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06-21
从MWC25上海看通信赋能数字经济两大趋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5G 开源节流,AI 拓展边界

作者/   IT 时报记者  孙妍

编辑/   郝俊慧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 5G 市场。GSMA 预测,到 2030 年,5G 普及率将达近 90%,中国的 5G 连接数将占全球总量的近三分之一。5G 也是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数字经济的基石,到 2030 年,移动技术与数字化转型将为中国经济贡献 2 万亿美元,约占中国 GDP 总量的 8.3%。

2025 年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简称 "MWC25 上海 ")在 6 月 20 日落下帷幕,透过这场全球通信行业盛会,可以看到中国通信赋能数字经济的两大趋势:5G 开源节流、AI 拓展边界。

" 中国正持续向世界证明,5G 服务、移动创新、人工智能和数字服务等前沿科技如何真正为社会经济贡献。"GSMA 会长白德伟(Vivek Badrinath)表示,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中国的运营商正将 AI 打造为跨行业智能解决方案的核心引擎。

趋势一:5G 开源

从共享走向深耕

关注 " 被忽视的角落 "

中国 5G 移动用户已超过 10 亿,5G 网络覆盖超过 95% 的人口,正在成为数字创新的基石。GSMA 发布的《中国移动经济发展 2025》报告预测,到 2030 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预计将从 2024 年的 11.7 亿增至 12.2 亿,普及率由 80% 提升至 84%。

网络的演进是万物智联的根基。近年来,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信息通信网络,实现了 " 县县通千兆 "" 乡乡通 5G"" 村村通宽带 ",通 5G 行政村占比超过 90%,实现了从 3G 突破、4G 同步到 5G 引领的跨越式发展。

通信基础设施投入巨大,5G 上半场,中国通过节流快速占领全球 5G 高地。

中国 5G 建设的一大节流策略是共享,能共享不新建,能共建不独建,从而大幅降低网络部署成本。中国铁塔作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支持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通信运营商建设基站等基础设施。

中国铁塔成立之前,通信行业年均基站增量约为 45.6 万个,成立之后行业年均基站增量约为 92.5 万个。除了新建基站共享外,中国铁塔通过升级原有站址,在电力塔、路灯杆、交通信号杆等社会塔杆上挂载微基站等方式降低重复建设。

新建铁塔共享率从中国铁塔成立初期的 14.3% 大幅提升至目前的 85%,5G 基站建设 95%以上通过共享已有资源实现,这相当于少建 122 万座新塔,节约 6.8 万亩土地,节省超 2100 亿元行业投资,节约 1800 亿元运营费用,减少 3100 万吨碳排放。

今年首次亮相 MWC25 上海的中国铁塔公布了成绩单:截至 2025 年 3 月,中国铁塔累计承建基站建设项目超 560 万,高铁地铁公网覆盖总里程超过 6.6 万公里,高校、医院、景区、交通枢纽、大型场馆等重点场所室内信号覆盖超过 173 亿平方米,支撑各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可使用站址总量增长 1.5 倍。

210 多万个基站、2500 多万个设备如何管得细、用得好?中国铁塔自主研发的运维监控系统,构建数字孪生站点和智能运维能力,对全国基站和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动态维护。

来到 5G 下半场,开源成为焦点。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 MWC25 上海主题演讲中表示,电信业历经近 40 年的快速发展,已进入稳定发展期,面临增长挑战。

徐直军并没有 " 画大饼 ",而是务实地指出了四条驱动增长的路径:一是聚焦每天使用网络服务的最终用户需求变化,并抓住其中的成长型需求,比如全球外卖骑手将从 2024 年的 7000 万飙升至 2030 年的 1.6 亿,职业主播将从 2024 年的 5000 万飙升至 2030 年的 1.3 亿,而这两大群体的 ARPU 值(每用户平均收入)将是普通用户的 1.6 倍和 4 倍;二是通过系统工程,激发高清视频流量的供给和消费;三是让 5G 连接每一辆车,到 2030 年,中国乘用车销量中 5G 车联网占比将达 95%,这是一个价值万亿的市场;四是用 FTTR(光纤到房间)连接全球 5 亿个体工商户,抓住智能化发展机遇。

增长并未消失,只是藏在了被我们忽视的角落——在城市中穿梭的外卖骑手、在屏幕前闪耀的职业主播、即将塞满道路的智能汽车以及为节省成本悄悄降低清晰度的视频网站。

趋势二:AI 拓展边界

给基站装上 " 千里眼 "" 顺风耳 "

IDC 预计,到 2025 年,全球 AI 市场规模将突破 2000 亿美元大关,而亚太地区将贡献超过 35% 的份额。2025 MWC 上海带来了一场 AI+ 通信的 " 聚合裂变 ":模型、智能体、具身智能等 AI 应用竟然占领了通信行业的 "C 位 ",中国铁塔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主力军也让世界看到了 AI 拓展通信铁塔能力边界的新范式。

AI 让散落于中国大江南北的通信铁塔有了 " 千里眼 " 和 " 顺风耳 "。中国铁塔已经将 23.7 万座通信塔升级为数字塔,在通信铁塔上加装高清摄像机、雷达、传感器,将这些设备采集的信息汇聚到统一大数据平台,交给 AI 处理,进而完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的数字化治理。

5 万余座铁塔连成的视频监控系统,可以为 50 万平方公里林区提供防火预警;1.5 万余个机房加入国家地震预警监测网,能更及时地助力防震减灾;3.2 万个铁塔守护 4.8 亿亩耕地,比如中国铁塔协助邵阳市实时监控农田秸秆焚烧行为,从发现到处置平均完成时间仅 20 分钟,显著改善当地空气质量。

中国铁塔视联平台是守护山河湖海的 " 智慧大脑 "。通过中国铁塔视联平台,可以看到近万种 AI 分析场景、470 多个算法,其中脱颖而出的是空间治理行业大模型和通用铁塔智能体两大主力应用。空间治理大模型 " 经纬大模型 " 融合了 180 亿参数的视觉大模型和 2000 亿参数的多模态大模型,将平均检测精确率提升至 91%,令每座铁塔都变身为自主学习、智能感知、协同决策、泛在连接的通用智能体。除了守护山河湖海外,还为低空经济、巡检救援等赋能。

在这些应用背后,更应被关注的是,AI 拓展了通信行业的能力边界。中国铁塔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队,也不再局限于基站的运维,而是利用 AI 融入千行百业。

" 你好!塔娃,请为我们介绍下中国铁塔近年来建设的重大项目。" 在中国铁塔展台,AI 智能体 " 塔娃 " 忙着回答观众们抛来的问题。在这个具象化的 AI 智能体背后,是一个智能体工厂,用户无须编程,就能快速创建、调试和部署 AI 智能体,第三方可以通过 API 获取 AI 智能体,选择大模型从而定制一款专属的 AI 智能体。

据中国铁塔工作人员介绍,最受欢迎的大模型是 Deepseek-R1-671B、DeepSeek-V3-671B、Qwen2.5-72B 和 QWQ-32B。从普遍反馈来看,DeepSeek 和 Qwen 是性价比较高、应用最为广泛的开源大模型。

通信行业作为中国数字经济底座,不再停留于 " 用得上 "AI 的阶段,已经进化到 " 用得好 "AI,同时,AI 也让通信行业拓展了能力边界。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中国铁塔

来源/《IT 时报》公众号 vittimes

E   N   D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5g 上海 数字经济 ai 基础设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