。截至发稿前(6 月 20 日),蜜雪冰城股价在 505 港元 / 股附近,市值约 1917 亿港元。
这种商业模式下弊端明显,缺乏核心竞争力,食品安全红线频发……对于企业发展而言风险性极高。近期,瑞银发布报告下调蜜雪冰城评级至 " 沽售 ",指出其海外业务受竞争加剧影响受挫。美银同样将评级从 " 中性 " 下调至 " 跑输大市 ",认为蜜雪冰城的高股价缺乏基本面支撑。在印尼和越南等市场面临来自本土品牌和同行的激烈竞争,导致海外业务复苏低于预期。
眼下,奈雪的茶、霸王茶姬等新式茶饮品牌争相降价,加入亲民的价格战赛道;瑞幸咖啡、星巴克等跨界品牌也非咖啡饮品争相降价,试图在这个新式茶饮市场分一杯羹,传统茶企、零食企业纷纷加码饮品赛道,推出各类新品……蜜雪冰城的最大的价格优势正在不断被削弱," 雪王 " 又将如何讲好资本故事呢?
------- The end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