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湃 06-20
稳中求进,广汽埃安的长期主义转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总编 | 张克环

编辑 | 张俐

作者 | 桑田

来自汽湃(GREATAUTO ) 的报道

2025 年,对于广汽埃安而言,注定是一个转折之年。

一方面,市场的现实并不轻松。埃安前五个月累计销量同比下滑超过 11%,5 月单月跌幅一度达到 40%。一度作为销量支柱的 B 端市场(网约车、出租车等)红利见顶,标签化的形象反而成为包袱;另一方面,C 端市场风起云涌,埃安正在试图撕掉 " 网约车专业户 " 的标签,重塑消费者认知。这场调整,不是一时兴起的变革,而是一场横跨组织架构、品牌体系、产品结构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进化。

不如将此刻,看作广汽埃安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从粗放式扩张,走向更讲结构与效率的长期主义。

从 " 数量支撑 " 到 " 结构优化 ":

销量背后的逻辑转向

广汽埃安不是第一次面对阵痛期。回顾其发展轨迹,从 2017 年成立至今,这家背靠广汽集团的新能源车企一度被视为行业 " 黑马 ",创下过 48 万辆年销纪录、最快破百万产销的纪录,甚至估值突破千亿。而一度被视为 " 增长样板 " 的埃安,近年似乎进入了一段低潮期。但如果从更深层结构来看,这并非全面衰退的信号,而是一个 " 结构性重建 " 的开始。

埃安过去几年高速增长,B 端业务功不可没。数据显示,其网约车主力车型 AION S 在 2022 年曾一度让 B 端销量占比高达 43%。但 " 用力过猛 " 的结果是品牌形象高度固化——意识到这一问题后,埃安及时作出调整,宣布分拆 B 端业务,并计划正式推出 B 端独立子品牌。这一动作的核心,是从根本上切断 " 埃安等于网约车 " 的市场认知,重新激活 C 端市场。

与此同时,C 端结构的战略车型也已开始发力。如今,埃安月均销量稳定在 28000 辆以上,包括埃安 RT、埃安 UT、埃安 Y 在内的多款车型都在细分市场取得 TOP3 成绩。更重要的是,这类车型代表的是埃安对高端化和智能化的重新定位。

除了在产品和品牌上有所动作,广汽集团 " 番禺行动 " 更为埃安带来脱胎换骨的改变—— 2024 年,广汽集团启动 " 番禺行动 " 改革计划,将集团总部整体迁入番禺化龙产业园。这不仅是办公地址的物理变化,更是一次内部治理与协同效率的战略调整。广汽埃安作为广汽体系的重要一环,成为本次改革的直接受益者。

" 番禺行动 " 带来的最直观变化,是决策链条的收缩与跨部门协同的提升。原本多个业务线需逐级上报、层层审批的流程,如今压缩为跨职能工作组直联制度,加快了产品定义、项目立项、资源调配的效率。尤其对于节奏日趋紧张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成为广汽埃安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这场组织结构的主动革新,使得广汽不仅拥有研发技术的 " 硬核 ",也在逐步构建决策与执行的 " 柔性系统 " ——更扁平的指挥链、更敏捷的反应机制,正是新能源汽车企业穿越周期的必要条件之一。

技术稳中求进:

三电底蕴,智驾突围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没有技术底座,就没有未来。广汽埃安早早在 " 三电 " 领域建立起领先优势," 弹匣电池 "" 夸克电驱 " 皆为自主研发成果,并成功应用于主力车型中。这些技术为品牌赢得了市场份额,也为后续进阶提供了底气。

弹匣电池技术,已进化至 2.0 版本,不仅在材料方面采用纳米陶瓷与耐氧化阻燃剂,更通过 " 双层冷却系统 " 提升安全性——这项 " 超百万用户 0 自燃 " 的产品,是技术硬实力最直观的体现。

在驱动技术方面," 夸克电驱 " 构建了轻量化与高效能兼具的系统,能耗控制在行业前列。随着混动技术的加入,埃安也在突破 " 纯电独木桥 " 的产品结构限制。据悉,全新混动车型将于 2025 年 8 月上市,为其开拓多动力通道提供强有力支撑。

更值得关注的是埃安在智能驾驶辅助领域的布局。根据官方披露,L4 级别的自动驾驶已经相当成熟,有望成为国内最早实现规模化落地的高阶驾驶辅助体系之一。其自研的 " 星灵架构 " 和 "GSD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也已可支持高速、城区等复杂路况,形成完整的闭环感知与决策机制。

不仅是技术本身,广汽埃安还具备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综合能力。例如,其与中芯国际等头部企业联合开发多款车规级 MCU 芯片,实现智驾算法与整车架构的深度匹配,进一步夯实技术护城河。

