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06-20
对话HashKey管理层:未来市场会围绕稳定币,形成包括托管、交易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在金融科技领域,政策与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可能引发颠覆性变革。2025 年,稳定币与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的融合,正成为全球焦点。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 5 月 30 日在宪报刊登《稳定币条例》,这意味着《稳定币条例》正式成为法例。这一重大变革为稳定币、RWA 及 AI(人工智能)驱动的金融创新重塑全球金融生态,提供了全新机遇与监管框架。

为深入探讨这一前沿议题,6 月 18 日,香港持牌虚拟资产交易所 HashKey 邀请学界、业界及政策领域专家齐聚一堂,解析稳定币对全球金融基建的推动作用及虚拟资产在财富管理中的创新应用。

针对市场关注问题,HashKey 管理层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 NBD)采访。HashKey Group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肖风表示,稳定币作为环节更少、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新型支付方式,未来将逐步取代传统支付手段,过程可能需要 10 年以上。

HashKey Group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肖风 受访者供图

HashKey Tokenisation 联席合伙人李炼炫表示,稳定币法案刊宪生效后,市场会逐渐形成一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包括托管、分销、资管、交易等。

当问及稳定币和 RWA 关系时,李炼炫指出,稳定币现在是没有任何利息的,它本质上是现金的代币化,或者叫做现金的数字化,充当的是货币的职能," 所以可以发行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这类 RWA 产品,专门给稳定币持有者提供一个兼具流动性和收益性的资产,二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

稳定币在支付体系中的占比会逐步提升

NBD:你认为未来稳定币支付模式与依赖 SWIFT系统的代理行模式之间是否存在互补关系?稳定币是否可能吞噬传统支付行业市场,甚至对银行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肖风:稳定币作为环节更少、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新型支付方式,未来肯定会吞噬传统支付行业市场。

从规模来看,2024 年美国稳定币规模虽不足 2000 亿美元,却已支撑起约 20 万亿美元的支付交易与清算规模;而据预测,到 2030 年美国稳定币规模将达 3.7 万亿美元,届时其在支付体系中的占比必然迎来关键转折点。

这确实会冲击银行传统业务,但并不意味着银行就束手无策,银行会相应做出改变。以美国为例,美国部分银行也在协商发行稳定币,所以稳定币其实是种工具,银行现在也在逐渐接受它。

发牌制度将加速市场洗牌,推动头部机构整合壮大

NBD:香港《稳定币条例》要求发行方需持牌且满足资产储备要求。你认为新规对市场格局将产生哪些结构性影响?HashKey在合规框架下看到了哪些差异化机遇?

李炼炫:有发牌制度后,未取得相关牌照的稳定币发行主体将无法进入香港市场。这一举措将加速市场洗牌,推动头部机构整合壮大,从而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这是最显著的结构性影响。

HashKey Tokenisation 联席合伙人李炼炫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赵景致 摄

此外,监管法规中规定了很多细则,比如资产储备的相关管理措施、发行分销的规定等,都有相关标准设定。所以以后围绕稳定币领域,会形成一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包括托管、分销、资管、交易等。

差异化机遇方面,比如说托管,目前《稳定币条例》明确规定了是要在香港金融管理局指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托管,而且每月要做一次资产储备的汇报,每年要提交一次审计报告。这类三方托管公司目前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像我们 HashKey 这样的持牌交易所,下面有子公司便是专门做托管业务的;另一类是 HKMA(香港金融管理局)认证的 AIs(Authorized Institutions),主要是一些未来会自建虚拟资产托管服务的大型商业银行。

稳定币以后也需要客户保管在自己的数字钱包里,但现在香港关于数字钱包的安全标准还没有设立,未来设立后,预计未来行业中可能出现满足官方安全标准的钱包与市场普通钱包并存的局面,数字钱包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再比如资管业务,监管规定稳定币的储备资产必须是高质量、高流动性、低风险的资产,香港很多资管公司已经在和稳定币发行商商议就储备资产管理提供服务,这将是传统资管机构的下一个增长极。

所以可以看到,稳定币一落地,包括交易在内的相关产业都会被带动起来。对于我们持牌机构,HashKey 也会上架一些稳定币产品等等,这也是结构性影响的一部分。

NBD:香港以 "相同业务、相同风险、相同规则 "原则监管稳定币。你认为这套框架能否成为香港在 Web3 2.0阶段的竞争优势?其潜在挑战是什么?

李炼炫:目前香港的监管框架,对于从业者来说其实特别友好。" 相同业务、相同风险、相同规则 ",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为市场提供监管指引。比如要发行代币化基金,那么发行者至少要知道这些基金产品要满足的基金相关法规的要求。这套框架在保障创新性的同时兼顾风险防范性,可使香港地区实现 Web3 2.0 阶段的小步快跑。

目前从发展的成果来看是非常成功的,香港这几年做了很多事,比如 VATP(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已经落地,虚拟资产现货 ETF 成功发行,现在《稳定币条例草案》也已经出台,未来还有 OTC(虚拟货币场外交易所)牌照也将落地等。

所以其实在过去两三年时间里,香港很多政策的执行落地都非常好。我们需要排除一些杂音,要看实际落地了什么,执行的效果如何。

现在大家唯一感到遗憾的地方就是香港现在市场还没有培育成熟,产业还没有做大。这一方面需要有更多的耐心来培育,另一方面需要对未来持有乐观态度。

稳定币本质是现金的代币化,与 RWA 发展相辅相成

NBD:HashKey正在推动 RWA。新规实施后,稳定币作为支付层与 RWA 资产的结合,将如何重构财富管理场景?

李炼炫:有两个具体的方向。

一是智能化、自动化的资产运营:借助智能合约,可根据预设条件自动触发稳定币与 RWA 之间的申购、赎回和收益分配。如此一来,不仅显著降低了手工操作和合规风险,还能通过链上规则实现精确、高效的资产管理。

二是全天候、高流动性的二级市场:传统 RWA 交易多受限于交易所开市时间,而基于区块链的稳定币—— RWA 二级市场可实现 7 × 24 小时不间断交易,大幅提升资产流动性并缩短资产变现周期。

NBD:当稳定币具备资产管理和储备的功能时,这与 RWA发展和布局是否冲突?

李炼炫:稳定币本质是现金的数字化,主要职能是作为支付手段和价值储备,并不产生任何收益,没有资产管理的功能,与 RWA 的发展不仅不冲突,反而相辅相成。因为一些 RWA 产品,如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可为稳定币提供收益的同时兼顾流动性;另一方面,很多 RWA 的二级交易需要稳定币作为计价和交易媒介。

衡量稳定币生态成功的三个核心指标:规模、交易量和产业集群

NBD:有人说了解 HashKey ,就能读懂半部香港加密货币发展史。你觉得站在以合规化为核心的 "第二增长曲线 "加速开启的当下,衡量香港稳定币生态是否成功的核心指标是什么?HashKey下一步的关键发力点在哪里?

李炼炫:核心指标我认为主要有三个点。第一个最直观的指标就是稳定币的规模。

第二个就是稳定币的使用情况,也就是交易量,比如目前 USDC 和 USDT 的交易量已突破 28 万亿美元,超过了 Visa 和 Mastercard。

第三个就是以稳定币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包括托管、资管、分销、交易等,能不能发展起来。这三个指标我觉得是最核心的指标。

第二增长曲线从我个人角度来看,未来肯定是围绕 RWA 和稳定币增长的。

一是以稳定币和代币化资产为交易对,形成的二级市场,比如美国 Coinbase 准备把股票代币化,实现 7 × 24 小时交易。不过目前在中国香港还是有一些困难,因为香港地区的证券法规定股票只能在港交所交易;二是 RWA 产品链上的交互,目前合规的 RWA 产品与区块链上的各种 DeFi 协议做交互还比较困难,在该领域欧美走在中国香港前面,但差距不大。

未来我们所有的创新和发力点,都是以合规为前提。实际上,香港地区的相关监管部门非常励业界做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能切实解决问题的创新。因此在推动香港 Web3   的发展上,需要政府和业界形成合力。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