从电池、电驱到芯片、智驾,广汽埃安正在用持续的研发投入兑现 " 高技术高价值 " 的品牌承诺,也在为未来的盈利能力奠定最硬的基础。

全线发力的 C 端:

从 " 标签化 " 到 " 高端化 "

品牌向上,最终还要落地在产品。在这方面,广汽埃安近年来的动作可谓密集而系统。

品牌向上的关键,仍是 C 端市场。过去一年,埃安通过换标升级,推出了 AION 字母标,发布三款 C 端全球战略车型,如埃安霸王龙、埃安 RT、埃安 UT 等,并取得了一定市场反馈。

比如埃安 RT,在 2024 年上市初期即实现日均交付 400-500 台,有望迅速迈过月销万台门槛。其亮点不仅在价格带 " 打穿 " 传统壁垒,更在于将高阶智驾、安全配置、情绪设计等 " 软价值 " 引入 10 万级市场,完成从硬件到体验的跃迁。

而埃安 UT 则锁定 10 万元以下 A 级车市场,搭载诸如倒车 AEB 等本级罕见配置,成为该细分市场智能安全配置 " 溢出 " 的代表之作——这正体现了埃安对于 C 端用户的洞察和技术下沉能力。

此外,埃安也不再单点发力,而是以 "AION" 字母标全新体系化运作,打造一条面向全球的 C 端战略车型谱系。今年底前至少将推出三款全新或改款车型,覆盖纯电、混动等多种动力形式——值得关注的是,这一策略将与 B 端彻底分离。广汽埃安即将推出全新 B 端品牌,进一步强化品牌区隔。这不仅是对过去的 " 标签化 " 进行战略性脱钩,更是 C 端转型的必要前提。

这种品牌二元化路径,已经在多个车企中被验证,而广汽埃安的执行速度与策略清晰度,无疑是头部水准——在快速演变的新能源时代,埃安正在以 " 精品战略 " 撕掉 " 工具车 " 的旧标签,走上以产品驱动品牌认知跃升的全新路径

企业文化的底色:

一以贯之的 " 以人为本 "

除了产品与技术,广汽埃安还有一块根基——广汽集团厚重的企业文化。

这不是空泛的 " 温情表述 "。数据显示,广汽集团每年投入上亿元于员工关怀与福利建设,2024 年就通过济难基金会救助员工 263 人次,支出超 249 万元。此外,广汽集团持续推动 " 家庭友好型 " 办公理念,组织丰富的亲子活动、体育赛事和心理健康项目,提升员工幸福感。

在广汽的体系中,员工不仅是劳动力资源,更是企业命运共同体。其对员工培训、学历提升与职称认定均有系统激励机制,并设有内部人才流动机制,为员工打造立体化、长期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路径。

正是这种 " 关心员工 " 的文化基底,让广汽埃安能在面临挑战时依旧保持组织稳定、员工向心力强,也为其长远发展打下了 " 软实力 " 基础。

作为国有控股企业,广汽集团更始终秉持 " 服务社会、回馈社会 " 的理念,仅在 2024 年,就在公益慈善项目上投入 5587.81 万元。涵盖乡村振兴、环境保护、交通安全、文体支持与弱势群体帮扶等多个维度。

比如,在清远市禾云中学,广汽集团出资 150 万元升级学校运动场地;在贵州、梅州等地,建设芳香作物与水稻共建基地,发展乡村产业生态;在 "99 公益日 " 组织 " 微心愿 " 活动,覆盖全市 11 区,惠及超万人次。

这不仅是 " 公益 ",更是一种 " 共益 " 的逻辑——在做强产业的同时,也在链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体现了作为国有企业的公共责任感。

结语

毫无疑问,广汽埃安正处于转型的阵痛期。销量下滑、估值调整、IPO 暂缓,这些现实都不容回避。但也正因如此,广汽埃安的每一步进化才显得格外沉稳——从组织架构、产品布局、品牌定位到文化建设与社会责任,埃安正尝试把每一个细节都做扎实。

而这,也许正是走出短期困境、实现长线突围的关键。

包括 2025 年的三年内,埃安一共计划推出 22 款全新车型,新车型将覆盖 EV、PHEV、REV 等主流动力结构;第二代产品与全球战略同步推进;补能网络持续完善;员工关怀、社会公益同步强化。

我们不妨把广汽埃安此刻的状态,比作一台电动车的 "OS 升级 " ——老系统仍在运转,新系统正在加载。这是一种兼容式、递进式的进化过程,不张扬,却厚积薄发。

毕竟,对于真正有长期主义信念的企业来说,冬天只是下一个春天的前奏。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法律顾问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 姜磊律师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网约车 广汽 广汽埃安 广汽集团 b端市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